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巷道底鼓

巷道底鼓

巷道底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7629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等;巷道底鼓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亢正堂、宋翠萍、张雨樵等。

巷道底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7629 占比:99.75%

总计:77821篇

巷道底鼓—发文趋势图

巷道底鼓

-研究学者

  • 亢正堂
  • 宋翠萍
  • 张雨樵
  • 慎高升
  • 梅静
  • 王亚亮
  • 申俊虎
  • 谢国龙
  • 李桂臣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向平
    • 摘要: 巷道底鼓是煤矿安全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山西某矿15202工作面留设15 m区段煤柱发生的底鼓变形问题,通过FLAC;数值模型研究煤柱宽度对巷道底板应力场和底鼓量的影响规律,揭示煤柱尺寸对巷道底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底板的垂直应力及水平应力也不断增大,水平应力是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煤柱宽度在5~7 m时,巷道底板的应力最小,底鼓量在500 mm以下;合理的煤柱宽度应确定在10 m以内。现场试验15203工作面,采用6 m煤柱双巷掘进,一次采动后底鼓量稳定在300 mm,相比15 m宽度煤柱减小了70%,表明减小区段煤柱宽度可有效控制巷道底鼓量。
    • 张帅; 徐金海; 李冲
    • 摘要: 综放沿空巷道底鼓不仅造成巷道的破坏,对窄煤柱、巷旁充填体乃至整个巷道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强烈的底鼓带来大量的维护和翻修工作,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大大增加了巷道的支护和维修费用。采用Winker弹性地基理论模型,建立了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对巷道底鼓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煤与巷旁支护体侧底板变形接近零,巷道区域底板变形呈现为"抛物线"特征,具有非正对称现象,底鼓最大变形处位于靠近巷旁支护体侧,最大值为628mm;实测变形监测100d后底鼓量最大值为645mm,理论模型最大值与实测最大值误差为2.6%。
    • 李忠
    • 摘要: 为有效治理坚硬顶板回采巷道动压影响下巷道底鼓,以同发东周窑煤矿5103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利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验证了加强两帮支护强度及安装底角锚杆底鼓控制技术的可行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底鼓控制方案安全可靠,为回采巷道底鼓控制提供实践经验。
    • 王博
    • 摘要: 富水巷道开挖后若对表面进行封闭支护会降低围岩表面的渗透性,改变渗流场分布,渗流场的变化会导致巷道破坏变形不同,对巷道底鼓产生影响。采用FLAC 3D模拟研究了围岩表面渗透性对巷道底鼓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围岩表面渗透性降低巷道底板岩层孔隙水压升高,底鼓量增加。
    • 高波; 杨兴国; 高钱存; 崔琦; 邓金平; 李泽祥
    • 摘要: 为解决我国西部某矿泥质软岩巷道950运输石门底鼓严重的问题,对巷道底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巷道底鼓主要受埋深大、构造应力、开采扰动、泥岩特性、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巷道底板最小加固深度应达到4.2 m。在原支护的基础上,设计了底板加固和底板未加固2种支护新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对2种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加固底板的方案可有效改善巷道围岩应力条件,降低底鼓量,为相似矿井巷道底鼓治理提供了借鉴。
    • 赵治泽
    • 摘要: 针对敏东一矿软岩回采巷道底鼓严重的问题,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回采巷道底板矿物成分及采动应力对底板变形破坏影响,揭示了软岩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并提出了锚杆加固回填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底板破坏程度会因与距工作面距离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特征,距工作面越近时,采动影响越剧烈,底板破坏程度越高,且会在两帮较高应力挤压作用下向上凸起;同时,底板中含有大量伊利石、蒙脱石矿物成分,在遇水后会发生严重膨胀现象;二者共同影响下,06工作面运输巷易发生“遇水膨胀+挤压流动型”底鼓。
    • 付振江; 李春元
    • 摘要: 为解决深部沿空切顶巷道的底鼓大变形破坏及频繁翻修维护问题,分析了深部沿空切顶巷道围岩应力环境的转变特征,基于滑移线场理论建立了不同应力扰动阶段下沿空切顶巷道的底鼓破坏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应力扰动阶段巷道底鼓破坏机制,并开展了底板强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深部沿空切顶巷道的围岩应力环境转变可分为掘进后切顶前、切顶后一次采动及沿空留巷三阶段;在巷道两侧滑移线场的对称及非对称作用下,三阶段巷道底板分别呈小变形对称底鼓、采场侧高于实体煤侧的非对称底鼓变形及实体煤侧高于采空区侧的非对称大变形底鼓破坏;随采深增加,沿空切顶巷道底板支护荷载增加;底板限制性强化支护底鼓速率下降约33.3%,底鼓量可降低804mm,最适于控制深部沿空切顶巷道底鼓破坏。
    • 金朝; 闵付松
    • 摘要: 针对软岩巷道底鼓的问题,采用轻质高强铺底模块覆盖于巷道底板,以满足人员和车辆的运输要求。为便于自动化铺底设备机械爪夹取铺底板,设计了带有螺栓孔的铺底板,结合现场施工工艺,对卡扣式、U型、T型嵌套式搭接结构铺底板进行了分析,认为铺底板搭接处采用T型嵌套式结构较为可靠。结合液压支架搬运车工况,对该搭接结构进行了软件负载建模分析。
    • 程敬义; 魏泽捷; 白纪成; 于智卓; 邢轲轲; 李庆明; 王俊有; 李晓; 张超; 张治军
    • 摘要: 底鼓是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常见的底板破坏形式,也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制约因素,更是目前千米深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现场问题,以平煤某矿-950水平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井下试验、物化分析、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岩石强度和应力特征视角分析了围岩结构、矿物成分、水理作用、支护强度、原岩应力对巷道底鼓的影响机制,发现了高构造应力和水理作用是影响巷道严重底鼓的主要因素,揭示了该巷道的挤压流动性底鼓和遇水膨胀性底鼓机理。根据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分析,提出了基于底板爆破卸压的注浆加固底鼓联合控制技术,利用松动爆破技术阻断底板高应力传播路径,改善巷道围岩应力环境,释放底板压力;同时,利用注浆加固技术强化巷道底板围岩的承载力,提高底板抗变形能力。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爆破卸压+注浆加固的布置方案与参数,并进行了工业试验和底鼓变形监测。现场工业应用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底板松动爆破+注浆加固的联合支护方案后,巷道底板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底板在300 d内最大位移不超过310 mm,巷道底鼓变形量较无支护状态下减少了36.7%~49.0%,巷道底板未发生明显变形破坏,底鼓控制效果明显。
    • 杨博
    • 摘要: 为了解决巷道底板底鼓量大的问题,以台头前湾煤业2S2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底板底鼓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爆破卸压及切槽卸压控制巷道底鼓效果进行分析,选定爆破卸压方案,后根据现场支护经验选定在巷道600-650 m位置采用底板注浆+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在巷道650-700 m位置采用底板爆破卸压方案。通过工业化试验对实施两种方案后巷道底鼓情况进行监测,发现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巷道底板底鼓控制要求,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