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层顶板

煤层顶板

煤层顶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838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现代商贸工业、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6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煤层顶板的相关文献由1251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强、刘泽功、孙红波等。

煤层顶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18387 占比:98.59%

总计:18650篇

煤层顶板—发文趋势图

煤层顶板

-研究学者

  • 武强
  • 刘泽功
  • 孙红波
  • 张彪
  • 王越
  • 肖明国
  • 阴慧胜
  • 黄辅强
  • 历彦福
  • 孙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姜在炳; 李浩哲; 许耀波; 张群; 李贵红; 范耀; 降文萍; 舒建生; 庞涛; 程斌
    • 摘要: 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是实现碎软低渗煤层煤层气高效抽采的有效技术。依托“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围绕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比不同地应力状态下裂缝的穿层扩展形态,研究水平井布井方位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对裂缝转向扩展的影响,分析多簇射孔条件下裂缝的竞争扩展现象。结果表明:(1)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层煤层气开发具有避免钻井液污染储层、提高水平井钻井施工安全性、提高固井质量、提高压裂改造效果、控制煤粉产出等优势。(2)地应力是裂缝穿层扩展的关键控制因素。为保证裂缝穿层扩展,垂向应力需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顶板最小水平主应力需大于煤层,并且层间应力差为1~3 MPa时,既能够保证裂缝的穿层扩展效果,也能避免裂缝的起裂和延伸压力过高;“上覆岩层–顶板–煤层”应力剖面为“低–高–中”型时,水平井与煤层顶面的距离对于裂缝的穿层扩展效果影响较大;推荐水平井水平段与煤层顶面距离小于2.0 m。(3)水平井布井方位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大,裂缝转向半径和转向距离越大,在压裂段间距相同的条件下,夹角为45°时缝间干扰程度比夹角为0°时强,不利于后续压裂段裂缝扩展,建议水平井布井方位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15°以内。(4)对于分段多簇压裂,缝间应力干扰、压裂液流动摩阻、射孔孔眼摩阻共同导致各射孔簇裂缝非均匀扩展,可通过限流压裂、裂缝暂堵等手段促进裂缝均匀扩展。(5)工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产气效果,裂缝延伸特征与理论研究吻合度高。研究成果可为煤层顶板水平井的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 邓日键; 韩昌良; 杨厚强; 张有志; 刘永强; 宋凯; 魏民
    • 摘要: 为探究近距离采空区下的巷道在重复性开挖过程中对邻近顶板的扰动影响,基于葫芦素煤矿2-1煤开采后22103运输巷的采掘环境,模拟巷道多次开挖推进过程,得到了卸载扰动应力与邻近锚固区顶板之间的扰动关系。结果表明,邻近顶板受到循环开挖的扰动应力呈现波形递减趋势,由应力波传播特点将扰动区域分为近场扰动区、中场扰动区及远场扰动区。顶板所受的扰动应力与距离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视为“指数函数”关系式。同一位置顶板所受到的当次开挖卸载的扰动应力比前一次开挖卸载的扰动应力小,且每次的应力变化量近乎相同。现场钻孔窥视效果表明,厚锚固圈层的建立可大大提高顶板岩层整体性。
    • 曹始友; 董方营; 成文举; 谢瑞斌; 石鹏程
    • 摘要: 在充分分析高庄煤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并行电法对煤层顶板岩层破裂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的动态发育规律。分别采用孔内视电阻率法、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电极电流比值法进行反演解译,并将反演结果与“三下”开采规范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庄煤矿3;303工作面顶板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0 m,垮采比为3.7;导水断裂带高度为54 m,裂采比为10.2;采动应力超前影响距离最大为48.6 m;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动态监测反演结果真实可靠。将孔内视电阻率法和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松散层不易成孔的难题,为煤层顶板垮落带、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黄北海; 罗绍河
    • 摘要: 为了消除采煤工作面顶板含水层水灾威胁,以洛阳郑兴宿煤煤业有限公司2103工作面顶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工程为例,利用大面积注浆改造技术对煤层顶板含水层进行注浆改造,使其成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依据《煤矿防治水细则》,通过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试验设计钻孔结构、钻孔注浆段高、钻孔平面布置形式、钻孔注浆压力、终孔注浆量、注浆覆盖范围和注浆材料配方,采用地面造浆、钻孔分段注浆和全段高压注浆填充工艺,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薄基岩上部砾石层富水区进行注浆。该方法能有效改造采煤工作面顶板含水性,将其改造成弱含水层并阻断顶板含水层水源侧向和垂向补给,实现了安全开采,并将煤层顶板薄基岩开采厚度缩减到5 m,为类似薄基岩顶板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参考。
