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用潜力

应用潜力

应用潜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84731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青海草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第九届军事信息系统软件与仿真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等;应用潜力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术伟、向春阳、曾庆伟等。

应用潜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4731 占比:99.98%

总计:884937篇

应用潜力—发文趋势图

应用潜力

-研究学者

  • 赵术伟
  • 向春阳
  • 曾庆伟
  • 武红敢
  • 董炳友
  • 陈龙清
  • 刁治民
  • 刘秀群
  • 夏冬生
  • 廖成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大豆群体的种皮吸水性差异很大,几乎所有野生大豆的种皮都是硬的、不吸水的,而栽培大豆群体的种皮相对容易吸水。硬的吸水性差的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免受病菌、旱涝、腌渍的侵害,以顺利度过休眠期而适时萌发,同时收获的种子容易储存。相反,栽培大豆种皮相对容易吸水,在播种后可以保障大豆的适时整齐发芽,但收获的种子不易保存。栽培大豆群体的种皮硬度/吸水性仍有较大变异,很难通过表型辨别,鉴定关键控制基因对分子设计育种变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鉴定出大豆种皮硬度由qHS1和qHS2两个主要位点来控制。其中,对qHS1位点的解析增加了对大豆种皮性状分子基础的理解,qHS2基因功能则依然未知。
    • 马迪成; 窦道龙; 刘峰
    • 摘要: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的信号分子。植物VOCs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或吸引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它们还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本文综述了植物VOCs在生物合成、收集分析、诱导释放、对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典型绿叶挥发物反-2-己烯醛的抑菌和抗性诱导机理;归纳和展望了植物VOCs在田间应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类化合物在可持续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 张科; 刘世建; 谭登峰; 石海春
    • 摘要: 为明确玉米新品种重垦166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优势推广区域,以重垦166参加西南春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数据,用高温系数法和Eberhart-Russell模型综合分析其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①重垦166两年区试平均产量9467.7 kg/hm^(2),较渝单8号平均增产17.1%;②重垦166两年高稳系数均值为93.04%,较渝单8号高15.50%,其稳定系数bi值两年都趋近于1;③与对照渝单8号相比,在环境指数为6000~12000 kg/hm^(2)区间时,均表现为增产;在8000~12000 kg/hm^(2)区间时,两年增产均超过10%,其优势更明显。玉米新品种重垦166高稳高产、适应性广,特别是在玉米高水平种植区域优势更加明显,其推广应用潜力大。
    • 武红敢; 米国兵; 曾庆伟
    • 摘要: 针对森林精准监管需求越来越迫切的现状,本文以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为研究区,利用高分六号宽幅数据,构建了森林植被黄化程度监测模型,开展黄化森林植被的预警监测,对物候所致的黄化林分和生长胁迫所致的黄化林分进行监测与分析,展示了高分六号宽幅数据在森林植被冠层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 薛忠财; 王冶; 孙继朝; 赵秋国; 邓朝文
    • 摘要: 生物质炭是不同生物质原料在限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解后的固体产物,由于其表面积较大、吸附能力较强,已经被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修复的背景,对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以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影响生物质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芮; 林龙山; 李海; 张然; 李渊
    • 摘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与传统方法相比,eDN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省时省力、对调查的生物对象无损伤等优点,并可以快速地检测出调查区域内生物种类组成、稀有物种等.但目前eDNA方法在极地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极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eDNA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结合北极地区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展望了eDNA方法在北极地区海洋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可能面临的相关挑战.
    • 杨阳; 唐晓岚; 贾艳艳; 詹巧巧; 刘澜; 周铭杰
    • 摘要: 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花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彩扫描仪进行植物主要观赏属性花瓣的色彩信息提取,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分属于36科64属88种;观花植物花瓣色系涵盖白、红、黄、蓝、紫5种色系;花瓣的NCS值共为53种标准值,分属于Y、Y10R、Y20R、Y60R-Y90R、R、R10B-R70B、B90G、G、G10Y、G20Y、G50Y-G90Y色值.最后,基于花瓣色品系、花瓣色NCS值、花相特征、文化内涵度及园林用途分析,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进行评估.
    • 孙小玲
    • 摘要: 益生元是以天然来源的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聚合物,可以被胃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利用,但不被宿主动物消化.益生元作为家禽饲料添加剂,可促进养分消化、吸收,因为它们选择有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认为可以促进禽类营养,并可能限制食源性病原体的形成.已经有大量研究来评估其对人类、动物的影响,但只有有限的研究是在非常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关于它们对宿主和胃肠道菌群影响的具体机制仍有很多未知.随着对非常规生产系统进行的更详细和精确的研究,结构不同的益生元可能不仅会对胃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以不同的模式与禽类宿主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相互作用.
    • 张国胜; 程红艳; 张海波; 苏龙; 何小芳; 田鑫; 宁瑞艳
    • 摘要: 为了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Pb2+,开发利用菌糠生物炭吸附剂,以双孢菇菌糠(MS)为原料,在350、550、750°C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MS350、MS550、MS750),并利用FTIR、XRD等技术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萃取实验,研究菌糠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吸附后样品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的产率降低,pH值升高,芳香性增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MS350、MS550的吸附过程,而MS750以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较好符合.相较于MS350和MS550,MS750吸附性能最好,经Langmuir模型拟合,MS750的最大吸附量为266.23 mg·g-1.溶液pH值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在pH值2.0~7.0的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加.机理分析表明:吸附机理包括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含氧官能团络合以及π电子配位;其中,矿物沉淀(CO 2-3、SO 2-4)是主要的吸附机制,其贡献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萃取实验表明:经吸附后,3种生物炭上的Pb2+均以酸溶态铅和非生物利用态铅为主,说明吸附后的铅具有较好稳定性能,两种形态的铅占总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MS750(98.65%)>MS550(95.91%)>MS350(86.51%).综合分析表明,MS750较其他温度生物炭不仅吸附性能更好,而且吸附后稳定性更强,故在环境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 董家伟; 李毅
    • 摘要: 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in Aquifers,CAESA)是解决间歇性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的极具潜力的技术.鉴于目前国际上尚无其实际工程,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选址评价体系研究对于该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理论研究和相似工程经验,选择储层性质、地质安全和经济效益三大类评价因素共12个评价指标建立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选址评价体系框架,提出了各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盆地级和重点勘探目标的相关评价指标,初步说明了该技术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选取河北省大5区块(D5)的二叠系上部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为候选场地进行了候选场地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候选场地具备建立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本条件.研究成果对含水层压缩空气储气库的选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