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寄生率

寄生率

寄生率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86562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云南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三届海峡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寄生率的相关文献由11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忠岐、何江、吐尔逊等。

寄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6562 占比:99.56%

总计:86941篇

寄生率—发文趋势图

寄生率

-研究学者

  • 杨忠岐
  • 何江
  • 吐尔逊
  • 罗礼智
  • 许建军
  • 郭文超
  • 李青超
  • 陈国华
  • 吴静
  • 张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志杰
    • 摘要: 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饶河县。2021年饶河的椴树蜂蜜喜获丰收,群均产量达50~60 kg,北片比南片产量稍高,最高纪录为160kg/群左右。同时,经调查,2021年,饶河县的养蜂场受到敌害侵扰严重,尤其是蜂螨。大蜂螨在早春时寄生在蜂体和巢房中,繁殖较快,在蜂群强大起来以后,外界蜜粉源充足,蜂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人秋以后,蜂群群势下降,外界饲料缺乏,此时大蜂螨寄生率急剧上升。如果用肉眼可见蜜蜂体表的寄生蜂螨,那么蜂螨存在的量就已经很大了,一定要及时防治蜂螨。
    • 季香云; 蒋杰贤; 李文伟; 王金彦; 张浩; 张栩
    • 摘要: 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为寄主,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对草地贪夜蛾寄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建立了淡足侧沟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淡足侧沟茧蜂均能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完成发育,23°C和32°C时,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率最高(>60%),20°C和26°C时,淡足侧沟茧蜂结茧率最高(>90%)。随着温度的升高,淡足侧沟茧蜂的发育历期(卵-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明显缩短。Logistic曲线和线性模型均可拟合淡足侧沟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但在卵-幼虫期和蛹期阶段,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成虫阶段两种模型均可;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始温度依次为10.2°C、15.08°C和5.43°C,有效积温依次为110.27日·度、81.10日·度和107.53日·度。
    • 赵倩; 林思雨; 朱丽得孜·艾山; 钟问; 胡红英
    • 摘要: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1758)(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食性杂,对玉米ZeamaysL.等众多农林作物危害严重,亟待防治。寄生蜂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对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探究该害虫在新疆的发生及其寄生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可为保护本地寄生性天敌资源和将来人工繁育优势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野外观察调查了该地大青叶蝉的生活史,同时进一步采集大青叶蝉卵进行室内饲养和解剖,确定其优势卵寄生蜂的种类、寄生率、羽化率和雌雄性比等寄生生物学特性,并观察记录该寄生蜂的整个发育历程和寿命及其羽化、交配产卵等过程。结果表明,大青叶蝉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一年发生两代,以卵越冬;发现该害虫的两种卵寄生蜂,其中小斑邻赤眼蜂Paracentrobia exilimaculata Hu&Lin为世界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Gonatocerus longicornis Nees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大青叶蝉卵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自然寄生率平均为49.70%,九月上旬最高,可达74.96%;室内饲养结果显示,在15°C~40°C,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雌雄比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符合正态分布曲线;以15%蜂蜜水(蜂蜜:水=1:6)饲养,该寄生蜂从产卵到羽化需要9~16 d(平均14.25 d),成虫寿命约6~12 d(雌蜂:9.38 d;雄蜂:8.50 d),且雌蜂一般会比雄蜂的寿命长1~2 d。本研究初步探明了30°C、RH 45%和光周期14L:10D为大青叶蝉优势寄生蜂长角柄翅缨小蜂的最佳饲养条件,且对大青叶蝉卵具有良好的寄生性能,利用该寄生蜂防治大青叶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袁曦; 邓伟丽; 郭义; 王志烘; 李敦松
    • 摘要: 为了明确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卵寄生效果,室内组建了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调查统计了释放螟黄赤眼蜂后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并分析了释放距离对寄生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_(0)=10.8407,内禀增长率r_(m)=0.0.2220,周限生长率λ=1.2486,单雌平均产雌率R_(0)′=13.8877。放蜂区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64.44%,卵粒寄生率35.42%,显著高于对照区,释放赤眼蜂第7天田间草地贪夜蛾虫口减退率58.92%,防效50.50%。释放距离为5 m内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的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有较高的寄生效能,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具较高的寄生率和明显的幼虫虫口减退率,释放螟黄赤眼蜂对降低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起着重要的作用。
