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22篇,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农作物、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6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203101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遗传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骆驼大会等;基因组测序的相关文献由16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秀荣、邓继贤、杨祝良等。

基因组测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3101 占比:99.65%

总计:203807篇

基因组测序—发文趋势图

基因组测序

-研究学者

  • 杨秀荣
  • 邓继贤
  • 杨祝良
  • 卢煜明
  • 杨焕明
  • 汪建
  • 王俊
  • 赵慧君
  • 陈君赐
  • 朱兆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嘉琪; 孙蓉蓉; 张灿; 刘文华; 邹玲; 任慧英
    • 摘要: 噬菌体抗性菌株的产生是噬菌体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噬菌体的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之间的的差别,本研究将大肠杆菌短尾噬菌体Bp4与宿主大肠杆菌共培养,经双层平板法筛选,结果显示获得了对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大肠杆菌,且该抗性菌株不能被Bp4裂解。将该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进行了形态及培养特性的比较,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基因组出现3处突变,造成乙醛脱氢酶的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十一碳二烯磷酸α-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酸转移酶1的色氨酸发生无义突变,以及UpfB蛋白的亮氨酸发生同义突变;采用玻板凝集试验检测了二者的血清型,结果显示敏感菌株为O78型大肠杆菌,而抗性菌株与O78抗血清凝集现象不明显,表明抗性菌株血清型发生了变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对替米考星、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降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未出现死亡,感染后0~48 h前小鼠体况计分一直维持在45分以上,之后略有下降;而敏感菌株接种的小鼠在接种后72 h内共死亡4只,且体况计分比抗性菌株接种的小鼠低约30分,表明噬菌体抗性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噬菌体抗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均下降,为噬菌体治疗中出现的抗性菌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 周奕帆; 李陈贵; 许云; 吴文嫱; 夏薇; 黄小龙; 黄东益; 周双清
    • 摘要: 链霉菌属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也是包含放线菌种类最多的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的模式菌株在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上分散归簇于不同的进化分枝。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枝(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16S rRNA gene clade)是其中的一个分枝。该分枝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基内菌丝淡黄色,气生菌丝发育成灰色,表面皱纹的螺旋状孢子丝,培养后期呈黑色。该分枝中的菌株普遍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能产生抗菌、抗寄生虫、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物质,是新型抗生素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菌源。Streptomyces solisilvae HNM0141^(T)是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枝放线菌的模式菌株。采用第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菌株S.solisilvae HNM0141^(T)的基因组完成图,其线状基因组长度11639536 bp,GC含量为71.03%,包含9363个蛋白编码基因(CDS),18个rRNA基因和67个tRNA基因。其中有6376、5886、3246个CDS分别在COG、GO和KEGG数据库中得到功能注释。除了一般功能预测之外,有大部分基因参与转录、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以及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和代谢,基因数占比分别为12.91%、10.25%、8.89%、7.59%。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到4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类型包括8个聚酮(PKS)型、7个非核糖体肽(NRPS)型、14个杂合型、6个terpene、3个siderophore、2个butyrolactone,其余NAPAA、ectoine、lanthipeptide-class-i、ladderane、indole、RiPP-like、hserlactone、redox-cofactor各1个。其中聚酮类(PKS)和非核糖体肽(NRPS)类(包括杂合类型)的基因簇含量丰富,占总基因簇的50%以上。7个基因簇与已知代谢物(pristinol、ectoine、geosmin、desferrioxamin B、echoside A/B/C/D/E、nigericin、coelichelin)基因簇的相似性为100%,34个基因簇的相似性在2%~96%之间,剩余的7个基因簇无法匹配到已知基因簇。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菌株S.solisilvae HNM0141T具有强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能力,预示该菌株在新颖抗生素的挖掘上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
    • 摘要: Nature Genetics|新一代测序技术助力小麦基因组测序和抗病基因的克隆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作物,不但基因组庞大、重复序列多,且不同种质间普遍存在大量染色体的结构重组和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渗入等现象。因此,在小麦中直接进行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的难度较大。条锈病(Strip/Yellow rust)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虽然在小麦及其近缘种基因库中已定位了83个条锈抗病基因,但只有9个被成功克隆。近日,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Simon与CenGen有限公司Renée两个研究组合作,通过HiFi测序技术对南非普通小麦品种Kariega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组装,并成功克隆了小麦条锈抗病基因Yr27(2022年3月14日发表,doi:10.1038/s41588-022-01022-1)。
    • 黎晏辰; 刘自强; 赵敏; 谭新; 黄志鹏; 马迎飞; 尤晓颜
