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OF分析

EOF分析

EOF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7698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大气科学、热带海洋学报、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二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EOF分析的相关文献由6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铭、陈怀亮、周林等。

EOF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6985 占比:99.86%

总计:177228篇

EOF分析—发文趋势图

EOF分析

-研究学者

  • 张铭
  • 陈怀亮
  • 周林
  • 王盘兴
  • 蔡怡
  • 钱永甫
  • 于杰
  • 张雪芬
  • 沈新勇
  • 邹春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慧霞; 卓莹莹; 刘厚凤
    • 摘要: 为研究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线性趋势、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以及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对黄河流域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1961—1972年和1985—2001年为两个年降水量下降期,1973—1984年和2002—2019年两个时段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964年前后年降水量发生突变性减少。黄河流域整体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除上游地区在冬季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各地区在四季表现出不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根据EOF分析,1961—2019年黄河流域年降水场前两个特征向量能较好地表达其时空变化特征,第一特征向量场呈一致性分布,第二特征向量场呈“西北-东南”反位相分布;根据其时间系数,可将黄河流域不同年份降水特征划分为4种分布形式:全流域偏少、全流域偏多、流域东南部偏多(西北部偏少)和流域西北部偏多(东南部偏少)。
    • 雷杨娜; 毛明策; 李明; 张侠
    • 摘要: 根据1971—2018年陕西省9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全省大部分时间体感状态为从冷到舒适,日数占85.2%;体感状态为暖和以上日数较少,无炎热和酷热天气。1981—2018年陕西省平均人体舒适日数为132 d,呈显著增多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4 d·a^(-1),四季中春、夏两季人体舒适日数增加最为显著。人体舒适日数存在准4 a和准8 a的振荡周期,滑动T检验表明陕西省及三个地区的人体舒适日数均在1997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突变。陕西全省3—11月均存在舒适日,舒适日数主要分布在5—9月,陕北7—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中部6—8月舒适日数较多,陕西南部6—9月舒适日数较多。年人体舒适日数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陕南汉中和安康地区最多。EOF分析结果显示,年均人体舒适日数异常分布在全省存在一致性。倾向率空间分布表明陕西全省80%的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均呈增长趋势,仅榆林北部、延安北部和安康东部11个区县人体舒适日数呈减少趋势。陕西全省不舒适日数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0.548 d·a^(-1),其中冷不舒适日数减少显著。陕西省人体不舒适主要表现为冷不舒适,主要集中在陕北西北部、南部山区和中部的太白和华山两个高山区;人体热不舒适主要分布在在陕南的汉中和安康地区及关中的西安地区,且日数很少。
    • 余东柏; 陈金星; 李丹霞
    • 摘要: 基于梅州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龙舟水”期间的降水量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对梅州市“龙舟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1—2020年梅州市“龙舟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龙舟水”降水量异常年份偏多;②1991—2020年梅州市“龙舟水”降水量并未发生突变;③1991—2020年,梅州市“龙舟水”降水量主要受7 a左右、10 a左右、14 a左右和22 a左右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振荡影响;④梅州市“龙舟水”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平远、蕉岭和大埔北部一带;“龙舟水”小值区位于梅州的中南部和东南部;⑤对近30 a梅州市“龙舟水”作EOF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模态解释方差占78.73%,分别为全市一致偏多(少)型,东南—西北向偶极型,南北向偶极型。
    • 张志高; 尹纪媛; 郭超凡; 蔡茂堂; 袁征
    • 摘要: 【目的】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粮食增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评估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近61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年平均为1209.94 g/m^(2),并以每10年5.14 g/m^(2)的倾向率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EOF分析表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主要分为2种类型,EOF1反映了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的整体一致性,EOF2反映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呈东南-西北相反变化特征;Morlet小波分析表明,近61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存在28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在未来全省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将依赖于降水量变化;1978-2019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21世纪10年代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已达47.63%。【结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陈云; 戴志军; 胡高建; 梅雪菲; 顾靖华
    • 摘要: 涨潮槽是全球河口普遍存在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动力沉积过程直接关乎河口涨潮槽冲淤稳定。但因径、潮流耦合及高强度人类活动,当前世界大部分河口涨潮槽动力沉积已发生迅速变化,进而引起河槽萎缩。基于此,以2020年6月在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涨潮槽——新桥水道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为基础,利用样品的粒径数据并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新桥水道表层沉积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桥水道可分为3个沉积区,其中新桥水道上游河段沉积物主要由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差;新桥水道中游河段沉积物由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好;新桥水道下游河段沉积物分选性差,主要由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以及黏土质粉砂组成。新桥水道沉积动力特征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中主要模式为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新桥水道上游及下游局部河道形成以砂质粉砂与黏土质粉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次要模式为局部河势影响下,新桥水道中、下游局部河段形成以粉砂质砂为主的沉积格局;第三模式为洪季径流影响下以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扁担沙沙尾下移导致进入新桥水道径流增强引起表层沉积物变粗。东风西沙水库的构建诱发新桥水道上段尖端沉积物变细。
