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并行电法

并行电法

并行电法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4940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地质论评、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论坛、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等;并行电法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谭磊、张平松、吴荣新等。

并行电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4940 占比:99.98%

总计:345020篇

并行电法—发文趋势图

并行电法

-研究学者

  • 谭磊
  • 张平松
  • 吴荣新
  • 陈兴海
  • 周官群
  • 江晓益
  • 刘盛东
  • 刘惠洲
  • 江树海
  • 胡雄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岩; 路鑫
    • 摘要: 为探测古城煤矿N1302工作面底板富水情况,采用并行电法对工作面底板进行探测,并由此进行三维电阻率联合反演。结果表明:N1302工作面胶带顺槽侧底板下方10〜60 m处存在低阻异常区域,含水层为弱富水性,为工作面水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 夏玉立; 江晓益; 谭磊
    • 摘要: 土石体混合结构是水库大坝防渗主体的重要形式,但散粒体填筑料之间及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结合部位常常是隐患的多发区域,其中水库大坝接触带渗漏表现得最为普遍且诊断难度较大。为探究并行电法在探测水库两坝肩岩土接触带及岩基部位渗漏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水库坝肩渗漏通道物理模型,利用并行电法的AM采集方式得到视电阻率及反演电阻率剖面图,并结合水库探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行电法技术采集数据反演后得到的图像能较好地反映出模型设置的渗漏通道位置,但因水库坝肩岩土体的异型结构,视电阻率剖面对坝肩低阻区反应灵敏度不高,反演电阻率剖面仍存在较高的体积效应。青山水库坝肩渗漏探测结果与钻探验证结果一致,这表明并行电法可为探查坝肩渗漏隐患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董亚; 陈兴海; 王宗涛; 欧元超
    • 摘要: 为精准可视化掌握野外滑坡体空间发育形态及各区域电性响应特征,本次研究现场采用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某研究区内的滑坡体开展断面式电阻率快速扫描,进一步对实测数据进行带地形电阻率反演,最后对多组电阻率反演剖面进行融合处理,立体可视化了区内滑坡体空间发育形态及其规模。结果表明:研究区浅部覆盖层与下伏基岩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其中,浅部覆盖层底界面埋深一般为1.0~4.0 m之间,电阻率值约在10~80Ω·m,而下伏基岩阻值普遍在80~2000Ω·m范围内;将实测获得的多组电阻率反演剖面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相较于二维剖面可更为清晰直观的刻画出滑坡体的空间发育形态及分布规模。基于并行电法的滑坡体精准高效探查及剖面的立体显示表达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 皮雷; 谭磊; 李波
    • 摘要: 坝肩岩土体成分复杂、结构差异性较大,在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结合部位多发渗漏安全问题。以某水库大坝渗漏调查为研究对象,有序采用测量、物探、钻探以及水文地质试验等技术手段探查大坝隐患空间位置信息及病因。勘察成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技术清晰展示出渗漏点、塌陷区以及滑坡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指导物探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部位是大坝左坝段;并行电法技术具有快速获取全大坝的电阻率分布的能力,结合瞬变电磁技术可进一步确定地质钻孔所布设的位置及区域;在桩号K0-000~0+040 m段钻探揭露出大坝坝基以块石体为主,并通过示踪试验建立了钻孔、塌陷区与渗漏点水之间的电导率联系,推断出水库渗漏与原滑坡体前的斜墙防渗体遭受破坏导致块石层内形成集中通道有关。根据探测研究成果确定出大坝渗漏通道的路径及分布范围,为水库大坝渗漏的定向防渗处理提供了靶区。
    • 曹始友; 董方营; 成文举; 谢瑞斌; 石鹏程
