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平官

太平官

太平官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专利文献69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瞭望、领导之友、共产党员(河北)等; 太平官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记者1、本刊编辑部、邱炜煌等。

太平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29.45%

专利文献>

论文:697 占比:70.55%

总计:988篇

太平官—发文趋势图

太平官

-研究学者

  • 本刊记者1
  • 本刊编辑部
  • 邱炜煌
  • 张子仪
  • 张鸣
  • 彭旺元
  • 王慧
  • 耿子凡
  • 胡高标
  • 董学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策划导言"甘于‘躺平’""当‘老好人’‘太平官’"……新春伊始,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等多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强调干部作风问题,批评一些"躺平式干部"的"为官不为"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过去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一些干部中仍潜伏着一股"躺平"的暗流,值得警惕——有口号喊罢"唱空城"的,有拈轻怕重"做样子"的,有撸起袖子"站着看"的,有遇到难题"绕道走"的,有作风散漫"拖着干"的,有自甘平庸"差不多"的,一碰到"沟沟坎坎"就打起"退堂鼓",一遇到困难挑战就选择"一躺了之",不一而足……这类干部,被群众形象地戏称为"躺平式干部"。
    • 任红禧
    • 摘要: "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混日子的没市场。""要做好斗争准备,坚定斗争意志,练就敢斗争、善斗争的硬功夫、真本事,坚决不做‘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春节假期后,全国多地召开了"虎年第一会"。从内容上来看,多地聚焦干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其中不乏痛批"躺平式干部"的疾言厉色,以鞭策、激励干部铆足干劲,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躺平"事小,作风事大。
    • 杨丽丘
    • 摘要: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从根本上破除“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太平官”思想,纪检监察机关须高悬纪法利剑,以“严”的标准,把“太平官”作为精准监督对象。对“太平官”精准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作为监督的重点。
    • 陈雨欣
    • 摘要: 当下,有些地方推出了“骏马奖”“蜗牛奖”和“树懒奖”,目的就是为了让“躺着”的干部站起来,站着的走起来,走着的跑起来,跑着的快起来。只有以“鲶鱼效应”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方能破除“太平官”生存的土壤,激励干部干事担当,做到为官有为。
    • 丁恒情
    • 摘要: 曾国藩曾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他认为,为官从政者,当以浑浑噩噩混日子为羞,以避事而不想干事为耻。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仍有少数干部出工不出力、在岗不在状态,只想享受当官的好处,不想承担做官的责任,讲求工作清闲,追求个人安逸,一心只做“太平官”为了保全。
    • 摘要: 在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下,大多数党员都能绷紧纪律这根弦,但还有一些人浑浑噩噩,"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当起了"太平官"。"太平官"的实质就是不担当不作为,对这样的"太平官",除了受党纪政务处分之外,严重的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 董学宾
    • 摘要: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太平官"现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敌.这些"太平官"主要表现为害怕出错的"胆小鬼"、贪图安逸的"懒婆娘"、清正廉洁"木头人"、能力不足的"南郭先生"等脸谱特征.基层"太平官"是官场慢性病,影响深远,其实质是一种"软腐败",危害极大.治理基层"太平官"应做到:从组织建设上着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解决"不敢为"问题;善用激励保障制度,解决"不愿为"问题;完善监督问责体系,解决"不想为"问题;增强能力本领,解决"不会为"问题.
    • 钱立功; 耿子凡
    • 摘要: 《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时发现,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谨守"为官慎言"、信奉"沉默是金",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三不"干部不是低调,也不是稳重,更不是谦虚,而是业务素质欠缺,能力不足,担当不够,乐当"太平官"和"老好人"。当然,"三不"干部的存在也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
    • 钱立功; 耿子凡
    • 摘要: 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谨守“为官慎言”、信奉“沉默是金”,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5月21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不是低调,不是稳重、更不是谦虚,而是业务素质欠缺,能力不足,担当不够、乐当“太平官”和“老好人”,也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
    • 董学宾
    • 摘要: 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太平官”现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敌。这些“太平官”主要表现为害怕出错的“胆小鬼”、贪图安逸的“懒婆娘”、清正廉洁“木头人”、能力不足的“南郭先生”等脸谱特征。基层“太平官”是官场慢性病,影响深远,其实质是一种“软腐败”,危害极大。治理基层“太平官”应做到:从组织建设上着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解决“不敢为”问题;善用激励保障制度,解决“不愿为”问题;完善监督问责体系,解决“不想为”问题;增强能力本领,解决“不会为”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