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专利文献8968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的相关文献由55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伟、张丙宏、吴斌等。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2.05%

专利文献>

论文:8968 占比:97.95%

总计:9156篇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发文趋势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研究学者

  • 周伟
  • 张丙宏
  • 吴斌
  • 黄龙光
  • 吕志宝
  • 沈淳
  • 荣箫
  • 袁伟明
  • 陈冬梅
  • 周崇高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铭; 姜红; 秦苗; 孙梦雅; 张路路; 姜健; 刘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与母鼠同笼,自由摄食,每日腹腔注射含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60μl/kg)及1%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10 ml/kg。NEC组采用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的方法诱导NEC,每日腹腔注射PBS(360μl/kg)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30 mg/kg);褪黑素组采用同样方法诱导NEC发生,每日腹腔注射褪黑素15 mg/kg及LPS 30 mg/kg。所有大鼠生后第7天处死,取回盲部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IL-6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显示NEC组大鼠肠壁绒毛损伤程度较重,大部分绒毛中部、根部断裂,部分隐窝无法识别、可见透壁坏死。褪黑素组肠壁绒毛损伤情况较NEC组轻。(2)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13.6±1.1)、(95.0±9.2)、(37.2±6.5)个,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3)电镜下显示NEC组线粒体肿胀,脊结构排列紊乱,并出现部分脆性裂解现象;褪黑素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NEC组轻。(4)NEC组IL-18、IL-1β、IL-6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2.13±0.22)、(0.89±0.06)、(0.45±0.02)pg/ml;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76±0.05)、(0.32±0.03)、(0.23±0.02)pg/ml;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55±0.08)、(0.27±0.04)、(0.17±0.03)pg/ml,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5)NEC组NLRP3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0.92±0.14、1.13±0.12,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46±0.09、0.63±0.08,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31±0.06、0.59±0.05,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结论褪黑素可抑制NLRP3及IL-18、IL-1β、IL-6、caspase-1等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新生大鼠NEC病变的严重程度。
    • 赵朋娜; 胡浩; 朱双燕; 张焱; 李杨方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高危因素与预后,为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91例NEC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Bell-NEC分期将本组病例分为Ⅰ期组、Ⅱ/Ⅲ期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包括围生期相关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时间、手术结果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感染指标、辅助检查及预后对比分析.结果 NEC的发生率为同期住院患儿的1.86%(291/15 645),其中Ⅲ期组180例、Ⅱ/Ⅲ期组111例;早产儿Ⅰ期组34例(18.9%)、Ⅱ/Ⅲ期组54例(48.6%);低出生体质量儿Ⅰ期组30例(16.7%),Ⅱ/Ⅲ期组53例(47.7%);非母乳喂养儿Ⅰ期组73例(40.6%)Ⅱ/Ⅲ期组70例(63.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非母乳喂养儿导致的NEC在Ⅱ/Ⅲ期发生率较高(X2=28.825、32.534、12.212,均P<0.05);新生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9例(13.40%)、凝血功能障碍29例(9.97%)、血糖异常16例(5.4%)、病理性黄疸47例(16.15%)或母亲妊娠期糖尿病12例(4.12%),NEC Ⅱ/Ⅲ期发生率较高(x2=15.528、5.724、6.722、10.910、5.668,均 P<0.05);NEC 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腹胀 191 例(65.63%),便血56例(19.24%),呕吐47例(16.15%);NEC 的治愈/好转247例(84.88%),死亡5例(1.72%),其中Ⅰ期治愈164例(91.11%);Ⅱ期/Ⅲ期治愈/好转83例(74.77%),死亡5例(4.50%).动态腹部超声检查共201例,对NEC诊疗有一定价值.结论 NEC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可能是NEC发生的单一高危因素;NEC最常见首发症状是腹胀;NEC的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分期越高,预后越差;腹部超声动态监测有助于NEC的早期识别及疗效判断.
    • 王静
    • 摘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外科急危重症,发病特征主要为肠道上皮细胞死亡,大量炎症急性爆发.目前对NEC复杂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早期生物化学监测指标和治疗方法,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30年未得到改善.因此,阐明NEC的发病机制,并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十分关键.已有研究显示肠道细胞焦亡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作为细胞死亡的新方式,在炎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为研究NEC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对此作一综述.
    • 赵铭; 姜红; 秦苗; 孙梦雅; 张璐璐; 姜健; 刘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36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与母鼠同笼,自由摄食,每日腹腔注射含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360 μl/kg)及1%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10 ml/kg.NEC组采用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的方法诱导NEC,每日腹腔注射PBS(360 μl/kg)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30 mg/kg);褪黑素组采用同样方法诱导NEC发生,每日腹腔注射褪黑素15 mg/kg及LPS 30 mg/kg.所有大鼠生后第7天处死,取回盲部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IL-1 β、IL-6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 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HE 染色显示 NEC组大鼠肠壁绒毛损伤程度较重,大部分绒毛中部、根部断裂,部分隐窝无法识别、可见透壁坏死.褪黑素组肠壁绒毛损伤情况较NEC组轻.(2)对照组、NEC组及褪黑素组大鼠肠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13.6±1.1)、(95.0±9.2)、(37.2±6.5)个,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镜下显示NEC组线粒体肿胀,脊结构排列紊乱,并出现部分脆性裂解现象;褪黑素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NEC组轻.(4)NEC组IL-18、IL-1β、IL-6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2.13±0.22)、(0.89±0.06)、(0.45±0.02)pg/ml;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76±0.05)、(0.32±0.03)、(0.23±0.02)pg/ml;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55±0.08)、(0.27±0.04)、(0.17±0.03)pg/ml,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EC组NLRP3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0.92±0.14、1.13±0.12,其次为褪黑素组,分别为0.46±0.09、0.63±0.08,最低为对照组,分别为0.31±0.06、0.59±0.05,NEC组高于对照组和褪黑素组(P<0.05),褪黑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褪黑素可抑制NLRP3及IL-18、IL-1β、IL-6、caspase-1等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新生大鼠NEC病变的严重程度.
    • 赵修浩; 周锦; 吕志宝
