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震害

地震震害

地震震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641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民营科技、地震地质、地震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第二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地震震害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启旺、刘小生、朱立新等。

地震震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6414 占比:99.27%

总计:16534篇

地震震害—发文趋势图

地震震害

-研究学者

  • 刘启旺
  • 刘小生
  • 朱立新
  • 葛学礼
  • 赵剑明
  • 陈宁
  • 温彦锋
  • 付宝明
  • 何林华
  • 傅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攀
    • 摘要: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强烈的地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几乎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又被成为“寰球大震”。海原地震累计造成近27万人遇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海原地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距离震中550余公里的山西汾阳,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文峰塔顶部的11层至13层被严重破坏,塔顶也不翼而飞,而塔身其余部分基本完好(图1)。古高塔塔顶受地震损毁的这一现象并非孤例,历史上多次地震震害表明,相比于塔身,塔顶或塔尖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遭受破坏。
    • 高永武; 林旭川
    • 摘要: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423人受伤。本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中,因山体崩塌掩埋、落石击中或击垮房屋等致死77人,占死亡人数的82.8%;房屋倒塌致死14人,占死亡人数的15%。作者作为地震应急工作队员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加了现场震害调查与烈度评定工作。
    • 摘要: 工程地震与抗震防灾的研究最早始于十九世纪末,集中于强地震震害现场调查中对房屋震害程度、震害原因、预防方法、设计标准等的研究和探讨。工程地震学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工程抗震设计的需要,研究地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的规律与特性。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强地震动场模拟、近断层强地震动特征、地震预警与报警等。我国的抗震防灾事业历经六十多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 范珂显; 李恒; 张祎
    • 摘要: 在已有的地震液化侧移数据库中增加累积绝对速度(CAV5)这一地震参数,以考虑震源机制对液化侧移的影响.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方法建立地震液化侧移预测模型,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精确度最高;CAV5在液化侧移预测方面可以代替震级、震中距2项参数;所有参数中,震级、震中距、可液化土层厚度敏感性较高,对液化侧移影响程度较大.
    • 林国良; 傅磊; 崔建文; 赵昆; 杨黎薇; 王帮治
    • 摘要: 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框架剪力墙大楼内的地震观测台阵测点布设,概述了该台阵在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中获取的强震记录情况,并从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等方面对主震及5.0级以上地震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水平和竖向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的增加均存在放大现象,震级越大,楼层的水平振动放大效果越明显;该结构的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自振频率分别为0.48 Hz和1.86 Hz.
    • 李金奎; 汪洋
    • 摘要: 近年来,作为承载城市动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量涌现,其抗震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成为当前地下结构工程的热点方向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震害现象及抗震分析方法;其次,基于中国大量的典型实际工程,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按建设试点前、建设试点及非建设试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再次,对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的发文量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分别从中外(模型试验及场地条件、地震波、预制结构等数值模拟)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其地震响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问题,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林国良; 傅磊; 崔建文; 赵昆; 杨黎薇; 王帮治
    • 摘要: 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框架剪力墙大楼内的地震观测台阵测点布设,概述了该台阵在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中获取的强震记录情况,并从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等方面对主震及5.0级以上地震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和竖向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的增加均存在放大现象,震级越大,楼层的水平振动放大效果越明显;该结构的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自振频率分别为0.48 Hz和1.86 Hz。
    • 苏启旺; 刘成清
    • 摘要: 砌体结构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是多层砖房进行抗震鉴定的重要参数,是确定房屋抗震减灾对策的依据.为了评价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取值的合理性,分析了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取值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砖墙构造柱率指标.结合抗震评估指标及判别准则,从地震震害的角度,对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的取值进行考察,提出了考虑砖墙的构造柱率指标和楼板类型不同的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的计算模型,为研究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结合算例,比较了基于地震震害得到的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计算模型取值与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规定值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预制楼盖且墙体内构造柱含量较少时,两者的基准面积率相接近;同等抗震能力下,楼层墙体内构造柱面积含量的增加可降低地震作用下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的取值.%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seismic evaluation of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s,which determines the result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Firstly,in order to obtain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some affecting factors and def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of masonry buildings were analyzed.Secondly,an index of the ratio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area to wall area of masonry buildings was put forward.Meanwhile,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of masonry buildings was studied at the 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 point of view according to existing seismic evaluation theory and its judgment standards,and a new calculated model was put forwar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 of the ratio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areas to wall areas and floor-slab type,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Finally,a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of masonry buildings between the new model and the existing seismic appraisal standard was studied with some examples.Results show that,the characteristic ratio is close when floor slab is precast and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is low.With the same seismic capacity,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in brick walls will reduce the value of 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of masonry buildings.
    • 陈余柱
    • 摘要: 地震是对桥梁结构破坏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不但会破坏桥梁结构,还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营.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桥梁震害,并分析了发生震害的原因,以及针对具体震害提出一些抗震措施.
    • 佟艳英
    • 摘要: 该文章通过对地下结构类型的了解以及对地下结构的地震震害调查工作和国内外各类事件资料分析,研究了地下结构地震震害的各种形式和各自发生特点,通过规律性的研究确定地震震害的发生不仅与场所有关,还与当地地基基础、地震级数、结构特征和地震的运动波动方式有关.地下结构的地震震害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岩石围绕失去平衡导致的地震破坏,另一种是地震力惯性作用导致的余震破坏.在此地下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选择危险系数最小,地质条件最好,抗震性能最高的场所,这对降低地震破坏有重大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