    • 蒙映菲; 毛文书; 邓涛; 朱德刚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近60年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7年西南地区7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主要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对该地区近60年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西南地区近60年来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大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变化趋势。2) 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显示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型;第2模态显示夏季降水在西北–东南有“正–负–正”的分布类型;第3模态显示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型。3) 小波分析表明:夏季降水主要有2年、3~7年、8年以及12~22年的变化周期。4) EEMD分解表明:夏季降水具有2.85年、6年、16.28年、28.5年的变化周期,且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5) 西南地区趋势系数正值区和负值区交错分布,年平均降水的相对变率不大,从西南到东北由正转负。
    • 孙宇超; 魏长寿; 张明刚; 李志进; 周立人
    • 摘要: 采用SBAS-InSAR技术对43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获取延安新区(北区)地表形变信息,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对结果进行分解,得到研究区域的时间系数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延安新区(北区)的最大沉降速率为-56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32 mm/a。从第1模态可以看出,挖方、填方是造成地表抬升和沉降的主要原因;第2模态则反映了工程建设不同时期对应的不同地表形变状态,即加速、减缓、平稳3个阶段。
    • 吴冬梅; 袁良; 王裕萍; 阮博; 张霞琴
    • 摘要: 利用江苏省24个国家站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海温指数、HadISST全球海表温度资料,采用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9年江苏省冬季连阴雨(雪)出现次数全省一致偏多年份的异常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季连阴雨(雪)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主要为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异型,前者为主要模态。连阴雨(雪)出现次数全省一致偏多型年份,中高纬高层欧亚地区上空环流形势为“+-+”分布型,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高压脊以及东亚大槽和欧洲东部低压槽均较常年偏弱。低层位于欧亚地区中部的冷高压较常年偏弱,导致冷空气势力偏弱。中低纬低层西太平洋(菲律宾附近)存在异常反气旋环流,其西部的异常偏南气流加强了水汽的向北输送,冷暖气流在30°N交汇抬升,为江苏省连阴雨(雪)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当中部型El Nino事件发生时.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的异常下沉气流会激发出异常反气旋,使得东亚冬季风减弱,向北水汽输送加强,导致江苏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雪)天气的发生。
    • 刘玉针; 魏长寿; 李志进
    • 摘要: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1961—2020年90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SPEI指数、交叉小波变换和经验正交函数等方法探究流域干旱时空演变在年、季尺度上的特征,并结合气象因子,研究长期干旱与大气之间的遥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尺度上,流域SPEI以0.102/10a幅度呈现干旱趋势,干旱发生频率为25.0%~38.3%,等级越低,发生频率越高;空间上,以景泰—固原—临夏—合作线为界,呈现西湿东干趋势;季尺度上,冬季干旱化趋势最弱,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为明显;EOF分析显示,流域整体以干旱分布为主,但是干旱情况呈现缓解趋势;交叉小波变换分析显示,MEI与SPEI相关性最高,表明流域内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干旱演变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干旱减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陈子凡; 王磊; 李谢辉; 薛雨婷; 贾何佳
    • 摘要: 西南地区因紧邻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由于受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共同影响,其气候呈现出独特性,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也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1969-2020年9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选取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EOF分析等方法,不仅对西南地区52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而且通过计算复合比率对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西南地区在1969-2020年整体呈现降水频率和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增多的趋势,按地形划分的四个区域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水特征;(2)在52年各站点空间平均变化率分布上,西南地区各站点的整体连续干旱日增多,连续降水日减少,降水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但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其中横断山脉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幅度最为明显;(3)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年代主要分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前期,EOF分析表明,极强降水量R99p的增长趋势是由西向东减少,5日最大降水量RX5的增长趋势呈现中间减少、两边增多的分布型式;(4)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指数与强ENSO事件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在强厄尔尼诺年降水总量多,降水持续时间长且极端降水事件多,在强拉尼娜年则降水总量少,但降水强度大,极端降水事件少的特点,其极端降水事件会受强ENSO事件的影响而发展。该研究结果能为相关部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更全面了解和应对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以及防洪减灾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