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目录

地震目录

地震目录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162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地震、地震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等;地震目录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梅、邱海江、丁秋琴等。

地震目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8162 占比:98.60%

总计:18420篇

地震目录—发文趋势图

地震目录

-研究学者

  • 王兴梅
  • 邱海江
  • 丁秋琴
  • 冯浩
  • 梁灿
  • 高艳玲
  • 翟璐媛
  • 高孟潭
  • 康英
  • 徐伟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果; 冉洪流; 周庆; 谢卓娟
    • 摘要: 海域地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模型是中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的重点工作之一。文中基于最新编制的中国海域地震目录,首次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区的自适应空间平滑地震活动模型。首先对地震目录进行除丛,以地震带为单位评估震级间隔为0.5的震级档完整记录的起止时间,进而采用极大似然法求出各个地震带的b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进的自适应空间平滑算法建立模型,并采用概率增益函数评估不同参数设置下模型的优劣,最后分析了本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显示,本模型与传统的固定平滑半径的模型相比具有更优的概率增益函数表现;将输入模型地震的最小震级设为M4.0时,模型的表现达到最优;模型的表现不一定随着输入地震数的增多而提高,因此选择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地震的分布和记录情况;考虑到本模型只基于历史和仪器地震目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使用时结合断层模型等形成混合模型以完善模型体系。文中采用的自适应空间平滑算法可以充分利用完整性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地震数据,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中长期地震预测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文中建立的模型可以作为分析中国海域地震危险性的基础模型之一,为编制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提供技术支撑。
    • 杨延昭; 盖增喜
    • 摘要: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的区域出现大量地震事件集中分布的现象。这些事件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南部以及秦岭-大别造山带附近的断层带。经过对定位台站的抽样分析和对定位事件地震波形的仔细人工确认,验证了这些被扫描并定位的事件的真实性。通过慢度分析,获得所定位事件的面波传播视速度,绝大部分事件对应的视速度在2.5~5.2km/s之间,与地震面波群速度相符。所定位的地震事件可用于补充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地震目录,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波形拟合来分析其震源机制。
    • 李英; 高永国; 王维欢; 许康生
    • 摘要: 基于2011—2020年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地震,分3个区段估算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对九寨沟M_(S)7.0地震存在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2000×10^(8);龙门山中段对芦山M_(S)7.0地震存在明显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5300×10^(8)。由此可以认为,龙门山中段与芦山地震有较高关联度,而其北段与九寨沟地震的关联度次之。这个抬升量是该区域构造运动与对应地震关联度的一个描述,这对于研究地震的动力源、孕震构造及发震机理有参考意义。另外,对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时变斜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的时变斜率在邻近地震前均存在降低的现象,这可能是震前应力松弛过程的表现,但这仅是一个初步研究,对其机理以及可否成为大地震孕育指标等问题还需要对更多震例作进一步研究。
    • 王小娟; 赵亮; 蔡润; 周坤; 尹欣欣
    • 摘要: 利用2013-01-01~2021-11-01期间甘肃甘东南及邻近地区(32°~36°N,102°~106°E)地震目录中的11659次地震震中位置数据,使用硬聚类方法中的K-means和软聚类方法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方法对地震原始目录以及地震精定位目录的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为确定最佳聚类数,使用AIC和BIC模型选择法,最终将原始目录和精定位目录分别聚类成6个和14个地震群。结果显示,精定位地震目录和GMM聚类方法结合可以更好地从地震大数据中找到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地震群。
    • 陈经纶; 李杰飞; 苗春兰; 张莹莹; 徐泰然
    • 摘要: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_(S)6.8地震余震信息进行条件查询和数据获取,并按照地震编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和导出,实现了对此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即时产出。利用该程序进行余震统计,可减轻人工复核工作量,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 张红才; 廖诗荣; 蔡辉腾; 陈智勇; 张燕明; 黄玲珠; 巫升华; 陈思辉
    • 摘要: 本文基于波形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序列中单台事件目录校正的方法。以福建仙游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应用双差地震定位(HypoDD)算法对多台事件进行重定位,依据记录波形相似性将仙游地震序列事件划分为161个事件丛集,以多台事件重定位目录为参考,对单台事件目录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单台事件目录的合理校正,有助于提升地震序列目录的完整性和地震目录的实用性。以HypoDD重定位目录为参考的校正目录可用于地震参数计算。分析校正后的仙游地震序列目录认为,序列中的单台事件主要由金钟水库库区局部应力调整诱发。
    • 毕金孟; 蒋长胜; 来贵娟
    • 摘要: 为系统地考察全球强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对可操作的余震预测(OAF)模型的构建、地震危险性评估以及序列参数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可充分利用不完整性地震记录的Omi-R-J方法,对1973年以来的全球225个M6.5以上地震序列进行了参数拟合,并对参数拟合情况以及参数与板块边界之间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225个序列参数的拟合结果,显示序列参数呈现一种优势分布特征,参数平均值为p=1.0102±0.1777,log_(10) c=-3.1896±1.3249,log_(10) k=-4.3609±1.4596,b=0.9919±0.1651;序列参数与板块边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美洲段p值较小,北美洲段的b值较小、p值较大等。上述序列参数的计算、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序列参数与构造带相关关系的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强震序列参数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冯兵; 朱良玉; 姬瑶; 李杨; 李伟
    • 摘要: 文章搜集了盈江地区多个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共计162个,对从苏典断裂到大盈江断裂的区域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总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E—SSW向。并从内在动力学演化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2014年5月30日发生的6次震群活动,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相互联系性。研究还发现,局部也出现应力场偏转的现象,苏典断裂南端的主压应力轴向北偏转角度变大,这可能与该区形成的三角凹陷有关。此外,本文还搜集到2016—2020年之间发生于盈江地区的1003个地震目录,通过分析发现昔马—盘龙山断裂到大盈江断裂之间的区域可能存在应力场闭锁,因此,加强该区域的危险性防范至关重要。
    • 冯兵; 朱良玉; 姬瑶; 李杨; 李伟
    • 摘要: 文章搜集了盈江地区多个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共计162个,对从苏典断裂到大盈江断裂的区域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总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E—SSW向.并从内在动力学演化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2014年5月30日发生的6次震群活动,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相互联系性.研究还发现,局部也出现应力场偏转的现象,苏典断裂南端的主压应力轴向北偏转角度变大,这可能与该区形成的三角凹陷有关.此外,本文还搜集到2016—2020年之间发生于盈江地区的1003个地震目录,通过分析发现昔马—盘龙山断裂到大盈江断裂之间的区域可能存在应力场闭锁,因此,加强该区域的危险性防范至关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