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短临预报

短临预报

短临预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5939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地震、地震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短临预报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芝、叶冬、强祖基等。

短临预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5939 占比:99.16%

总计:26160篇

短临预报—发文趋势图

短临预报

-研究学者

  • 李玲芝
  • 叶冬
  • 强祖基
  • 秦保燕
  • 陈立德
  • 丁鉴海
  • 卓健
  • 卢开南
  • 周冬静
  • 常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艳萍; 高云; 周建慧; 彭炜
    • 摘要: 雷达回波外推结果是短临预报的基础,为获取准确短临预报内容,并提升预报内容的时效性,研究基于循环动态卷积的雷达回波外推短临预报方法。在动态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参考循环神经网络结构特性,构建循环动态卷积神经网络,在卷积层内引入循环结构,生成外推雷达回波图像同过去一段时间内输入雷达回波图像序列间的相关性。在循环动态子网络内输入采集到的雷达回波图像,通过循环动态子网络处理获取两个概率向量,以其作为概率外推层的卷积核,并与输入图像序列内最后一幅图像实施卷积处理,获取雷达回波图像外推结果。依据外推结果同短临预报内容间的相关性,生成短临预报内容。仿真结果显示,上述方法外推结果与实际观测获取的雷达回波图像一致度更高,且时效更长。
    • 高兵; 毕波; 杨航
    • 摘要: 基于天气雷达、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技术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开展风暴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基于数值预报的强风暴潜势诊断等研究,获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山地机场及周边区域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0~2 h实时定量预报产品和0~12 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产品,建立机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通过检验,该预报系统有较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满足机场业务需求。
    • 杨建文; 叶泵; 高琼; 陈佳; 王军
    • 摘要: 提出基于背景噪声波速测量的综合预测指标法,将测震资料更好地应用于震情跟踪和地震短临预报。利用滇西北5个台站2012-01~2020-11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及傅立叶变换等方法,提取10个台站对当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直达瑞利波走时偏移时间序列,设定±1.5倍标准差作为异常阈值,并以其间发生的6次M≥5.0地震为样本,采用R值评分法对每个台站对的映震能力进行效能检验,最后基于自适应加权综合预测方法提取适合于滇西北地区的地震短临异常识别指标(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滇西北2012年以来发生的6次M≥5.0地震进行90 d短临预报,异常指标共出现8次,其中准确预报地震5次,漏报1次,虚报4次,预报效能评分R为0.692,R_(0)为0.475。该综合指标的地震对应率为62.50%,概括率为83.33%。
    • 齐大鹏; 杨静; 李彦霖; 周明飞; 朱文达
    • 摘要: 将C波段雷达资料用LAPS模式的云分析系统进行反演,并采用Nudging技术将反演得到的云微物理场引入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1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了C波段雷达资料同化对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短临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雷达资料同化能够改进中尺度模式的降水预报,模式前6 h的降水预报相关系数和不同等级降水TS评分都有提高,同时降水峰值提前了1 h,有助于缓解模式spin-up问题。(2)模式降水预报的改进效果主要由强降水贡献,最大改进效果集中在4~6 h。(3)同化雷达资料后25 mm以上强降水预报站数比更接近实况,落区偏差幅度更小,降水落区和强度向实况方向得到调整。(4)10 mm以下弱降水在吸收雷达资料后,站数比相较于控制预报,比实况增加更多,落区偏差幅度增大,存在预报过量的问题。弱降水预报过量主要集中在4~6 h,而前3 h对降水预报的改进有积极作用。
    • 叶冬; 梁进秋; 申彦波; 王传辉; 常蕊
