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29571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双足与保健、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中华反射疗法养生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等;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花纯香、赵崎慧、邱纯诚等。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9571 占比:99.98%

总计:529652篇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研究学者

  • 花纯香
  • 赵崎慧
  • 邱纯诚
  • 伏鹏
  • 刘冠中
  • 孙伟光
  • 张军
  • 徐涛
  • 朱裕
  • 李笑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杰; 梁凯; 黄演强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在诊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时以磁共振成像(MRI)及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联合检查的价值与准确率。方法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就医的5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DR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R检查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及漏诊率分别是71.4%、83.7%、82.0%、16.3%,MRI为75.0%、89.1%、88.0%、10.9%,联合检查为75.0%、97.8%、96.0%、2.2%;与DR相比,MRI检查准确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6,P>0.05);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DR检查,检验结果显示(χ^(2)=5.005,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患者的诊断,相较于DR检查,以MRI检查所得准确率较高,可清晰显示出病变类型,必要时建议以联合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所得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结果基本相符,可显著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朱裕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OA)中的诊断作用。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膝关节OA患者70例,分别进行低场强磁共振与X光片检查,然后对比它们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对其临床诊断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于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形成、软骨囊变、关节腔隙狭窄、关节面毛躁不平等方面的临床症状来看,X线的检查率分别是62.69%、92.65%、92.11%、71.43%、84.29%;MRI的检查率分别是62.69%、95.69%、100.00%、74.49%、90.00%,组间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而在半月板变形撕裂、软组织红肿、滑膜增厚、关节软骨异变、关节积液改变等方面,X线的检查率分别是25.71%、31.43%、3.08%、4.35%、2.90%;MRI的检查率分别是78.57%、60.00%、53.85%、56.52%、79.71%,由此来看,MRI的诊断率超过X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更完整、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OA患者的病情情况,对这一类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朱天龙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准确性.方法: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中选择150例患者展开综合分析,以上150例患者均接受MRI技术和X线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采用MRI进行诊断具有更为突出的诊断优势,可见其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之一,继而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陈荣焕; 叶永潮; 李雪鹏; 陈国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平片与磁共振(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 8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均开展膝关节X线平片检查和MR影像诊断,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X线平片和MR检查对关节面不平、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囊变、软骨下赘骨以及骨质增生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关节积液、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软组织肿胀、关节腔内游离体以及关节软骨改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0.57%、81.08%、87.80%、90.91%、93.48%、95.16%高于X线平片的0、0、0、0、4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影像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效果更理想,可在临床中推广.
    • 卢立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ROM评分和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26.35±8.41)、(30.10±8.2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55.86±9.59)、(53.69±9.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化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且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朱裕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OA)中的诊断作用.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膝关节OA患者70例,分别进行低场强磁共振与X光片检查,然后对比它们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对其临床诊断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于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形成、软骨囊变、关节腔隙狭窄、关节面毛躁不平等方面的临床症状来看,X线的检查率分别是62.69%、92.65%、92.11%、71.43%、84.29%;MRI的检查率分别是62.69%、95.69%、100.00%、74.49%、90.00%,组间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而在半月板变形撕裂、软组织红肿、滑膜增厚、关节软骨异变、关节积液改变等方面,X线的检查率分别是25.71%、31.43%、3.08%、4.35%、2.90%;MRI的检查率分别是78.57%、60.00%、53.85%、56.52%、79.71%,由此来看,MRI的诊断率超过X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更完整、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OA患者的病情情况,对这一类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马红兵; 蒋华; 汪华清; 胡定
    • 摘要: 目的 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58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X线与螺旋CT检查,其后采用关节镜予以确定与治疗.分析X线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式对关节病变情况、关节病变分型情况、关节病变分型诊断价值.结果 X线与螺旋CT均可观察到关节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患者关节积液、滑膜改变、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游离体等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以关节镜分级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关节病变分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X线诊断.结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 张爱英; 刘明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医院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X线检查及1.5T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5T磁共振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软组织肿胀、关节软骨改变、骨质增生、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关节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1.5T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