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旱预测

干旱预测

干旱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648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气象、中国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等;干旱预测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鹏新、韩萍、刘雪梅等。

干旱预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489 占比:99.90%

总计:96581篇

干旱预测—发文趋势图

干旱预测

-研究学者

  • 王鹏新
  • 韩萍
  • 刘雪梅
  • 宋文辉
  • 张树誉
  • 王立虎
  • 许德合
  • 丁严
  • 冯岭
  • 张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严; 许德合; 曹连海; 管相荣
    • 摘要: 干旱的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准确预测干旱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1960-2019年新疆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计算1、3、6、9、12个月及24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ARIMA组合模型和CEEMD-LSTM组合模型。通过4种模型对多时间尺度SPI序列进行预测,确定各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4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均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24个月时间尺度时达到最高;(2)CEEMD能够有效平稳时间序列,各时间尺度下,组合模型均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相较单一模型更适用于干旱预测;(3)4种模型预测结果精度由低到高分别为:LSTM、ARIMA、CEEMD-LSTM、CEEMD-ARIMA(决定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8882、0.9103、0.9403、0.9846),CEEMD-ARIMA模型相比其他3种模型效果较好,最适用于干旱预测
    • 汪韦炫; 余卫华
    • 摘要: 气象干旱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依然比比皆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降雨量少且蒸发量大,干旱灾害时常发生。该研究应用黄河中游流域105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通过使用SPI指数划分干旱等级,分别建立了干旱强度、干旱范围和干旱事件3个指标量化干旱。考虑到GM(1,1)对线性数据预测精度较高,而SVR对非线性数据预测精度较高,因此采用GM(1,1)-SVR联合模型分别预测2022—2027年的3个干旱特征。结果表明,GM(1,1)-SVR联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GM(1,1)单一模型的。
    • 米前川; 高西宁; 李玥; 李馨仪; 唐莹; 任传友
    • 摘要: 使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的监测指标,以站点气象要素和大尺度环流要素为驱动变量,建立干旱预测模型,分析评价传统的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时间序列模型以及不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DNN)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DNN模型的总体预测能力优于ARIMA模型;同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出的传统LSTM预测模型(TLSTM)相比,改进的LSTM模型(ILSTM)通过预处理全连接层对预测因子进行非线性映射,能够自动剔除无效信息,提取高层次综合特征,可使预测序列和观测序列的相关系数提升0.04~0.25,均方根误差降低0.07~0.32,误差绝对值的平均降低0.06~0.27;卷积神经网络(CNN)可提取影响干旱变化的大尺度环流信息,其与ILSTM的组合深度网络模型(CLSTM)可进一步使相关系数提升0.03~0.44,均方根误差降低0.09~0.33,误差绝对值的平均降低0.05~0.26。CLSTM模型可应用于短期区域性干旱变化气候预测。
    • 冯岭; 宋文辉; 陈继坤
    • 摘要: 针对当前旱灾风险评估中将影响干旱的因素与历史旱灾记录直接进行关联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的问题,从历史旱情文本数据和气象数据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旱灾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构建了旱灾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将其用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旱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为研究实例,并用1951~202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灾情文本描述记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2019年和2020年春季干旱状况比较严重,与实际情况相比,预测准确率为75%。这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融合多源数据旱灾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等级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 刘赛艳; 秦璇; 高峥; 解阳阳
    • 摘要: 基于淮河流域29个气象站1960—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Markov链,研究了该流域不同气象干旱状态演变规律和概率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易发生轻旱及中旱事件,夏季干旱发生频率高、覆盖面积广,春季和冬季易发生重旱和特旱事件,但年际干旱特征呈不显著变化趋势;流域干旱频率空间分布不均,逐季干旱高值点在空间上呈顺时针转移变化,年际干旱发生频率由西向东递增;流域不同季节各干旱等级最易转移为无旱状态,夏季和秋季易发生干旱状态急转,出现强度较大的干旱灾害,且下游和沂沭泗水冬季和春季由无旱状态转移到特旱状态概率较高,冬春季节交替时易发生急旱;流域年尺度各干旱等级状态均极易转化为无旱状态,区域重旱特旱状态之间不能一步转移,连续特旱的概率极低.