    • 摘要: 利用FY-4A的地面入射辐射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的辐射数据,采用基于均生函数的短临预报方法获得预报辐射,并对其进行滚动订正。以山西太原站为例,对2019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辐射相关产品可以为短临预报提供比较可靠的初始数据。基于卫星辐射产品的短临预报能抓住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经过订正的短临预报辐射能得到有效改进。晴天情况下,短临预报总辐射从订正前的最大偏差120 W·m^(-2)左右改进到订正后的40 W·m^(-2)左右。多云天情况下,平均绝对误差下降到14 W·m^(-2)。阴天情况下,平均绝对误差下降到56 W·m^(-2)。从不考虑时间变化的16个预报时间步长的综合统计分析看,订正后的短临预报总辐射和观测总辐射在每个预报时间步长都吻合得非常好,相对误差从44.7%~66.4%下降到21.3%~54.3%,均方根误差从166.4~198.8 W·m^(-2)下降到132.2~189.9W·m^(-2);从整点预报时刻的全年综合统计分析看,订正后的相关系数总体比订正前提高,从0.77~0.84提高到0.79~0.88,仅在15:00(北京时)略有下降,均方根误差从162.7~197.1W·m^(-2)下降到129.3~180.9 W·m^(-2),平均相对误差从46.0%~76.8%下降到24.0%~46.5%;本方法可做全圆盘任意时刻的短临预报
    • 李海俊; 单九生; 张帆
    • 摘要: 新SWAN3.0示范版通过融合“天擎”和LINUX改造等方式使系统框架更高效,在强对流识别算法、产品数量、功能模块等方面较以前版本均有了较大提升。文中使用空间领域TS评分法,并结合典型个例,对平台输出的临近预报效果和强对流识别产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光流外推法和融合外推法结果趋势一致,预报时效越近预报能力越强;预报稳定性方面,大于35 dBz回波整体好于55 dBz以上的强回波中心;光流法预报效果好于融合法;平台能有效识别冰雹、下击暴流等,能为短临监测预警预报业务提供支撑。
    • 李冬梅; 杨静; 常姣; 李丽
    • 摘要: 利用2008—2017年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观测数据,分析其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间的关联性,结合同时段震源机制解、库仑应力和由GPS基线推测的山西南部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特征,解释断层气汞浓度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按照气汞浓度背景值变化幅度的不同,研究时段大致分为2010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3—12月、2015年1月—2017年5月等3个阶段,其中,第2、3阶段的背景值分别为第1阶段的8倍、60倍;②距测点200 km范围内4级左右地震发生前,气汞浓度往往表现为一组高值突跳变化,变化幅度高出平均背景值几倍至几十倍,震后很快降低至背景值附近;③气汞浓度趋势性上升和多组高值突跳变化、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高值、库仑应力积累、GPS压性作用增强和转折等,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在空间上较吻合,表明夏县地震台断层气汞浓度异常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 江雨田; 范仲丽; 孙如飞; 赵思远; 朱从飞
    • 摘要: 为克服传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预见期、精确性不足等问题,建设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以气象部门精细化短临降雨预报为数据驱动,构建基于雨量指标法的山洪风险预报预警分析模型,能够比传统监测预警系统提前1~3 h准确预判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平台上线运行后,在宁波市"20180917""利奇马"等多场次台风暴雨中得到成功应用,可为山洪灾害提前防御和及时部署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江雨田; 范仲丽; 孙如飞; 赵思远; 朱从飞
    • 摘要: 为克服传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预见期、精确性不足等问题,建设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以气象部门精细化短临降雨预报为数据驱动,构建基于雨量指标法的山洪风险预报预警分析模型,能够比传统监测预警系统提前1〜3 h准确预判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平台上线运行后,在宁波市“20180917”“利奇马”等多场次台风暴雨中得到成功应用,可为山洪灾害提前防御和及时部署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周冬静; 卓健; 毛家燊; 陈少斌; 苏彦; 郭彬; 奉意杰; 蒋亚平; 赵丽萍
    • 摘要: 分析了大风短临预报的现状、困难和原因,重点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利用2019年7月11日-9月11日期间的数据,对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TS评估和时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广西89个台站所做的大风蓝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以及不分级TS评分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18%以上,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提前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