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5T磁共振

1.5T磁共振

1.5T磁共振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24778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等; 1.5T磁共振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花纯香、邱纯诚、傅萍萍等。

1.5T磁共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24778 占比:99.62%

总计:24872篇

1.5T磁共振—发文趋势图

1.5T磁共振

-研究学者

  • 花纯香
  • 邱纯诚
  • 傅萍萍
  • 关计添
  • 冀旭
  • 冯朝毅
  • 冯阳宁
  • 刘宝国
  • 吕文澜
  • 吴仁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超; 孙小磊
    •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GE Signa HDe 1.5 T磁共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梯度水冷机故障和数据库故障,并提出了具体的排除方法和解决方案。通过对两例故障的深入研究,采取自主维修的方法,明确故障原因。针对梯度水冷机内部电机联动接头断裂故障,测量配件尺寸,通过代加工或者3D打印技术加工配件并更换;针对数据库故障,更改用户登录名进入root模式,以此突破厂家维修密钥的限制,重建数据库后解决故障。采取科学有效的维修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及时有效地解决故障,不仅成本低、耗时短、效率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的维修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同行维修此类故障提供了参考。
    • 车敬萍
    • 摘要: 目的探讨CT联合1.5T磁共振对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7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及1.5T磁共振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联合1.5T磁共振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7例(子宫肌瘤28例,卵巢囊肿19例),恶性病变30例(宫颈癌16例,卵巢癌14例)。CT联合1.5T磁共振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度为93.51%,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3.88%,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25);CT联合1.5T磁共振对卵巢囊肿的诊断准确度为96.10%,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8.28%,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71);CT联合1.5T磁共振对宫颈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6.10%,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6.72%,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95);CT联合1.5T磁共振对卵巢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8.7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41%,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17)。结论CT联合1.5T磁共振在女性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极好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
    • 许高畅; 项国靓; 龙安军
    • 摘要: 目的:探讨GE1.5T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动态成像(TRICKS)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及住院治疗60例疑似颈部动脉供血不足及颈部动脉血管异常患者,均行TRICKS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RICKS技术对不同位颈动脉狭窄位置检出情况、对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检出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DSA检查共检出血管狭窄126处,其中颈动脉交叉狭窄32处(25.40%),颈总动脉狭窄24例(19.05%),颈内动脉狭窄70例(55.56%);TRICKS技术对颈动脉交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狭窄总检出率与DSA符合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CKS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1.5T磁共振TRICKS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梁佐堂; 涂毅; 李继锋; 王波兰; 罗永杰
    • 摘要: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常规T_(1)WI、T_(2)WI、FLAIR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与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出血面积、出血量,对比常规MRI与SWI扫描的图像特征、特殊病因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SWI下出血面积、出血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相关性。结果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MIR 83.82%、30.56%(P<0.05),检测出血面积、出血量分别为(6.89±11.97)cm^(2)、(44.32±12.21)mL,高于常规MRI[(5.64±1.82)cm^(2)、(35.59±9.7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下出血灶成像较常规MRI更清楚、边界更清晰;SWI下特殊病因检出率14.67%(22/150),高于常规MRI[7.33%a(11/150),P<0.05];SWI下出血灶面积、总出血量与GCS评分、GO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常规MRI检查,SWI扫描等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显示更为清楚,能提高出血灶检出率,且利于出血面积、出血量及病因评估,对患者预后评估及临床干预有指导意义。
    • 叶亚鹏; 岑贤友
    • 摘要: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及二维快速稳态进动序列(FIESTA)在胎盘植入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疑似胎盘植入孕妇138例为对象,均分别行FIESTA及SSFSE单序列扫描,对比两种序列诊断效果,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FIESTA及SSFSE单序列在胎盘植入中的检出率,并利用公式计算不同序列诊断效能,比较两种序列诊断的图像质量。结果:138例疑似胎盘植入孕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51例,确诊率为36.96%。FIESTA序列检查确诊43例,检查准确度为78.26%[(32+76)/138](P0.05);1.5T磁共振FIESTA、SSFSE单序列联合检查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序列检查(P0.05)。结论:1.5T磁共振FIESTA、SSFSE单序列用于胎盘植入均可获得较高检出率,且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未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王柯懿; 张文渊; 肖学红; 杨昂; 黄晓星; 王志龙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粘液癌的磁共振特征,并分析MRI测量最大径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某三甲医院病理证实乳腺粘液癌18例(单纯型16例、混合型2例),分析患者MRI为主的影像学数据,测量并记录其影像学特征;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乳腺粘液癌患者治疗前CEA水平为3.2±4.1ng/mL,CA153为12.1±24.4U/mL;CA153与肿瘤最大径显著正相关(r=0.7,P﹤0.01),而CEA不存在相关关系。单纯型粘液癌以边缘较光滑的分叶形肿块为主,在STIR及ADC多数表现为高信号,并呈延时强化模式,50%有包膜信号;实性成分较多的单纯型粘液癌与混合型粘液癌在STIR表现相似,两者的实性成分ADC均为低信号。边缘不光整、纤维包膜不完整、且实质成分较多的单纯型粘液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较多。结论乳腺粘液癌在磁共振部分可见纤维包膜等特殊影像学特征可以协助诊断,CA153同肿瘤最大径存在一定相关性。
    • 汪博
    • 摘要: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动态增强成像(DC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T2加权成像(T2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将12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所有患者均经MR扫描、DCE、DWI检查,比较两组DCE、DWI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浆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DCE、DWI、T2WI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Vp(0.14±0.04)、Ve(0.83±0.10)、Kep(1.82±0.20)、Ktrans(1.41±0.26)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0.05±0.01)、(0.75±0.15)、(1.10±0.03)、(0.80±0.13),ADC(0.91±0.13)×10^(-3) mm^(2)/s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67±0.20)×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1.5T MR DCE+DWI+T2WI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独检查,值得推广。
    • 冀旭; 吕文澜; 高连冬
    • 摘要: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在骨肌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骨肌肿瘤患者的磁共振诊断资料和病理诊断资料开展研究。62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肿瘤的患者34例,恶性肿瘤的患者28例,分别设为良性组、恶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1.5T磁共振检查,具体应用的检查方式均包括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三种检查方式诊断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良性组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诊断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最高,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对骨肌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较好,明显优于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
    • 解培高
    • 摘要: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神经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低分级组(Ⅰ~Ⅱ级,39例)和高分级组(Ⅲ~Ⅳ级,5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分析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其对脑神经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分级组的ADC、rADC值高于高分级组(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降低是脑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升高的危险因素(OR>1,P<0.05);以ADC值作为病理分级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约登指数最大时的ADC值下,其敏感度为95.80%,特异度为73.80%.结论 对脑神经胶质瘤患者采用1.5T磁共振DWI量化参数ADC诊断可提高分级诊断灵敏度,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 蒋树兵; 莫招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1.5T磁共振检查的50例腰背疼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矢状位T1WI、T2WI、横断位T2WI、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以Pfirrmann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腰椎间盘分级,并对髓核、纤维环前缘和后缘T2值进行测量,分别对各级髓核及纤维环的前缘及后缘T2值进行对比,并对T2值、分级以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选择15例患者时隔6个月进行第2次磁共振检查,对两次椎间盘T2值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腰椎间盘各级髓核T2值中,Ⅳ级与Ⅴ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级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采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进行检查,能够实现有效的定量评估,特别是髓核T2值可对Ⅰ~Ⅳ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差异进行有效反映,值得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