    • 胡小枫; 赵安周; 相恺政; 张向蕊
    • 摘要: 在多时间尺度上对京津冀的旱情进行准确地预测可为当地抗旱提供有效支撑。基于1961—2019年京津冀22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平均湿度等多个气象因子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构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LSTM)对多时间尺度的SPEI(SEPI-3、SPEI-6、SPEI-9、SPEI-12和SPEI-24)进行时空预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 2)对预测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唐山气象站上,LSTM模型对多时间尺度SPEI(SEPI-3、SPEI-6、SPEI-9、SPEI-12和SPEI-24)值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时间序列预测方面,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随着SPEI的时间尺度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LSTM模型在3个月和24个月SPEI时间尺度上的MAE分别为0.473和0.197,RMSE分别为0.627和0.260,R 2分别为0.604和0.935。在空间分布预测上,LSTM模型对2019年京津冀季节和年时间尺度上的SPEI预测值与实际值在空间分布上相似,说明LSTM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京津冀干旱的空间分布。
    • 许德合; 丁严; 张棋; 黄会平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干旱灾害频发,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精确预测干旱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计算了1、3、6、9、12及24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利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ARIMA组合模型,分别对多尺度的SPI进行预测,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2)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EMDARIMA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新疆年鉴记录情况较为一致,能够用于对干旱进行预测;组合模型能够有效减少序列的非平稳性,相较单一模型能更好地预测SPI序列;EEMD-ARIMA组合模型在干旱预测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各时间尺度,组合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单一模型,能更准确地进行预测。
    • 赵国羊; 涂新军; 王天; 谢育廷; 莫晓梅
    • 摘要: 气候变暖导致南方湿润地区干旱逐渐加剧,干旱预测对于水资源优化管理、缓解旱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模型进行了预见期为1~3个月的干旱预测,并进一步构建了经验模态分解的人工神经网络(EMD-ANN)和支持向量回归机(EMD-SVR)耦合模型,以提高1个月时间尺度SPEI1的预测精度.结果 表明:对时间尺度为3个月及以上的SPEI,ANN和SVR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果,且SVR模型预测精度略优于ANN模型;预见期越短,干旱预测精度越高,预见期1个月的ANN和SVR模型预测决定系数可达到0.834 ~0.911;ANN和SVR模型对1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1预测效果较差,通过EMD及小波消噪处理后,基于EMD-ANN和EMD-SVR模型的SPEI1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 曹睿; 何海; 吴志勇; 殷浩; 王萍
    • 摘要: 季节尺度气象干旱事件的发生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异常运动密切相关.在识别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气象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致旱环流系统异常特征,提取具有指示性意义的信号,以季节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为干旱预测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了季节尺度干旱预测概念模型.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预测与实测的SPI3指数相关系数为0.64,验证期为0.56,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本研究方法可为区域季节尺度气象干旱预测和提前研判干旱发展情势提供技术支持.
    • 刘雪梅; 宋文辉; 钱峰; 王立虎; 冯岭; 谢文君
    • 摘要: 针对当前气象干旱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预测准确度低、可信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气象干旱预测方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干旱时序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量;利用改进的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Chaotic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taion,CQPSO)优化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超参数;采用“分解-合成”策略构建VMD-CQPSO-GRU智能预测模型。以安阳、郑州、信阳3座城市1951—2018年的月降雨量、月平均气温两种特征为学习样本,预测2019—2020年期间24个月的特征值,预测的干旱级别准确率为86.11%;相比于单一循环神经网络模型,VMD-CQPSO-GRU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了71.55%,可信度提高了132.0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