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形影响

地形影响

地形影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6158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地形影响的相关文献由65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鸿雁、张建海、江洪等。

地形影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6158 占比:99.05%

总计:26408篇

地形影响—发文趋势图

地形影响

-研究学者

  • 孙鸿雁
  • 张建海
  • 江洪
  • 汪小钦
  • 章传银
  • 闫述
  • 丁剑
  • 何光碧
  • 姜学恭
  • 廖移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晓荣; 岳明鑫; 杨晓冬; 吴小平; 李勇
    • 摘要: 可控源电磁法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规可控源电磁数据的资料解释多是假设平坦地形条件,这会导致反演异常体的位置和形态发生畸变,甚至产生虚假异常。为探究起伏地形对三维可控源电磁场传播的影响,提高资料处理解释质量,采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矢量有限元算法,对起伏地形条件下的三维可控源电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地形对电磁场分量的影响。首先构建层状介质模型和简单异常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时效性;然后,通过多个地形起伏三维模型,详细讨论起伏地形对可控源电磁法电磁场各分量的影响特征;最后,对实际复杂地形条件下金属矿模型的电磁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
    • 崔亚东
    • 摘要: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坡、安康地区北部,境内海拔从400多米到2000多米,由于山地阻隔,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县内光热资源不足,冬季漫长,可从前一年的10月至次年4月。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很大,极易诱发群体性猪病,引起猪场较大损失,因此做好冬季猪场疫病防控显得格外重要。一、设施检修和物资准备进入冬季,养殖场要提前对猪舍墙体、电线线路、供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好门窗及猪舍漏风处,以免贼风侵袭引起猪群受冻。
    • 摘要: 1冰雹灾害及防御措施冰雹简称雹,是固体降水的一种,通常在发展强烈的对流云中形成,有极大的破坏性。贵州全年各季都有冰雹天气发生,降雹日数以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冰雹的特征:(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俗话说雹打一条线。(2)时间短,一次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 min,少数在30 min以上。(3)受地形影响显著,山区地形越复杂,越容易发生冰雹。
    • 罗剑琴; 张翠; 刘俊; 叶丹; 夏羽; 张强
    •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EC(ERA5)、NCEP(FNL)再分析资料及EC和日本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分析三峡库首区一次典型降雪环流形势下降雪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和三峡库首区所处特殊地形对降雪天气系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雪空报的原因有:(1)冷空气过强,地面暖倒槽填塞,边界层下沉运动明显、抬升条件差;(2)对冰晶层水汽条件差、湿度垂直分布不利条件估计不足;(3)模式的降水量级和相态预报存在较大偏差;(4)受高大山体阻挡,冷空气绕流,气旋式环流在东部平原地区加强;(5)翻山冷空气下沉增温,冬季三峡河谷区域水体的增温效应使得边界层低层降温有限。
    • 任宏昌; 张恒德
    • 摘要: 为研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区历史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的精细化特征及其成因,基于实况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7·20”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极强、短时雨量极强、降水极端性突出的特征;200 hPa存在异常偏强且稳定的高空槽及高空冷涡,使暴雨区上空高层具备强的辐散条件;偏强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向暴雨区持续输送了大量水汽;郑州上空回波发展旺盛,且有对流性回波不断汇聚,呈现明显的“列车效应”;在地形作用下,郑州具备比周边更强烈的低层辐合及上升运动条件,对降水量的增幅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低空极为有利的环流配置、极强的水汽条件,以及地形的增幅作用共同导致了此次致洪暴雨过程。
    • 刘蕾; 陈茂钦; 蓝柳茹; 冯晓玲; 黄维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柳州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4日(“6·24”过程)和7月9日(“7·9”过程)广西柳州元宝山地区先后出现的突发性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这两次过程的触发因子。结果表明:在低层偏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的前提下,元宝山脉动力抬升进一步增强了山脉附近垂直上升运动;白天大量积聚的能量导致热力条件非常不稳定,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局地地形形成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和大尺度环流的配合致使对流系统先在元宝山脉南侧触发起来,“列车效应”以及高效率、低质心的降雨系统使得小时雨强和累积雨量极大;两次过程与850 hPa西南气流风速脉动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暖湿气流在元宝山地区强烈辐合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强降水在柳州北部地区维持;“6·24”过程近地层有弱冷空气侵入,低层水汽饱和、中高层有干冷空气卷入;“7·9”过程近地层没有冷空气侵入,湿层深厚,整层为高温高湿的环境。
    • 曹倩; 章毅之; 易艳红; 刘雅楠; 刘良玉
    • 摘要: 基于GSI-3DVar同化系统,将多部多普勒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资料同化进入初始场,利用WRF-ARW模式对2016年4月16日发生在江西省西北部的一次飑线天气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九岭山地形对飑线形状演变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真实地形下的试验基本再现了飑线在经过九岭山东移下山过程中由直线形演变成弓形的情景,而将地形高度减半后飑线未能由直线形演变成弓形,地形直接影响了飑线形状的演变。2)九岭山地形影响飑线系统的近地面冷池和后侧入流急流的强度,其中九岭山地形存在时,气流下山增强,飑线后侧对流层低层形成强后侧入流急流,且形成近地面冷池,有利于飑线由直线形演变成弓形。若九岭山地形不存在时,后侧入流急流明显减弱,近地面冷池强度也有所减弱,飑线未能由直线形演变成弓形。
    • 摘要: 1、冰雹灾害及防御措施冰雹简称雹,是固体降水的一种,通常在发展强烈的对流云中形成,有极大的破坏性。贵州全年各季都有冰雹天气发生,降雹日数以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冰雹的特征:(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俗话说雹打一条线。(2)时间短,一次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 min,少数在30 min以上。(3)受地形影响显著,山区地形越复杂,越容易发生冰雹。如何应对冰雹灾害:(1)居民切勿随意外出。关好门窗,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 卓发成
    • 摘要: 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突出平台状山谷地形场地的地形效应,分析了山谷地形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沿着地震动输入方向地表反应较其他方向上的反应强烈;(2)与单一凸起山体地形对地表地震动的放大效应相比,相邻地形的存在对地表地震动位移傅里叶谱谱比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但是对PGD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相邻凸起山体之间距离的增大,该影响效应逐渐减弱。
    • 袁利平; 杨朝梅; 李希燕; 汪靖; 张万诚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地形数据等,对2019年7月7—13日青藏高原东南侧滇西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南半岛,伊朗高压稳定在印度西部附近,中高纬冷空气不断渗透南下,使印度东部低值系统长时间存在,其前部西南气流与副高西侧偏南气流汇合后持续影响滇西北,有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滇西北输送。强降水期间滇西北地区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呈负值,水汽辐合较强。整层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烈,抽吸作用明显;中低层大气高能高湿,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滇西北处于喇叭地形底部,两侧高大地形有利于引导水汽在滇西北汇聚,为持续强降水提供充足水汽;怒江州处于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增强降水,使得怒江州降水量大于迪庆州和丽江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