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宿根蔗

宿根蔗

宿根蔗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1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亚热带农业研究、中国糖料、农村实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年甘蔗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4次学术讨论会、广西甘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交流会、广西甘蔗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等;宿根蔗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梁阗、罗亚伟、王维赞等。

宿根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16.2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912 占比:82.91%

总计:1100篇

宿根蔗—发文趋势图

宿根蔗

-研究学者

  • 梁阗
  • 罗亚伟
  • 王维赞
  • 李毅杰
  • 李杨瑞
  • 刘晓燕
  • 冯奕玺
  • 莫清贵
  • 陈超君
  • 梁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文; 卢永锋; 王南通; 梁承周; 梁阗; 何为中
    • 摘要: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推广甘蔗一次性施肥提供参考。该试验设置3个处理,处理A为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N∶P∶K=20∶7∶15)1.875 t/hm^(2);处理B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N∶P∶K=15∶15∶15)2.475 t/hm^(2);CK(空白对照)不施肥。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产量,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宿根蔗产量比常规施肥、CK分别增产4.96 t/hm^(2)、24.64 t/hm^(2),比常规施肥、CK分别增收4939.3元/hm^(2)、6812.8元/hm^(2)。根据该试验的结果,宿根蔗一次性施用专用缓释肥,可增加产量,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降低施肥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节本增效。
    • 摘要: 2.桂糖29号(桂糖02-761)亲本:崖城94-46×新台糖22号。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紧凑,高度中等,中茎。早熟高产高糖,新植萌芽好,分蘖力强,前期生长稍慢;宿根蔗发株早且多,成茎率高,宿根年限可达4~5年以上。产量:据2007~2008年广西区试两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亩产蔗茎6.41吨,与对照种新台糖22号(6.57吨)相近。
    • 罗亚伟; 梁阗; 黄金生; 高轶静; 何为中; 谭宏伟; 周柳强; 刘丽敏; 刘红坚; 李涛
    • 摘要: 生产上,甘蔗收获后蔗叶残株处理通常有原地覆盖(或人工收集隔行覆盖)、蔗叶残株原地焚烧、机械粉碎还田、人工捡拾和机械打捆捡拾等几种方式,为了解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宿根蔗的影响,进行了留宿蔗地蔗叶残株不同处理方式对宿根蔗出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蔗地残株粉碎+平茬、残株焚烧、残株粉碎和捡拾清理均能有效提高宿根蔗的萌芽出苗率,促进蔗苗的生长和分蘖。其中,以残株粉碎+平茬处理最优,其宿根蔗的出苗率、分蘖率、苗高和叶长分别比原地覆盖(对照)提高14.6%(绝对值)、16.2%(绝对值)、35.3%、16%,可以替代蔗叶残株焚烧,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栽培管理措施。
    • 吴建明; 陈荣发; 丘立杭; 范业赓; 李燕娇; 邓宇驰; 闫海峰; 周慧文; 周忠凤; 李傲梅
    • 摘要: 为明确不同补种方法对宿根蔗的效果,本试验于2017~2020年在3个不同地方开展,以桂糖42号、桂糖58号和桂柳05-136为试验材料,设置单芽育苗、催芽、脱毒组培苗原苗3种不同方法补种宿根蔗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补种方法对甘蔗的株高和茎径均没有影响;②单芽育苗补种第1年宿根后3年宿根甘蔗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155条/hm^(2)和7965.30 kg/hm^(2)、14370条/hm^(2)和13554.6 kg/hm^(2)、15240条/hm^(2)和18252.45 kg/hm^(2),单芽育苗补种第2年宿根甘蔗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8040条/hm^(2)和13286.55 kg/hm^(2);③催芽补种宿根当年甘蔗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高于对照480条/hm^(2)和3238.2 kg/hm^(2),差异不显著;④脱毒组培苗原苗补种处理的当年宿根甘蔗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高于对照1590条/hm^(2)和10060.05 kg/hm^(2)。本试验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可说明,不同补种方法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补种要根据宿根年限、品种特性、水源条件、土壤条件、人工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补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蔗宿根年限短的问题。
    • 罗亚伟; 覃振强; 梁阗; 李德伟; 刘璐
