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存在

存在

存在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欧洲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14篇;相关期刊2548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司法、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等;存在的相关文献由154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路、刘俊涛、李斯琴等。

存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65 占比:60.5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414 占比:39.48%

总计:11180篇

存在—发文趋势图

存在

-研究学者

  • 王路
  • 刘俊涛
  • 李斯琴
  • 王伟
  • 王飞
  • 陈鹏
  • 邹明志
  • 邹高迪
  • 叶秀山
  • 张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孙凡迪
    • 摘要: 路文彬长篇小说《天香》从探寻自我与爱的本质出发,紧扣"爱"这个宏大又具象的命题,讲述了几对性格习惯和成长环境相差很大的年轻人,在自我成长路上对自体、对生命、对爱情的认知迭代和行为修复.从以"占有"为最终目的爱,进化为一种彼此连接中的"存在",这种更高尚的生命状态继而让爱在自我与自由中流动,完成了个体的建构、再探寻到深层觉知.爱着彼此但不能实现形式上结合的人,自体生命的实质都完成了升华与关系真正的交融.
    • 严春友
    • 摘要: 存在问题一直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为此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答。存在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第一,存在自身是无名的,是前语言的。在现代哲学的所谓“语言学转向”中,存在被理解为语言,哲学家们认为“文本之外无物存在”,以及“在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种观点恰恰忘记了何为真正的存在存在自身是不可描述的,一切描述都已经不是存在自身,勉强可以称之为“无名”,但这个“无名”已经是一种有名。恰是语言遮蔽了存在。语言所建立起来的“世界”,是无名之域后退才出现的,是次一级的存在。第二,在这个语言建立起来的“世界”之中,“看”具有优先性,视觉是存在感的主要来源。视觉隐喻不仅支配着西方哲学,也支配着整个人类文化和每个人的世界。第三,由语言所建构的世界中的存在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亲在和间在。亲在即在场,间在是非在场。亲在或此在是一切存在之根,是存在的逻辑起点。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一切存在的确认需以意识为逻辑前提。若没有意识,就没有存在是否存在的问题了。每个人的“宇宙”随着意识的诞生而开始,也随着意识的消失而终结。
    • 崔芃昊
    • 摘要: 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的笔触再次回归故乡,并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建构了一个关于生存与命运的延津神话。作者在"一日三秋"的隐喻中,展演着人物在"故乡与他乡""虚幻与现实""欢笑与严肃"多维存在维度中的生命体验,并在其中展现出建构主体间性与人性本真、聚焦生命关怀、以"笑谈"突围荒诞的精神向度,让小说在魔幻、荒诞、幽默的叙述外衣下,呈现出别有意味的包容与悲悯。
    • 林安梧
    • 摘要: 本文旨在阐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并指出研究者应有之态度,同时反思其使用的话语与方法。首先,指出中国哲学自有其独特性,它不是从“是”说“有”,而是从“存”讲“在”,它通生死幽明而为一,从此岸通到彼岸而为一。再者,汉字是图象表意文字,它以存在为本位,由事物自身彰显意义。体会汉语本身的意味、意韵,进一步方能明白其意义。又,康德说的“无上命令”与儒学的道德本心,大相径庭不可等同视之。中国文明是“默运造化”,不同于基督文明的“分说万物”。
    • 南洋
    • 摘要: 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主要是以有关设备以及设备的零部件为主,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提升以及良好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煤矿企业作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企业组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建设等。因此,对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促进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及其管理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对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蔡昱
    • 摘要: 由于前人没能给出恰当的人之存在依据,也没能辨认出生存性恐惧这一人之存在的现实化的障碍,便不能揭示“人如何以及何以克服虚无而在感性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所带来的普遍虚无便无法消散。尝试将人的需要和人之存在(即“为其所是”)结合起来,通过对生命需要的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在因果一体的作为人之存在依据的人之“生—生”的生命需要—生命固有的本真驱动力—自由自觉的本真的生命实践中,人之存在、自由和道德得以一体实现,人获得了个体性与整全性的统一和有死性与永恒性的统一。其中,永恒处于当下,表达为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及其所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感所形塑的整全性的人格基础上的精神维度指导下的生命态度、行为方式和生命实践,其根源是内在于生命需要的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这种超越性的结构。由此,揭示了“人如何存在”。同时,通过“以超越生存性恐惧为枢纽的生命面向的翻转”揭示了“人何以存在”。
    • 陈伟; 唐晓东
    • 摘要: 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史上关于存在的本体论研究各具特色,存在范畴的典型用语在中西方语言上也各有不同,在汉语中“有”充任存在论意义上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作为全人类所共享的存在现象,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同样适用于表存在意义的动词“有”。通过从西方系词“存在”到汉语“有”的本体论诠释,我们找到了共同性,并由此阐释其存在论意义。以海德格尔基于“此在”的存在论为视角,进而发掘存在动词“有”及所关涉对象的本质内涵,其存在方式的展现与海德格尔的空间性及时间性理论相互印证。
    • 李瑞翔
    • 摘要: 时间是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论题。但是在近代哲学的道路上,时间的概念却在不同的存在者方向越来越偏离本真的存在视角。海德格尔看到了自然科学和古典哲学两个方向上时间概念的缺陷。在本真的此在视角中将存在和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整合突破前人的时间概念。同时将过去、现在、将来的流俗概念在本真的视角中重新解释和论述,将时间的三维在“当前化”中有个全新的意义和统一。
    • 朱松峰; 邓欢
    • 摘要: 海德格尔马堡时期初期的三个讲座课程中的自由思想,一方面延续着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第一次把“自由”作为一个主题或专题来讨论,第一次把自由与追问的“事情自身”关联起来,将之理解为与事情的“争执”,第一次把自由规定为一种真正而恰切地追问的“激情”。这种追问、争执、警醒、承受、敞开、放弃意义上的自由,一方面蕴含着他此后自由思想中突破以往自由思想的关键因素和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他突破西方哲学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正是以这种自由为视点和标尺,他对笛卡尔和胡塞尔的意识哲学进行了深入批判,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在其中自由与存在、命运、真理、历史、时间、无(用)、现象学方法、情绪、教育等等之间内在的根本性关联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基于此,在马堡时期的最后一个讲座中“自由”成了他的核心“事情”之一,对于其整个思想具有了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的转折及其后期思想。
    • 柳安娜; 王安全
    • 摘要: 文化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根植于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文化育人本质演变,经历了人类“批判生存”与“学会生存”的认知困境、品尝了人类“尝试生存”与“认知生存”的行动阻碍,最终沉淀在人类“理解生存”与“追求存在”的生命期盼中,形成了今天文化化育生命的基本向度。文化育人的本质演变遵从人类学会生存与追求存在的自然演化逻辑,在人与文化的共同生长繁荣中孕育着人与文化的共同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