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国焘

张国焘

张国焘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7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7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党史博览、党史文汇、党史纵横等; 张国焘的相关文献由5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家康、刘邦琨、姚金果等。

张国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7 占比:100.00%

总计:717篇

张国焘—发文趋势图

张国焘

-研究学者

  • 张家康
  • 刘邦琨
  • 姚金果
  • 苏杭
  • 何立波
  • 少华
  • 刘统
  • 苗体君
  • 晓农
  • 汤胜利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家康
    • 摘要: 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依仗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无视中央确立的北上方针,执意南下,以致发展到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走上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到达陕北后,他对党中央的批评阳奉阴违,不思悔改,最后甚至走到叛党投敌的不归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在领导进行与张国焘错误的斗争中,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曾对张国焘作出了洞见症结的预言,而这些预言都被一一言中。
    • 卓成华
    • 摘要: "只有同一条心,同一个目标,同患难、共生死的共产党才最可靠。也只有这样的党,才有巨大的吸引力,能把我们吸引在它的周围,铁一般团结在一起。人生中最幸福与快乐的事,就是有党的依靠,同时又为党所信。"——张浩.
    • 陈金平
    • 摘要: 导语:8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中的“北上南下之争”,是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之间关于红军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的争论,同时也是一场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是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中共中央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确保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全党、全军的团结,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 虹梅
    • 摘要: 关向应是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参加过长征,曾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关向应还担任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等职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政委,同贺龙师长率部队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第六、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他终因长期操劳,积劳成疾,于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终年44岁。
    • 孟红
    • 摘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部队进行混编,朱德与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主力在左路行军。这个时期,张国焘开始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天下红军是一家”这句话就是朱德在当时提出来的,红军是一家人,怎么能红军打红军呢?在很多公开场合,张国焘都要朱德表态。面对张国焘及其亲信的一次次逼迫,朱德都以坚定的口气大义凛然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 魏德平
    • 摘要: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了长时段和有重点的党史研讨。这场党史研讨通过批判张国焘个人历史及其在党史上的错误,维护了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和领导权威;集中批判了党史上尤其是“王明路线”时期的错误,推动延安整风运动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了中共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及时纠正党史研讨集中追究个人责任,偏离实现全党思想、政治和组织等团结初衷的倾向,妥善处理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问题。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的党史研讨为实现中共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调整确立了重要依据,推动了毛泽东在中共党内领袖地位的巩固,也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创举。但是,这场党史研讨也存在党史研讨结论受现实政治影响以及采用“路线”模式构建新党史等历史局限性。总体来看,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的党史研讨无疑达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人的预期目标,既解决了党史上有争议的主要历史遗留问题,又实现了全党的巩固和团结,是一场中共有意识进行的自我革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抗战之后中国革命的最终走向。
    • 云娜
    • 摘要: 毛泽东在长征结束后,曾经说过一段气壮山河的话:"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 李进兴
    • 摘要: 2021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85周年。1936年11月,在海原县的关桥堡,彭德怀、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邓小平等200多名国家领导人举行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国际共产代表林育英(曾化名张浩)主持召开了会议,让张国焘放弃了“第二中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个重要会议,也是一处革命重要遗址,虽有史料记载,但以往没有被人重视,遗址具体在什么地方,一直没有被调查确定。
    • 李佑新; 沈俊楠
    • 摘要: 在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党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不时引起学界的关注.在《史说长征》一书中,作者夏宇立持这样的看法:毛泽东应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负主要责任;毛泽东为"争夺军权"向张国焘设下"陷阱";"密电"是毛泽东给出的"政治交代".这些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辩驳.
    • 卢禹池
    • 摘要: 张国焘"密电"问题的争议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密电"是否存在;二是"密电"中是否含有"武力解决中央"的内容.综合各种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张国焘发出"密电"一事应该是确实发生过的,其主要内容"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不包括所谓"武力解决中央"的内容.而之所以会产生"武力解决中央"这一说法并广为流行,与特定时期的斗争需要和政治氛围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