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AIL-PCR

TAIL-PCR

TAIL-PCR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农作物、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等;TAIL-PCR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锐、李婉莎、胡向阳等。

TAIL-PC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98.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83%

总计:109篇

TAIL-PCR—发文趋势图

TAIL-PCR

-研究学者

  • 张锐
  • 李婉莎
  • 胡向阳
  • 董金皋
  • 郭三堆
  • 崔志峰
  • 朱廷恒
  • 汪琨
  • 丁忠涛
  • 史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美莹; 曾梓凡; 邝乃诵; 温淑桦; 刘文华; 王瑛华
    • 摘要: 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整合位点会影响宿主细胞的生殖发育,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常常会先确定其整合的染色体位置.为研究外源基因在小鼠精原细胞中的整合位点,以转入Cas9基因的小鼠精原细胞为研究材料,通过TAIL-PCR克隆Cas9整合到基因组的旁侧序列,结合T载体连接和碱基测序技术在有限的基因组中检测Cas9整合到小鼠基因组的具体位置.结果表明,转入外源基因的小鼠精原细胞折光性好,生长良好,PCR扩增发现Cas9基因成功转入到小鼠精原细胞的基因组上;结合上游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可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测序发现均为载体序列;结合下游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可扩增出4条特异性条带,其中有2条扩增片段属于载体序列,2条扩增片段为小鼠基因组12号染色体中的序列.这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精原细胞12号染色体上.
    • 郭芳睿; 刘浥; 杨柯昕; 褚美荣; 张全发; 张雅菲; 王树桐; 曹克强
    • 摘要: 在建立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基础上,为筛选出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并明确其插入位点信息,对突变体的培养表型和致病性差异进行测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尖孢镰刀菌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在前期构建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采用PCR检测筛选了300株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和测定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遗传稳定性等生物学性状,用海棠胚根接种法比较突变体致病力差异,对筛选到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进行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283个供试突变体都已插入目的基因,并伴有绿色荧光。将T-DNA插入突变体连续转接培养5代后,在含潮霉素B的培养基上能稳定遗传,且菌落形态和颜色无明显改变;在对283株突变体进行致病性测定中,87.9%的突变菌株致病力减弱,在致病力减弱的突变体中,HS2-520、HS2-1016和HS2-2109几乎丧失了致病性。选取8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株突变体为单拷贝插入菌株,1株为双拷贝插入菌株。对这8株突变体进行了TAIL-PCR侧翼序列扩增,经公司测序,与野生菌株HS2基因组序列比对后获得12条侧翼序列,明确了其中3条侧翼序列为尖孢镰刀菌序列。获得致病力明显减弱的单拷贝插入突变体6株,明确了其中2株突变体的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信息。
    • 冯路路; 王雪艳; 夏磊; 王团团; 李季; 陈劲枫
    • 摘要: 为促进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本研究开展了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快速构建与鉴定方法的研究。基于对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农杆菌侵染活力和共培养条件的优化,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插入片段,进行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的创制,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快速鉴定,最后采用TAIL-PCR技术对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确定突变位点。结果表明,选取农杆菌侵染液在活化至12~18 h时具有最佳的活力和浓度,而最佳共培养温度为23°C。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快速鉴定,从2 978个转化外植体中鉴定得到3株表达GFP再生苗,转化率为1.00‰。TAIL-PCR成功鉴定了一个突变体,其插入位点位于CsaV31G032940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中,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为AT4G18950 (blue light-dependent H+-ATPase phosphorylation 1,BHP1),参与蓝光介导的气孔开放过程,但在正常栽培环境中该突变体的T0植株与野生型无差异。本研究结果对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张林林; 金竹萍; 张丽萍; 张娇; 张晓峰; 裴雁曦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挖掘拟南芥响应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从化学诱导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约6 000株系)中筛选获得Cd敏感突变体,通过测量经Cd处理后拟南芥植株的根长变化获得Cd响应突株系,然后单株收种并鉴定,最终获得一株对Cd胁迫敏感的突变体.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PCR(TAIL-PCR)发现这株突变体T-DNA的插入定位于基因At1g35820和At1g35830之间.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个突变体也是FLC(Flowering locus C)依赖的晚花突变体,将这株突变体命名为fcr(flowering and cadmium related gene).FLC在拟南芥开花调控网络中起枢纽作用,并且是开花正调控基因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 1 (SOCI)的抑制因子.在该突变体中FLC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而FLC下游基因SOCI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但FLC上游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明显.进一步实验发现,突变体fcr中调节环境因素和春化作用的基因High expression of osmotically responsive gene 1(HOS1)表达量显著增加.通过以上结果我们推测,突变体fcr中的晚开花和Cd敏感表型可能是HOS1基因过量表达所致.