    • 傅先杰; 姜子豪; 高宇航
    • 摘要: 为了合理、准确的评价和预测板集矿5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程度,选取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关键层厚度、含水层厚度、隔水层厚度、脆塑性岩厚度比、断层分维、断层交叉点与尖灭点密度7个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5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区间变权模型。在模型构建中,为排除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和计算复杂性,采用信息熵权求取了变权模型中的常权向量。为了防止“极大”和“极小”值权重值超调过大,改用保守型变权函数对各指标变权重进行了均衡调整。将本次构建的区间变权突水模型与常权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区间变权模型对矿井煤层顶板突水预测效果更好。
    • 党亚堃
    • 摘要: 为研究煤层开采前后"两带"发育情况,新疆某井工煤矿进行了煤层顶板覆岩破坏高度及特征实测工程.该工程利用钻孔冲洗液消耗量为主要测试手段,辅以钻孔水位、岩芯观测等多种测试方法,研究该矿B4、B3煤层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导水裂隙带及垮落带发育规律.对照钻孔表明:当B4煤层回采后、下组煤B3煤层回采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17.31m,垮落带发育高度为44.31m;当B4、B3煤层均回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13.04m,垮落带发育高度为47.04m.该"两带"探查结果不仅有利于矿井今后工作面涌水量的预计,更为顶板涌水探放、水源的分析提供依据.
    • 苏多金; 赵磊
    • 摘要: 新集二矿西翼11-2煤顶板砂岩裂隙发育不均一,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强;且西翼11-2煤各工作面回采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减小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通常需全工作面施工钻孔,对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探放.根据121109工作面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探测经验,总结出新集二矿西翼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赋存规律.采用瞬变电磁法,对11-2煤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探测;结合瞬变电磁探测的低阻区分布位置及工作面构造发育情况,布置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钻探探测工程,既可达到水害防治目的,又可节约钻探工程量,提高生产效率.
    • 范佳俊; 刘启蒙; 朱敬忠
    • 摘要: 在评价煤层顶板隔水性能时多采用单一主、客观赋权的传统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为避免这些不足,以布尔台煤矿42202工作面为例,在充分考虑影响4煤顶板隔水性能各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粗中砂岩厚度、细砂岩厚度、粉砂岩厚度、脆塑性岩厚度比、岩芯采取率、隔水层厚度和隔水层组岩性组合指数为影响其隔水性能的7大主控因素;采用模糊德尔菲层次分析法(FDAHP)和独立性权系数法分别计算各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归一化得到综合权重;利用Arcgis软件建立了工作面顶板隔水性能分区图。结果表明,区内西北向的隔水性能较强,与采掘工作面倾斜方向拟合效果明显,42202工作面煤层顶板岩层阻隔水性能在中等强度到弱之间,优于临近的42201工作面。
    • 辛冰
    • 摘要: 本文主要就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以及稳定性展开分析,从煤层顶板沉积的特征、岩体结构的特征和岩石力学的特征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然后就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综合评价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对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和稳定性分析,进一步了解煤层顶板工程地质具体特征和稳定性状况,为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 侯俊华; 孟凡贞; 王宏; 冯鲁顺; 孟令飞
    • 摘要: 为探究东滩煤矿七采区内北公村2号大型断层的阻渗性,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水文地质补勘钻孔揭露的3煤层顶板砂岩和奥灰2个含水层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抽水试验相关数据,获得了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发现不同位置奥灰富水性存在较大差异性,认为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与奥灰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基于兖州矿区内现场压渗试验所获取的断层阻渗性量化参数,建立了该断层阻渗地质模型,并进行了阻渗性类比计算,与抽水试验结果对比,进一步得出该断层具有良好的阻渗性.研究结果对研究区3煤层开采工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