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面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3683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勘测分会电力工程测量专业经验交流会、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青年学术交流会等;地面控制点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一戎、向茂生、张薇等。

地面控制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6830 占比:99.99%

总计:1536940篇

地面控制点—发文趋势图

地面控制点

-研究学者

  • 吴一戎
  • 向茂生
  • 张薇
  • 厉芳婷
  • 彭仕雄
  • 李青春
  • 秦志远
  • 钟果
  • 闵天
  • 任建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兆鹏; 张德成; 赵郑楠; 仵阳; 程小凯
    • 摘要: 针对传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核查任务量大、误差大、费用高的问题,本文在防疫、生产两不误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成果核查的思路和方法。首先采用低空无人机搭载航摄相机获取测区正摄影像,通过数码航空影像快速处理技术结合外业像控点坐标信息,获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1∶500数字正射影像图,然后结合测区2015年GF-2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叠加对比分析提取土地变化信息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上报成果的快速核查。该方法可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上报数据核查,为相关检查人员在疫情期间开展核查工作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核查方法。
    • 刘泽洲; 卢才武; 章赛; 李萌; 和郑翔
    • 摘要: 利用传统SBAS-InSAR法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时,需要人工选取目标点进行轨道精炼与沉降反演,但在环境复杂的矿区很难通过人工选取到稳定的目标点,使得传统SBAS-InSAR法的应用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阈值目标提取的SBAS-InSAR法矿区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在传统SBAS-InSAR法的基础上,设定离差阈值参数、区域窗口阈值参数与相干性阈值参数来提取地面较为稳定的目标点。将该方法与传统SBAS-InSAR法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获取研究区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时序分析并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内存在三处开采沉陷区,且开采沉陷区位置与该煤矿开采工作区一致,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156 mm/a,最大沉降量为-376 mm;(2)两种方法矿区沉降绝对平均差值不超过12 mm,说明多阈值目标提取的SBAS法可有效克服传统SBAS-InSAR法存在的局限性,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精度,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更具有优势。
    • 张和川; 黄洪宇; 陈崇成
    • 摘要: 利用两个不同地形特征的实验区(平地和山地),使用大疆精灵4 RTK设计实施多种无人机影像采集和处理方案(3个时段、使用或关闭集成的RTK功能、数据处理时是否引入地面控制点),两个区域共采集12个架次的无人机影像,生成24个不同类别的影像点云模型.比较、验证不同条件下无人机影像点云模型的精度,评价不同方案的精度差异.结果显示,无人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仅凭借集成的RTK功能实现免像控采集高精度数据,但仍然建议同时使用RTK模块采集数据,并引入少量地面控制点进行数据处理,此时获取的数据精度最好;中午时段的影像数据质量最佳,成果精度最高,两个实验区中午时段垂直方向最小平均差可达0.01~0.02 m,其他时段结果次之;地表特征对影像点云模型精度也有影响,地势平坦、地表特征丰富有利于模型重建,提高模型质量.
    • 周翠敏; 黄映聪; 何月顺
    • 摘要: 地面控制点的选取是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当待校正影像数据量较大时手动选点的效率较低。为提高地面控制点提取的效率,以台湾省台中市为研究区,对云端瓦片影像数据进行挖掘,测试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并用它来开展自动提取地面控制点的试验。首先,分别提取目标影像和参考影像的特征点;然后,通过特征点匹配和错误匹配剔除,计算特征匹配点相对于参考影像特征点的地理坐标;最后,生成目标图像与参考图像特征点的地面控制点文件。实验结果表明:SIFT算法能够自动提取地面控制点,且精度达99%以上,实现了用较低分辨率校正较高分辨率的影像,表明采用SIFT算法挖掘云端遥感影像特征,可以智能、快速地提取待校正遥感影像的地面控制点,对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屈伟军
    • 摘要: 使用徕卡ADS100数字航摄仪获取的0.2 m分辨率影像,分别采用差分GNSS和精密单点定位2种方式解算机载IMU/GNSS数据,针对这2种方式采取了不同的地面控制点布设方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并分析其精度。结果表明,使用ADS100航摄影像,采用差分GNSS方式解算机载IMU/GNSS数据时,无地面控制点、少量地面控制点和大量地面控制点3种方案的空中三角测量结果精度基本一致,都能够达到规范要求;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方式解算机载IMU/GNSS数据时,无地面控制点的空中三角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通过加入1个地面控制点可以消除该误差,精度也能达到规范要求。