    • 摘要: 在充分分析高庄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并行电法对煤层顶板岩层破裂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的动态发育规律。分别采用孔内视电阻率法、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电极电流比值法进行反演解译,并将反演结果与“三下”开采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庄煤矿3;303工作面顶板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0 m,垮采比为3.7;导水断裂带高度为54 m,裂采比为10.2;采动应力超前影响距离最大为48.6 m;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动态监测反演结果真实可靠。将孔内视电阻率法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松散层不易成孔的难题,为煤层顶板垮落带、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赵鹏
    • 摘要: 河道底部的障碍物会影响河道航运的正常运行,并对往来船舶的安全行驶造成潜在危险。以某河道水闸拆除后遗留的建筑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该河道水闸基础的水上并行电法数据,对比水闸建筑基础与河道背景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研究了并行电法在河道工作环境中的探测效果,并通过建立河道水闸建筑基础的电阻率正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正演结果与实际探测结果的区别,进而得出了水闸建筑基础的空间位置及大致形态,证明了并行电法在河道水闸建筑基础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对于多条水上并行电法测线能否获得水下建筑物更为详细的电性特征及三维轮廓,以及水下建筑物的外部形状是否会对并行电法的异常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影响的问题还有待研究。
    • 张以文; 张卫; 邱占林; 肖玉林
    • 摘要: 新建水库勘察主要涉及水库的覆盖层厚度和岩体风化分带、风化裂隙等,对水库的后期蓄水产生影响。这里介绍了安徽某拟建水库采用并行电法成像技术和浅层折射波进行探查,通过数据采集、二维反演、三维切片和解释成图,查明了覆盖层厚度,为水库蓄水勘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岑洋; 江树海; 王军强; 谭磊
    • 摘要: 大坝渗漏是危害到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精准探测大坝渗漏的位置分布与定向高效的堵漏处理是治理隐患水库的关键.考虑单一探测手段在查明渗漏位置时存在误判、漏判等问题,运用并行电法、钻孔检验与钻孔电视试验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可综合判断大坝渗漏的准确位置分布.为查明塘坞水库大坝的渗漏位置,首先利用并行电法获得大坝坝体不同高程下的二维视电阻率剖面图,初步判断大坝左坝肩、右坝肩和溢洪道堰基存在渗漏可能;结合钻孔检验与钻孔电视试验技术,进一步判定坝中部轻微渗漏,左坝头存在较大渗漏隐患.根据综合探测成果,对左坝头布置双排灌浆孔,其余位置布置单排灌浆孔,不同位置实施不同灌浆技术进行定向堵漏处理.灌浆完成后,检查孔检验数据表明灌浆质量达到要求,后期观测表明防渗透体稳定性较高.研究成果表明综合探测技术与定向灌浆处理互为补充与验证,实现了对大坝隐患渗漏区域的精确锁定与定向堵漏,显著提高了大坝渗漏治理的工程效益.
    • 吕文斌; 杜明泽; 管彦太; 赵宝相; 牟义
    • 摘要: 弱胶结岩体遇水易软化劣化,采用传统的地面和井下钻孔注水观测、钻孔电视观测难以准确的判断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界限,且钻孔易塌孔,钻孔电视成像较为模糊.以新上海一号煤矿为例,通过崩解试验和不同含水率下岩石力学测试,得出泥岩遇水泥化、砂岩遇水崩解,且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多数小于20MPa,砂岩单轴抗压强度0~70MPa不等,覆岩类型划分为中等;采用分布式光纤和并行电法等手段,15煤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46.7m、75m,垮采比为12.62,裂采比为20.27,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和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垮落带实测值较预计值大,导水裂隙带较实测值较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较大,与经验预计值相对偏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井提供数据参考,也为弱胶结松软地层覆岩破坏提供技术监测手段.
    • 刘宜平
    • 摘要: 高效准确地识别工作面前方含水区,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基于阵列式并行电法超前探技术,对某矿风巷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性特征、导水裂隙带和含水构造等潜在水害致灾源进行了精细探查和分析.探查结果表明:阵列式并行电法超前探技术突破了传统超前探的三电源供电固有缺陷,通过多极供电和并行测量,对工作面前方电性信息实现了海量拟震式数据采集,极大地提高了含水构造的识别精度,能有效地指导后续水害防治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