    • 曹志辉; 董伟华; 何斌; 匡传富; 钟权; 唐堃; 肖艳松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在郴州地区扩繁和释放的优良品系,在湖南郴州地区收集、鉴定了不同地域的烟蚜茧蜂地理种群。结果表明:在郴州地区野外采集寄生了烟蚜茧蜂的僵蚜43批次,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在室内建立了烟蚜茧蜂品系25个。对比各个品系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发现茧蜂品系4(汝城)表现最佳,茧蜂品系23(宜章)和茧蜂品系6(桂东)等也可作为扩繁的第二梯队候选对象。对比初选的8个品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存活率和寄生率发现,茧蜂品系4(汝城)虽然不是全面最优,但整体优于其他品系;在试验条件下,其存活率最高可达94.3%,寄生率最高可达81.7%。研究还发现,在同一温度下,相对湿度超过60%时,茧蜂品系4(汝城)的寄生率随着湿度的增大而下降。在人工模拟中雨(5 mL/h)时,寄生率降至最低,但仍有10%左右,表现出一定的抗逆境能力。这说明筛选到的茧蜂品系4(汝城)可在郴州地区作为扩繁和释放的优良品系。
    • 李青超
    • 摘要: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设3个赤眼蜂种类处理,即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混合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3∶1混合),以不放蜂为空白对照(CK),调查寄生率、防治效果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处理的寄生率、校正寄生率、防治效果、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均最高,分别为72.72%、70.45%、64.1%、737.93 kg·(667 m^(2))^(-1)和4.86%,且与混合赤眼蜂处理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稻螟赤眼蜂是寄生水稻二化螟卵的优势蜂种,应用稻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混合蜂(3∶1)防治水稻二化螟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害效果。
    • 王春梅; 史忠志; 吴海云
    • 摘要: 为给宝鸡市防治日趋严重的天牛危害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受害严重的扶风县、陈仓区、眉县选择受害重度和中度的9个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释放花绒寄甲生物防治试验,结果为释放花绒寄甲后9个样地的天牛危害程度都下降为轻度,原来受害严重的4个样地平均株虫口减退率为58.9%,原来受害程度中度的5个样地平均株虫口减退率为52.4%,释放花绒寄甲可以有效控制天牛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该方法可在宝鸡市大面积推广。
    • 陆明星; 朱晨旭; 朱凤; 李秋雨; 杭三保; 杜予州
    • 摘要: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其寄主范围广,近年来为害加重。由于长期以来对大螟的防治采取兼治策略,大螟已经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因此,掌握水稻大螟生物防治资源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研究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大螟越冬幼虫体内仅有两种寄生蜂,分别是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和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其中螟黄足盘绒茧蜂是优势种群。通过近三年的系统调查发现:在自然界中螟黄足盘绒茧蜂在大螟越冬幼虫体内的寄生率呈现动态变化,最高寄生率达33.33%,并且不同年份之间有差异。螟黄足盘绒茧蜂最短出茧时间仅为5.0 d,最长不超过14.0 d。除了12月份至次年1月份采集的螟黄足盘绒茧蜂外,其它时间点采集到的螟黄足盘绒茧蜂的羽化率高达75%以上。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螟黄足盘绒茧蜂防治大螟提供了研究基础。
    • 张红梅; 王燕; 赵雪晴; 尹艳琼; 李向永; 刘莹; 谌爱东; 陈宗麒; 陈福寿
    • 摘要: 半闭弯尾姬蜂是小菜蛾幼虫的优势寄生蜂,低温贮藏是实现半闭弯尾姬蜂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在4°C低温条件下,蛹和成虫贮藏5、10、15、20、25、30 d对半闭弯尾姬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蛹期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成虫羽化率、寄生率逐渐降低,蛹贮藏5、10d对成虫的羽化率及寄生率较高,分别在81.50%~83.50%和38.43%~39.02%,贮藏15~30d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成虫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逐渐降低,成虫低温贮藏5 d对其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较高,分别为95.75%、38.05%、86.00%,贮藏10~25d后成虫的存活率、寄生率及其子代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贮藏30d后成虫存活率最低,为9.67%,不能寄生。本文研究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在繁殖和田间释放过程中,蛹低温贮藏10 d内,成虫低温贮藏5 d内较理想。
    • 唐艳龙; 王丽娜; 贾结利; 康奎; 曾伯平; 魏可
    •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虫态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对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和高效利用替代寄主。[方法]利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和蛹作为繁蜂寄主,比较松褐天牛肿腿蜂对两种虫态麻竖毛天牛的寄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羽化率和数量的差异。[结果]松褐天牛肿腿蜂可寄生麻竖毛天牛的幼虫和蛹,寄生率无显著差异。然而,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子代蜂羽化率为93.33%,显著高于麻竖毛天牛蛹作繁蜂寄主时的57.69%。用麻竖毛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6.63 d和6.43 d,两者无显著差异;其子代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4.34 d和4.57 d、8.34 d和8.52 d、19.89 d和20.07 d及32.61 d和33.40 d。用麻竖毛天牛幼虫繁育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为39.50头和41.18头,用麻竖毛天牛蛹繁蜂时分别平均为30.80头和32.20头,均存显著差异。在两种虫态寄主上育出的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性子代数无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1.96头和1.40头;雄性比亦没有显著差异,分别平均为5.00%和4.45%。[结果]用麻竖毛天牛老熟幼虫作寄主时,松褐天牛肿腿蜂子代羽化率更高,繁育得到的子代数量更多。麻竖毛天牛蛹可作为替代寄主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但繁蜂效率低于天牛幼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