    •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从该菌中分离出高效、广谱的专一性噬菌体,对于治疗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S.aureus K84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烈性噬菌体SAK84P。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该噬菌体头部呈六边形,直径为112 nm,尾部长度为200 nm,具有肌尾噬菌体形态特征。稳定性实验测定表明,当pH为5.0~7.0、温度为37~50°C时,SAK84P的活性较高;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其潜伏期为20 min,裂解量可达100 PFU/cell;通过基因组测序显示,其全基因组长度为141535 bp,GC含量为30%,编码224个开放阅读框和4个tRNA基因;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噬菌体属于螺旋噬菌体科(Herelleviridae)中的Kayvirus属。噬菌体SAK84P裂解谱较广,可以裂解多株不同的S.aureus,且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基因组注释显示,其不含已知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且具有治疗临床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力。
    • 王梦汝; 顾嘉怡; 王雅欣; 李正军
    • 摘要: 海神单胞菌属(Neptunomonas)于1999年被首次鉴定,目前包含8个菌种,其中6个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本文总结了海神单胞菌属的菌种特征和基因组信息,并利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该菌属的碳源利用途径、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途径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神单胞菌属具有完整的糖酵解和乙酸利用途径,普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存在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海神单胞菌属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与环境治理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吴丹
    • 摘要: 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动,而后基因组测序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快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液相芯片技术作为一门集多项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分子检测方法,优势极其突出,解决了实际生产以及临床上的很多痛点,适合各种应用领域广泛使用。本文对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畜禽生物技术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加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对液相芯片技术的理解及后续的推广应用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 龚桂芳; 冯源恒; 罗群凤; 杨章旗
    • 摘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获得控制目标性状基因的重要方法。为挖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高生长性状所在基因序列并了解其基本功能,通过对9个SSR标记的转录组序列进行第2代测序与第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将两者结果进行比对,获得9个位点所在基因的全长转录组序列,并在七大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9个基因的第2代测序结果与第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比对一致性平均为99.69%,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经第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9个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1706 bp,比第2代测序结果稍短。经过数据库比对,经第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9个基因分别在云杉(Picea asperata)、白云杉(Picea glauca)和油松(Picea tabuliformis)基因组中发现同源基因。8个基因在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分别属于转录因子、电子传递链参与基因、60S核糖体蛋白大亚基编码基因、ATP酶类编码基因及TCHQD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研究结论可为马尾松树高生长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 人类的起源向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从哪里来?现代人与我们之前的人种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智人有别于其他人种?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aabo)通过其开创性的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已灭绝的近亲。
    • 王君芳; 杜和禾; 汤诗琪; 周永灿; 曹贞洁; 孙云
    • 摘要: 从海南发病的卵形鲳鲹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测序分析,推测该病毒为神经坏死病毒.提取病鱼脑部、眼部总RNA,并用其反转的cDNA为模板,分段克隆出RNA1和RNA2片段,测序后通过拼接获得其基因组,命名为GPNNV(Golden Pompano Nervous Necrosis Virus).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PNNV属于RGNNV基因型.为了获得GPNNV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引物,本研究基于GPNNV的RNA2保守区设计了9对检测引物,然后通过普通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出1对最佳引物,可以检测到病毒含量为10copies·μL-1的样本.采用筛选出的引物,在病鱼组织中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以准确检测出感染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样本,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上结果可为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对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黄家亮; 郭静; 黄金芬; 赵辉; 李炎炎; 甘桂春; 黄威祥; 吴汉锋
    • 摘要: 一个个体或该个体的某个组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现象称为嵌合,主要分为体细胞嵌合和生殖细胞嵌合。临床研究发现,胎儿和(或)胎盘存在嵌合均可造成胎儿生长、智力发育迟缓,以及可能引起多个器官组织畸形,而假性嵌合体则会干扰临床对胎儿预后的评估[1]。所以不管何种嵌合对于产前检测的实验室人员和遗传咨询医师来说,需要明确诊断嵌合是真性嵌合还是假性嵌合。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7号染色体嵌合三体型1例,并通过文献复习,丰富7号染色体低比例嵌合三体型病例,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