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9篇、会议论文520篇、专利文献10672篇;相关期刊322种,包括山东气象、浙江气象、广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151种,包括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强对流天气的相关文献由319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媛媛、许爱华、张一平等。

强对流天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9 占比:9.46%

会议论文>

论文:520 占比:4.21%

专利文献>

论文:10672 占比:86.34%

总计:12361篇

强对流天气—发文趋势图

强对流天气

-研究学者

  • 郑媛媛
  • 许爱华
  • 张一平
  • 戴建华
  • 郑永光
  • 席世平
  • 张磊
  • 孙继松
  • 王彦
  • 翟国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炼; 郭鹏宇; 张杨
    • 摘要: 上冲云顶是卷云砧上的穹顶状突起,往往伴有强烈的天气变化,给航空运行安全带来影响。利用天气雷达来探测强对流虽然灵敏度高,但探测范围有限。卫星可以大范围长时间不受地形的限制探测强对流。利用葵花8静止气象卫星通过水汽通道和红外通道双通道差值法、IRW-texture法以及局部最小值法这3种方法来识别上冲云顶。实验结果表明局部最小值法相较其他两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识别上冲云顶。
    • 道仁图娅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观测业务得到极大改变,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作为综合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观测的大致内容是自地面到30000 m不同高度层的风向、气压、风速、湿度、温度等相关气象信息。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的运用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各个地区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准确性,为开展天气预报、气象服务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气象业务提供了更为有价值的指导依据,在气候监测以及气象预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根据国内外高空气象探测现状以及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特点,探究了大风、强降雨以及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带来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供同行参考。
    • 余大勇; 张刚; 陈华敏
    • 摘要: 强对流天气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伴随着各类自然灾害性天气,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及农业生产作业。为尽可能削弱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应做好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工作。基于此,本文从降水、不稳定性、天气分型3个方面讨论当前天气预报中的强对流天气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强对流天气的分析预报策略,力图强化强对流天气研究,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性,给人们正确指导,引导人们能够针对强对流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
    • 菅人乐; 史昀; 马晓慧; 李文博; 崔丽娜
    •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产品,分析了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一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西伯利亚低槽、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中层冷空气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的演变发展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相吻合,是能开展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的有效工具。
    • 张曦; 黄兴友; 刘新安; 陆建兵; 耿利宁; 黄浩; 甄广炬
    • 摘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发新对流单体并加强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才探测到该弱回波,时间上比相控阵雷达晚24 min;2020年6月25日的强对流雹暴过程,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涡旋结构比S波段雷达清晰,垂直气流悬垂回波及雷暴形态与强雷暴的理论模型更吻合,S波段雷达垂直结构不典型;相控阵雷达的回波强度空间变化层次丰富,S波段雷达空间分布显得粗糙;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冰雹三体散射回波及旁瓣回波比S波段雷达显著。因此相控阵雷达具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弱回波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监测冰雹、外流边界等中小尺度灾害性飞行天气。
    • 田涵元; 王福增; 王秋淞; 段伟
    • 摘要: 冰雹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灾害,所以科学检验防雹效果成为重要工作。利用贵州威宁县2019年4-8月3次典型强对流天气,实行人工防雹前后的雷达数据回波差别研究,降雹前后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域强度及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密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兔街站6月14日17:40,防雹作业前雷达反射率达到峰值60.2 dBz,防雹作业20分钟,雷达反射率下降至28.1 dBz,人工防雹控制了VIL及VILD的增长,防雹效果很好。嘎基站4月27日20:53,防雹作业前雷达反射率峰值达62.4 dBz,防雹作业22分钟雷达反射率下降至38.6 dBz,防雹前期VIL达31.61 kg/m^(2),在防雹作业后VIL与VILD迅速减小,有效遏制对流云单体形成冰雹。炉山站8月13日14:25,防雹作业前雷达反射率峰值达61.3 dBz,防雹作业27分钟后雷达反射率下降至44.4 dBz,防雹作业前VIL达24.37 kg/m^(2),防雹作业后虽然控制了VIL及VILD增长,但雷达反射率在防雹作业后并未立即迅速减小,对流云单体形成冰雹,防雹作业效果不理想。通过防雹前后雷达回波参数、VIL及VILD的变化与实际情况变化检验防雹效果,为选择防雹时机、弹药量的使用等提供参考价值。
    • 摘要: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报,入汛以来第一次持续性、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过程即将影响我区。5月9日晚至13日我区有持续性暴雨过程,全区大部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过程累计雨量全区大部有100~200 mm,其中桂东部分地区有200~300 mm,局部超过400 mm。受降雨影响,桂北、桂中及桂东地区大部江河将出现一次大范围洪水,桂江、湘江、贺江、柳江、洛清江、蒙江、南流江、北流河及西江中下游等江河将出现3~8 m的涨水过程,其中桂江、洛清江上游、贺江、柳江支流古宜河、北流河、南流江上游、蒙江上游及红水河部分支流等江河可能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柳州、梧州、贵港等市中小河流可能出现较大洪水。
    • 高兵; 毕波; 杨航
    • 摘要: 基于天气雷达、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技术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开展风暴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基于数值预报的强风暴潜势诊断等研究,获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山地机场及周边区域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0~2 h实时定量预报产品和0~12 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产品,建立机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通过检验,该预报系统有较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满足机场业务需求。
    • 刘江波; 赵文龙
    • 摘要: 强对流天气所引发的大风具有突发性、局部性和多发性,严重威胁客渡船的航行安全。风速风向仪基于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仪能够实现异常监测和紧急预警,同时还能够积累气象数据用于互联终端的远程监管和深度分析,通过成本分析可见,客渡船风速风向仪能够实现不过度造成客渡船营运负担的同时,保障船员、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船舶安全,针对其进行综合运用分析为实现实时、实地、高效、低成本的风力监控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客渡船推广运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云天; 王宁; 刘子琪; 姚凯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17—19日吉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涡减弱阶段,低空急流的移动和扰动、地面中尺度系统起到关键作用。根据东北冷涡强度的演变将此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日11时—18日17时)冷涡缓慢减弱,强降水伴随相对密集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出现在中西部地区,热力条件强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8日17时—19日23时)冷涡减弱为高空槽,强降水伴随相对较弱的对流出现在中南部地区,水汽条件优于第一阶段。(2)SI指数、CAPE值、θ;的高、低层差值等在第一阶段均出现了明显高于(或低于)第二阶段的峰值(或谷值),而第二阶段的湿层厚度远高于第一阶段,湿区范围也随之扩大。(3)两个阶段的主要触发条件均为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第一阶段辐合线和露点锋双重触发条件产生了直径较大的冰雹,密集降雹引发地面气温骤降和气压骤升,诱发阵风锋再次触发强对流;第二阶段地形抬升为降水的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