    • 司旭阳; 李文静; 张洪艳; 张科; 潘延云
    • 摘要: 对来自Salk库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SALK 037453的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株系因莲座叶叶柄较短而呈现聚集表型.遗传分析和PCR检测显示,SALK_037453突变体的表型与网站提供的T-DNA插入位点所在基因不连锁,应是由另外的未知插入位点的T-DNA引起的.为了寻找该位点,鉴定导致莲座叶聚集表型的基因,本研究利用TAIL-PCR的方法,鉴定出与突变表型连锁的T-DNA插入位点,位于基因At4G39400(AtBRH)和At4G39403(AtPLS之间.进一步利用qRT-PCR的方法检测,发现该位点由于T-DNA的插入,同时影响了AtBRI1和AtPLS的转录水平的表达.该研究为探索叶发育的过程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并为进一步阐明AtBRI1和AtPLS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材料.
    • 王翠云; 刘艳; 刘允军
    • 摘要: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可有效减少产量损失.培育的转基因玉米需要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为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一个抗虫转基因玉米事件IE34为材料,采用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遗传定位方法,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及旁侧序列.通过TAIL-PCR得到一段长度为776 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分别在旁侧序列和外源基因上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转基因玉米事件特异性的PCR鉴定方法.将旁侧序列在MaizeGDB中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此序列是重复序列而且存在于多条染色体上.构建转基因玉米IE34与自交系B73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通过BSR-Seq方法确定外源基因整合在玉米第5染色体短臂2.32-2.70Mb区间内.通过精细定位将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缩小在第5染色体2.35-2.61 Mb约260 kb的区间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合位点旁侧序列复杂的转基因事件,TAIL-PCR结合遗传定位方法能够有效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
    • 刘婷婷; 王丕武; 张卓; 赵翠兰; 关淑艳; 曲静
    • 摘要: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是检测转基因作物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主要技术.为探索适宜大豆的TAIL-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转基因大豆TAIL-PCR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以期建立成熟的大豆TAIL-PCR技术体系.试验设计3个嵌套特异性引物和5种兼并引物进行了3次巢式的热不对称PCR反应.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酶用量、模板浓度、兼并引物和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在不同水平对TAIL-PCR反应结果均有影响,优化的TML-PCR反应体系,即第2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1°C,1.0 U/30 mL Taq酶,模板浓度30 ng/μL;第3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2°C,0.5 U/50mL Taq酶,模板浓度40 ng/μL,反应过程中采用降低5个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兼并引物采用AD3,在此条件下扩增的条带清晰、稳定、特异性好,适合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
    • 郭妍妍; 赵丁丁; 孙丙耀
    • 摘要: 通过已构建的水稻Ac/Ds突变体系,研究分析新型水稻功能基因,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提供分子遗传方面的资源.从构建的水稻Ac/Ds突变体系中,筛选得到性状稳定的矮秆突变体(mutant type,MT)和正常株高回复体(revertant type,RT).采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简称TAIL-PCR)技术,克隆Ds插入的侧翼序列,对该侧翼序列进行NCBI-Blast在线比对,寻找Ds插入基因;同时利用FGENESH、GeneMark.hmm、DNAMAN、SWISS-MODEL等软件分析Ds插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发现Ds插入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的OSJNBa0054H04.28基因第4外显子上,此基因编码假拟氧化还原酶蛋白(putative oxidoreductase),该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2OG-Fe(Ⅱ)加氧酶蛋白结构域.同时发现,RT中有Ds发生转座,并留下8个碱基的切离足迹,其转座机制属于"内切酶模式".后续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假拟氧化还原酶蛋白可能在GA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基因是一个新的株高控制基因,可能通过编码假拟氧化还原酶蛋白影响GA的合成,从而对水稻株高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 焦博; 柏峰; 李艳艳; 路佳; 张肖; 曹艺茹; 葛荣朝; 赵宝存