    • 摘要: 甘蔗不同品种的宿根性和宿根年限有所差异,掌握其宿根蔗产量和糖分有助于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参考。文章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调查了不同桂糖品种第三年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等性状,分析各品种宿根能力。结果表明桂糖49号、桂糖40号、桂糖44号和桂糖42号的蔗茎产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增产19.12%、12.11%、8.37%、4.74%,含糖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增25.6%、12.24%、22.66%、11.95%,增产增糖效果好;而桂糖46号、桂糖31号、桂糖45号和桂糖50号比新台糖22号产量低,分别减产7.19%、14.22%、14.71%、24.08%,含糖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低13.58%、8.22%、15.45%、20.44%,减产减糖明显。本研究表明,桂糖49号、桂糖40号、桂糖44号和桂糖42号在生产上可进行多年宿根种植,而其他品种应加强田间管理以提高蔗茎产量和糖分,或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宿根年限。
    • 罗亚伟; 覃振强; 梁阗; 李德伟; 刘璐
    • 摘要: 甘蔗不同品种的宿根性和宿根年限有所差异,掌握其宿根蔗产量和糖分有助于推广优良品种提供参考.文章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调查了不同桂糖品种第三年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等性状,分析各品种宿根能力.结果表明桂糖49号、桂糖40号、桂糖44号和桂糖42号的蔗茎产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增产19.12%、12.11%、8.37%、4.74%,含糖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增25.6%、12.24%、22.66%、11.95%,增产增糖效果好;而桂糖46号、桂糖31号、桂糖45号和桂糖50号比新台糖22号产量低,分别减产7.19%、14.22%、14.71%、24.08%,含糖量比新台糖22号分别低13.58%、8.22%、15.45%、20.44%,减产减糖明显.本研究表明,桂糖49号、桂糖40号、桂糖44号和桂糖42号在生产上可进行多年宿根种植,而其他品种应加强田间管理以提高蔗茎产量和糖分,或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宿根年限.
    • 摘要: 亲本:崖城94-46 x新台糖22号o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紧凑,高度中等,中茎。早熟高产高糖,新植萌芽好,分菓力强,前期生长稍慢;宿根蔗发株早且多,成茎率高,宿根年限可达4~5年以上。产量:据2007~2008年广西区试两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亩产蔗茎6.41吨,与对照种新台糖22号(6.57吨)相近。其宿根性突出,第一年宿根蔗平均亩产蔗量为6.26吨,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5.67吨)增产10.4%,多1310条蔗茎。
    • 李毅杰; 刘晓燕; 王维赞; 庞天; 罗亚伟; 梁阗; 梁强; 黄成丰
    • 摘要: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甘蔗品种的第2年宿根蔗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处理,其中机械收获处理又分为碾压植蔗垄和未碾压植蔗垄2种方式,收获后调查各品种的收获质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参试甘蔗品种宿根蔗机械收获处理的含杂率平均为10.93%,除桂糖34号外其余品种均高于CK,其中桂糖02-1247和云蔗03-332的含杂率较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而人工收获的甘蔗较干净;机械收获处理甘蔗品种的平均留茬高度和破头率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25 cm和14.28%(绝对值),其中,桂引C1-2003的留茬高度较低且极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P<0.01),破头率虽较高但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而云蔗03-332的留茬高度较高,破头率最高且与如果收获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土壤容重为1.54 g/cm3,比收获前和未碾压植蔗垄处理增加35.09%和23.20%;机械收获后行沟的土壤水含量为23.44%,比收获前增加16.15%;不同品种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宿根发株率(165.31%)、株高(27.73 cm)和假茎粗(13.13 mm)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6.16%、28.90%和17.99%,其中,桂引C1-2003的宿根发株数较多,但宿根发株率较低,而云蔗03-332的宿根发株数最少,宿根发株率较低.在宿根蔗苗生长方面,机械收获桂引C 1-2003的株高较高,假茎粗较粗,而云蔗03-332的株高较低,假茎粗较细.[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宿根蔗的含杂率高于人工收获,但留茬高度和破头率更低;机械收获对宿根蔗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由机械碾压植蔗垄造成,并因品种宿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品种宿根性及机械收获质量,桂引C1-2003比其他品种更适合机械收获,云蔗03-332不适合机械收获.
    • 黄伟凤; 曾伯胜; 莫建霖; 杨子增; 章霞东; 莫凡
    • 摘要: 为了研究甘蔗收获机在收获新植蔗和宿根蔗时的作业性能差别,以4GQ-1C型履带式甘蔗收获机为研究机型进行了对比试验.收获机以相同作业参数收获两种不同状态下的甘蔗,分别测定收获机的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新植蔗时,宿根破头率为4.69%,相比宿根蔗(6.33%)低25.90%;总损失率为2.11%,相比宿根蔗(3.38%)低37.57%;蔗段合格率为96.80%,相比宿根蔗(94.35%)高2.60%;未剥净率为0.18%,相比宿根蔗(0.26%)低30.77%;含杂率为4.83%,相比宿根蔗(6.19%)低21.97%.在收获新植蔗时,作业性能在总体上优于宿根蔗,因此,在收获宿根蔗时可以适当调整收获机各项作业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收获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