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专利文献15563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妇女研究论丛、青春岁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女性主体意识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晏丽、李蓉、李韶丽等。

女性主体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2.48%

专利文献>

论文:15563 占比:97.52%

总计:15958篇

女性主体意识—发文趋势图

女性主体意识

-研究学者

  • 晏丽
  • 李蓉
  • 李韶丽
  • 张亚璞
  • 张晓燕
  • 梁福江
  • 王丹
  • 郝君
  • 于文秀
  • 于韶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云婷
    • 摘要: 在我国电影发展的长河中,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创作者观念的转变,从阮玲玉到李宝莉、从英子到安然,电影中女性角色的视角逐渐扩展,主体意识逐渐转变。但女性意识存在“自我”与“他者”两种眼光,“他者”的眼光是女性自我意识建构的重要参照物;。在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中对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受到深度集体心理、主体自我认知行为和身体美学消费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更加自觉化[1]。
    • 吕佩爱; 刘慧
    • 摘要: 通过对毛姆小说《彩色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的分析,探索了凯蒂的女性主体意识由被遮蔽到不彻底建构的历程。这一历程表明毛姆的女性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既赞成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实现自身价值,但其潜意识中的男权主义思想又使得他笔下的女性无法实现自主而彻底的独立。认为毛姆的女性观既超越于时代,又受制于时代。
    • 王逸
    • 摘要: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不断推动信息传播与社交互动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女性这一主体在广泛的社交媒体应用下,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我们在媒介舆论中还是会发现,与“女性”有关的话题在社会认知中仍有成见存在。本文结合李普曼《公众舆论》的“刻板成见”概念,从传统语境中的“他者”观点着手,结合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困境,探析社会化视域下的“她者”重塑路径。
    • 冀艳
    • 摘要: 伴随着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西方女性主义在全球化进程的传播,印度男女权利平等的意识也在不断激发,印度电影人希望通过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呼吁全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对女权的尊重。《印式英语》就是一部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电影作品,电影塑造了莎希这个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勇敢抗争的女性形象。文章从具体文本入手,通过对女主人公莎希完美逆袭的解读,旨在揭示印度电影中的女性从中年危机到自我抗争意识的觉醒,从男权话语下的"他者"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 岳彩阳
    • 摘要: 笛安直面北京当下的社会生活,创作出具有世相意味的长篇小说《景恒街》。在《景恒街》中,笛安将自己的女性经验和价值判断融入其中,以深沉细腻的笔致塑造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职场女性。这些职场女性以自身的才干在职场崭露头角,并勇敢表达对爱情真实的体验,呈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同时,小说中的女性不再以社会的规训束缚自己,而是积极发挥女性创造力,努力建构独立身份,增强社会认同,并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探索和谐均衡的两性关系。
    • 刘春焯然; 谢良铨
    • 摘要: 近年来,世界女性电影作品在电影节中不断提名获奖,这一迹象表明,女性电影正在从边缘制作走向更加商业的主流电影中。伴随着世界范围的女性思潮的传播,中国影视市场紧跟"潮流"以女性为切入点创作影视作品,因此,女性向题材的综艺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本文以爱奇艺自制网络综艺《上班了!妈妈》为例,以女性受众综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为立足点,窥探女性主义视域下如何进行新世代女性自我主体的呈现,理清并洞悉其中潜藏的性别诘问和权力关系,促进建构女性身份认同和性别认同,从而完成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策略性表达。
    • 隋红升; 彭雪瑾
    • 摘要: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真实再现了父权制背景下黑人妇女的种种生活境遇。在男性的压迫下,以西莉为代表的女性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最终沦为家庭的奴隶及父权制的帮凶。在西莉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探索的过程中,身边女性的榜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开始了反抗男权压迫、寻求自我的征程。女性不仅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了经济独立,还赢得了男性的尊重,在与男性的和谐相处中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展示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也表达了她对男女两性从对峙走向理解、从而实现和谐生存的美好期盼。
    • 吴清清
    • 摘要: 本文基于普罗普功能叙事的理论分析《第五元素》的基本剧情以及承担推动剧情的主要女性人物---莉露所充当的叙事角色的转变与切换,探讨电影是如何通过解构父权主义影响下荧幕上以男性英雄主义为中心的双重叙事,展现女性在父权秩序语言内的表层与深层形象变奏。
    • 周京
    • 摘要: 明治维新以后,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这一时代潮流充分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樋口一叶创作的《十三夜》就是一个典例。《十三夜》的女主人公阿关厌倦了不幸的婚姻生活,试图通过离婚来反抗封建男权思想,然而最终被父母劝服,回到了丈夫身边。阿关的反抗过程是其女性意识觉醒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妥协过程则体现了时代残存的封建性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压制。阿关只是明治初期日本千万女性的一个缩影,她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的女性在家庭、婚恋等方面逐渐走向自我意识觉醒、追求平等与自由的转变历程,同时展现了她们在时代的局限下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对命运无可奈何的人生困境。
    • 苏文霞
    • 摘要: 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小说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生活的社会图景,突出女性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劝导》中通过安妮的个体形象,提倡培育富有同情心的想象力,逐步建立起实现自我情感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女性主体意识,为女性教育的困惑指明了方向。简·奥斯丁融风景描写于女性教育的叙事手法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富有暗示的风景描写是解开女性主体意识的密码,显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建构过程的深度、美感和复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