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流云

对流云

对流云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27402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对流云的相关文献由444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光平、黄勇、袁野等。

对流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27402 占比:99.24%

总计:27612篇

对流云—发文趋势图

对流云

-研究学者

  • 曾光平
  • 黄勇
  • 袁野
  • 蒋年冲
  • 胡雯
  • 李玉林
  • 宋娟
  • 翟菁
  • 肖稳安
  • 银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冰雹灾害及防御措施冰雹简称雹,是固体降水的一种,通常在发展强烈的对流云中形成,有极大的破坏性。贵州全年各季都有冰雹天气发生,降雹日数以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冰雹的特征:(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俗话说雹打一条线。(2)时间短,一次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 min,少数在30 min以上。(3)受地形影响显著,山区地形越复杂,越容易发生冰雹。
    • 吕新刚; 高超; 鲁才学; 王健; 肖涛
    • 摘要: 对流温度(T_(c))可用于估计局地热对流发展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业务中囿于有限的探空时次和诸多前提假设,其实用性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首先给出T_(c)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案,进而提出基于模式探空制作热力对流云预报的思路,即:利用数值预报输出的2 m露点温度、地表气压和等压面温度计算各预报时刻的T_(c),结合2 m高度气温(T_(2m)),构建热力对流指数I_(cv)(即T_(2m)与T_(c)之差);当I_(cv)满足阈值时,则预报出现对流云。利用该思路分析了2020年4月27日山东地区对流云漏报原因,并开展了准业务化对流云预报试验,试验表明上述方法对陆上热力对流云和冷季的海上冷流低云均表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研究认为,预报热力对流云的关键是判断是否满足热力对流的条件,相比之下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一般不是主要因素。另外,讨论了两种存在逆温时的特殊大气廓线结构对T_(c)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 冯琬; 丛显辉; 张博
    • 摘要: 基于高分辨率与多通道的气象卫星资料,对2019-07-03辽宁开原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识别判断,结果表明,利用阈值法算法与分裂窗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出强对流云系,并建立识别指标,对快速发展的对流云系进行识别,可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 段炼; 张杨; 郭鹏宇; 赵志
    • 摘要: 基于Himawari-8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AHI)数据,采用红外亮温法对2019年6~8月目标区域(20°N~30°N,100°E~120°E)的对流云云顶高度进行了计算。首先通过阈值法挑选出对流云区;然后基于红外亮温法,利用Himawari-8的11.2μm通道数据与ERA5再分析资料中的温度气压层数据进行了云顶高度反演;最后将反演云顶高度H与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产品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基于红外亮温法的Himawari-8数据反演对流云云顶高度与GPM产品数据一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均方根偏差为0.29,平均偏差为0.48,纬向的离散分布优于经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任涛; 郑佳锋; 刘黎平; 邹明龙; 陈绍婕; 贺婧姝; 李剑婕
    • 摘要: 对流云中过冷水的识别一直是气象探测的难点。基于Ka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数据,结合探空资料,提出了高原对流云内过冷水的识别和反演算法;利用那曲两个个例对算法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同址的微波辐射计资料对雷达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探讨了算法与以往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层积云、浓积云和高积云内由上升气流主导,云内粒子相态变化快,过冷水粒子的回波强度、粒径和含水量分布较广。对于不同云类,过冷水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过冷水的回波强度、粒径和含水量都与上升气流速度呈正相关,在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上都有很好的对应。微波辐射计和雷达的液态水路径在时间变化趋势和峰值大小上都较为一致,相关系数为0.63~0.79。与以往方法相比,算法对过冷水位置和参数反演的结果更为合理。
    • 郭小浩; 陆春松; 赵天良; 朱锦尧; 李跃清; 段静鑫; 罗仕
    • 摘要: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了2010年7月8—9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西南涡降水天气过程,并计算该过程中零度层以下对流云中的夹卷率。从云内垂直特征看:云内的含水量、垂直风速和浮力都在云底之上随高度递增,而在云顶附近随高度递减;云内的湿静力能则主要随高度递减;夹卷率在云底以上随高度递减,而在云顶附近随高度递增,但是云顶高度越高,在云顶附近的递增趋势越不明显。另外,夹卷率和云内的云水、雨水含量都呈负相关,说明夹卷抑制了对流云的发展以及地面降水。当假设被夹卷的环境空气来自云边界附近时,计算所得的夹卷率值要大于假设夹卷空气远离云边界所得值,但这两种假设中夹卷率的其他特征是类似的。从演变特征看,夹卷率总体上随时间减小,这和这段时间内对流云整体发展增高有关。
    • 刘丽敏; 黄剑; 石磊; 凌宏伟; 赵波
    • 摘要: 在气象观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相对有经济优势的WRF-ARW模式来模拟伊春地区的一次对流系统并且和美国PECAN观测试验中飞机观测到的强对流云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对比.选取和伊春雷达观测到的强对流云雷达回波相似的模拟结果,然后分析模拟得到的强对流云周边的晴空大气的气象场和湍流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WRF模拟使用边界层方案MYJ的能够很好的模拟出和伊春观测雷达相同的弓形回波.2.将WRF模拟的结果和PECAN观测对比发现:观测数据和WRF模拟结果的水蒸气和温度剖面图结构相近.3.强对流云下部形成的雷暴高压,高压外流与周围复合气流相互作用,晴空大气湍流在辐合抬升作用下得到了加强.飞机在飞行、起飞、降落时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区域,以达到更好的飞行体验和更安全的飞行.
    • 纪丞; 曾燕; 邱新法; 黄勇
    • 摘要: 以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利用FY-4A气象卫星先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的水汽与红外窗区通道亮温数据,对照全国气象雷达组合反射率拼图数据中反射率因子大于35 dBZ的对流云区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阈值对流云提取算法.结果表明:(1)FY-4A气象卫星使用水汽—红外窗区亮温差法提取对流云,其最佳阈值为-2 K,使用该阈值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卷云噪声干扰,同时可最大化提取对流云的准确率与识别率.(2)该算法通过控制水汽—红外窗区亮温差大于-2 K区域所占云团面积比使其大于80%提取较为完整的对流云,且可进一步过滤卷云等噪声.自适应阈值对流云提取算法原理清晰,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可为强对流天气的短临预报等研究提供参考.
    • 鲁德金; 吴欢; 袁野; 吴林林; 金祺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运用SCIT算法提取雷达拼图中对流云特征量的方法:用SCIT算法识别并追踪云体,算法中只用一个反射率阈值识别对流单体、云体边界;使用模糊逻辑法区分层状云和对流云,提取对流云雷达特征量.使用该方法提取了2013-2015年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的雷达特征量,并对雷达特征量与降水量分布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江淮地区夏季对流云中生命史为13~30 min的对流云比较多,约占总数的60%;生命史大于30 min的对流云较少,并具有平均回波强度、VIL、冷层厚度较大的特征,其最大回波强度和VIL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