    • 摘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病因之一.NEC的发生与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延迟和结构紊乱密切相关.近些年大量研究认为,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病原菌定植和迁移,同时促进新生儿肠道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成熟,进而降低N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现就益生菌防治NEC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王佳琦; 徐静; 李蕊; 童笑梅
    • 摘要: 本文摘译初乳口咽哺喂(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OAC)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和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OAC组与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AC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佟印妮; 郑吉敏; 苏少慧; 张建
    • 摘要: cqvip:肝门静脉积气(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影像学征象。HPVG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常被称为“死神之症”。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enteritis,AHNE)是一种罕见的小肠急性炎症性病变,以小肠的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关于HPVG合并AHNE的相关报道极少,临床医生常因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欠佳而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河北省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合并肝门静脉积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 陈丽萍; 吕志宝; 葛贵杰; 付东; 路丽; 余胜华; 王雪莉; 盛庆丰
    • 摘要: 目的 研究人8-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对肠上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及其介导的自噬调控对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构建细胞自噬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Control)组、雷帕霉素(Rapamyein)组和人β-防御素-3(hBD3)+雷帕霉素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mRFP-GFP-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动态监测自噬流.应用CXCR4抑制剂和siRNA进一步验证hBD3调控自噬的潜在机制.划痕实验检测肠上皮细胞迁移能力,通过ATG7 siRNA转染的肠上皮细胞进一步佐证hBD3是通过调控自噬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迁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Control +NS,n=1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生理盐水(NEC+NS,n=12)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模组+hBD3(NEC+ hBD3,n=8).通过配方奶喂养+缺氧冷刺激诱导构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鼠,收集肠管组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中应用2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IEC-6细胞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44±0.05、1.17±0.05和1.32±0.05,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和0.0014),成功构建了肠上皮细胞自噬模型.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04、0.75±0.04和0.95±0.03,与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7和0.003),提示hBD3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雷帕霉素组mRFP+ GFP+斑点和mRFP+ GFP-斑点计数分别为(38.33±2.02)个和(72.33±2.61)个,较对照组(3.67±0.88)个和(4.67±1.20)个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hBD3+雷帕霉素组mRFP+ GFP+斑点和mRFP+ GFP-斑点数分别为(14.67±1.76)个和(16.00±2.41)个,均较雷帕霉素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提示hBD3对IEC-6细胞自噬流有抑制作用.AMD3100+ 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22±0.04、0.91±0.02和1.16±0.02,与hBD3+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0223和0.005),而CXCR4 siRNA+ hBD3+雷帕霉素组IEC-6细胞中p62、Beclin1和LC3Ⅱ/Ⅰ相较于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39±0.03、1.02±0.04和1.13±0.02,与hBD3+雷帕霉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0096和0.011),提示阻断或沉默CXCR4可有效逆转hBD3对自噬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为0.58±0.04,hBD3+雷帕霉素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为0.86±0.03,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转染ATG7 siRNA后,雷帕霉素组和hBD3+雷帕霉素组的肠上皮细胞迁移速率分别为0.95±0.04和0.99±0.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NEC+ NS组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的表达量分别为2.01±0.06和2.49±0.09,较Control+ NS组(0.96±0.04和1.01±0.02)和NEC+ hBD3组(0.78±0.07和1.06±0.08)显著增加,组间差异有(0.78±0.07、1.06±0.08,P均<0.001).结论 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肠管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过度激活,hBD3通过与CXCR4结合能明显抑制肠上皮细胞自噬且hBD3介导的自噬抑制是其促进肠上皮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之一,从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挥保护作用.
    • 李燕; 于瑞娜; 王娇娇; 任秀春; 杨合英; 李延安; 高剑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用超声图像特征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急性期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8例NEC患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根据患儿是否接受了手术治疗,将其分为手术组(21例)与非手术组(47例).对比两组患儿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预测因子.对联合预测因子和单因子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联合预测因子和单因子预测NEC手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手术组腹腔积液深度为(17.9±11.0)mm,出现肠蠕动减弱18例、腹腔积液透声差14例、腹腔游离气体2例;非手术组腹腔积液深度为(3.0±5.1)mm,出现肠蠕动减弱19例、腹腔积液透声差1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肠蠕动减弱、腹腔积液深度、腹腔积液透声差3个图像特征联合预测NEC手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8,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5.1%,腹腔积液深度预测NEC手术的AUC为0.89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6%.结论 肠道超声可评估肠蠕动、肠壁厚度及血供、腹腔积液等征象,其中肠蠕动、腹腔积液深度、腹腔积液性质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预测NEC患儿是否需要行急性期手术有临床实用价值.
    • 袁静; 林晓敏; 曹品娟; 段淑娟; 胡梦燕; 陈淑娟; 居海岭; 朱雨竹
    • 摘要: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结局.方法: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69例,依据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为NEC组(123例)和非NEC组(246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妊娠母亲资料、新生儿出生情况、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患儿出生后喂养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新生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新生儿正确的母乳喂养相较于人工喂养来说,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保护因素;生存组术后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死亡组(P均<0.05).结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人工喂养是患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