    • 摘要: 高盐是小麦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 发掘小麦耐盐品种中的相关基因, 分析其调控机理, 有助于解析小麦耐盐性机制.本文利用TAIL-PCR和电子克隆的方法,从耐盐小麦RH8706-49中克隆了耐盐基因TaSC的启动子序列,命名为 ProTaSC.该 DNA 序列中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 包含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有关的 ABA 响应元件(ABRE)和 MYB蛋白结合位点(MBS)各 1 个.以GUS为报告基因,对克隆的启动子序列及不同长度的 5′端缺失片段的表达活性分析表明,克隆的全长片段及2个5′端缺失的片段(681 bp和1096 bp)均能启动GUS表达,而小于等于343 bp的片段不具备启动功能,说明ProTaSC中从?681位到–343位核苷酸之间的区域为核心启动子区.在ProTaSC:GUS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片、花药、萼片及成熟角果的果荚壳中均检测到GUS蛋白, 而在主茎、花瓣、幼果和种子中没有检测到GUS, 表明ProTaSC是组织表达特异性启动子.对ProTaSC:GUS转基因拟南芥在NaCl(200 mmol L?1)和ABA(10 μmol L?1)胁迫处理后的GUS定量分析表明, ProTaSC是受NaCl和ABA显著诱导表达的功能序列.%High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ajor abiotic stress factors in wheat. Exploring stress related genes from salt-tolerant wheat varieties and analyzing their regulatory mechanism are helpful for elucidating the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 in wheat. In this study,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a salt-tolerant related gene Ta S C, designated ProTaSC, was cloned from salt-tolerant wheat mutant RH8706-49 by TAIL-PCR and silicon cloning method.A series of cis-acting elements including abscisic acid response element (ABRE), MYB protein binding site (MBS), TATA-box and CAAT-box were predic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 Among them ABRE and MBS are involved in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Beta-glucuronidase gene was used as reporter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 of ProTaSC, showing that the full-length fragment and two 5'-progressive deletion fragments (681 bp and 1096 bp) were able to trigger GUS expression. However,GUS expression was undetectable when the fragment was less than 343 bp.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ull-length promoter has promoting activity and the sequence between –681 to –343 nucleotides is the basic core region of ProTaSC.ProTaSC is a tissue-specific promoter because GUS gene driven by full-length ProTaSC was expressed in root, leaf,anther,sepals,and mature pods,but not in stem,petal,young fruit,and seed of Arabidopsis harboring ProTaSC:GUS.Quan-tification of GUS activity assay showed that ProTaSC was induced significantly by NaCl (200 mmol L–1) and ABA (10 μmol L–1) in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seedlings,indicating ProTaSC is a functional sequence induced by NaCl or ABA treatment.
    • 张平; 彭琳瑶; 徐昌文; 李云霞; 张安云
    • 摘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场中肠球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并测定肠球菌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的基因环境,从而分析其可能的传播机理.以四川某猪场分离鉴定的50株肠球菌为研究材料,开展分离株对氟苯尼考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运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cfr、fexB、fexA、floR和estDL 136.运用热不对称性PCR(TAIL-PCR)技术获得fexA基因周围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环境.运用反向PCR技术验证序列中环化结构的存在,同时运用交叉PCR技术检测20株猪源肠球菌fexA基因的基因环境.结果显示,在分离出的50株肠球菌中,有34株对氟苯尼考耐药(MIC≥16 mg/L),耐药率为68%.PCR结果显示,20株含有fexA基因,28株含有fexB基因,14株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TAIL-PCR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DKC5中fexA基因存在于12 945 bp的Tn554转座子中.Tn554转座子可形成环化结构,其中的重复序列可形成含有2 395 bp的环化结构.本试验结果表明,猪源肠球菌对氟苯尼考耐药率较高,主要由fexA和fexB基因介导,fexA基因存在于Tn554结构中.预测fexA基因是经两次插入整合后进入DKC5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的,这为fexA基因的水平传播提供了遗传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