    • 罗雪玮; 向喜琼; 吕亚东
    • 摘要: 基于永久散射体的信号在很长时间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干涉相干性的优点,为了解决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轨道精炼步骤时人工选择地面控制点可能会影响到监测结果这一问题,首先,该文将永久散射体与SBAS-InSAR结合,通过设置相干系数的阈值、振幅离差指数的阈值以及地表形变速率的阈值选出稳定的永久散射体,并将这些点作为SBAS-InSAR轨道精炼中的地面控制点,从而修正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然后,选用2019年9月1日—2021年4月11日20景覆盖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的Sentinel-1A双极化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地表形变监测;最后,将该方法所得结果、人工选择地面控制点的方法所得结果与北斗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该文方法比人工选择地面控制点的方法更精准。
    • 程三友; 陈静; 林海星; 辜平阳; 庄玉军
    • 摘要: 高山峡谷区海拔高、切割深,穿越条件极差,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市场购置的遥感图像产品与实地位置信息和地形图等工作底图不匹配,其几何精度严重制约地质填图野外调查工作.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SPOT7,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为例开展研究,提出一套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技术方法.该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配准的基础上,创新半自动化人机交互式地面控制点选取方法,以及典型特征控制点海量选取、空间均匀分布等技术,通过对校正后遥感图像几何精度的反复检查提升,实现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该方法校正后的遥感图像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野外地质填图的工作效率,可为地形复杂地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提供技术参考.
    • 周宁; 杨元维; 王萍; 高贤君; 方军
    • 摘要: 鉴于利用无人机影像数据进行高精度测绘及地表三维信息提取时,从具有定位定向信息、数据规模大、影像分布密集等特点的数据集中检索包含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的目标影像存在检索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CP的影像检索方法.首先,对无人机影像点集构建最小外包矩形与基准坐标系;其次,利用GCP数据构建合适大小的索引矩形(ground control point rectangle,GCP-Rec);最后,依据GCP-Rec对影像数据批量建立索引,最终生成树形索引.效率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完成大规模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构建,提升影像检索效率,且其检索性能优于传统的R树与四叉树等空间索引.影响因素对照实验表明,影像检索效率与GCP数量成反比关系,设定GCP-Rec边长为2.0~2.4倍航带间距时检索精度最优.
    • 钟灵毓; 薛武; 王鹏
    • 摘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在幅宽、分辨率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的海量影像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对时效和精度要求更高,需要更加高效、鲁棒的几何校正预处理流程.本文对当前三种主要的几何校正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分析了其特点及适用性,提出了光学遥感影像几何校正方法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思考.
    • 史扬子; 黄婷婷; 罗建勇; 杨扬; 刘宝元
    • 摘要: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fM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方法运用于切沟测量,与RTK GPS相比,断面测量法的体积测量误差高达37.28%;而SfM方法的误差仅为2.40%,且相对RTK GPS所测切沟DEM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2~0.2 m。此外,轻便、小巧的激光测距仪可有效替代RTK GPS用于GCP坐标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切沟体积误差仅为0.23%。将切沟沟缘与沟底共18个GCP抽稀至4~16个,并利用SfM方法重建该切沟的三维形态。各方案所得切沟DEM相比未抽稀结果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05~0.05 m,且体积差值百分比均低于5%。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在切沟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野外切沟的快速、精确测量,对于切沟定量监测与切沟侵蚀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