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1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东方食疗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急性泪囊炎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俭伟、白萍、刘杉等。

急性泪囊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711 占比:98.58%

总计:6808篇

急性泪囊炎—发文趋势图

急性泪囊炎

-研究学者

  • 杨俭伟
  • 白萍
  • 刘杉
  • 史俊虎
  • 肖丽
  • 于刚
  • 刘增喜
  • 刘海燕
  • 卢江
  • 廖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俊虎; 周传奇; 刘杉; 杨俭伟; 肖丽; 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 李德坤; 刘珍凯; 余锦强; 杨芳; 汪艳; 穆迎涛
    • 摘要: 目的 证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24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成功率、患者接受情况、安全性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2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溢泪情况,1例反复发作的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流泪,有效率达到95.83%.所有患者对术后泪囊区皮肤满意接受.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具有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减少炎症扩散风险、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倪淑华; 郑凌方; 许莞菁; 赵爽; 赵军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N-DCR)和晚期泪囊鼻腔吻合术(L-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文献研究.由2位评审人员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1年1月有关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及整理.根据L-DCR组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晚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LEN-DCR)组和晚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LEX-DCR)组.采用RevMan 5.3.3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325例,其中EEN-DCR组177例和L-DCR组1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EEN-DCR组和L-DC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4 (95%CI:0.78~2.65),P=0.34,I2=12%];亚组分析显示EEN-DCR分别与LEN-DCR、LEX-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40~2.42),P=0.96,I2=0%;OR=2.03(95%CI:0.86~4.78),P=0.11,I2=50%].EEN-DCR和L-DCR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和异质性[OR=0.29(95%CI:0.03~2.86),P=0.29,I2=0%].然而,在症状缓解时间上,与L-DCR组相比,EEN-DCR组花费的时间更少[MD=-9.51(95%CI:-14.65-4.37),P=0.0003,I2=42%].结论: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与L-DCR的疗效相似,但前者所需的症状缓解时间更少,这既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也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 徐文双; 孙庆; 刘先锋; 信明辉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泪囊炎进行经鼻微创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72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包括36例脓肿破溃、36例泪囊区皮肤红肿,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经鼻微创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25%,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91.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泪囊炎治疗中经鼻微创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显著,不同症状患者均有较高的治愈率,直的大力推广应用.
    • 李兆瑞; 李燕飞; 李昕; 李琦; 李娜; 孟元通; 高文晓; 葛金玲
    • 摘要: 目的 比较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及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手术的67例67眼急性泪囊炎的患者,分2种方法进行治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组(endoDCR组)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急性期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组(extDCR组)首先全身应用抗生素,炎症控制2周后行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患者术后定期泪道冲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endoDCR组:治愈35例35眼,好转2例2眼,无效0例0眼,总有效率为100%.extDCR组:治愈28例28眼,好转1例1眼,无效1例1眼,总有效率为96.66%.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0.05).结论 在急性泪囊炎急性期即可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且疗效肯定,与炎症控制后再行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相当.
    • 孙元强; 王晓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泪囊炎症状采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无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术后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在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中,筛选出其中46例(46例/眼)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急性泪囊炎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观察组(34例/眼),主要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皮肤红肿)和对照组(12眼,主要临床表现为脓肿自行破渍).随访3个月~2年,观察两组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后的疼痛及出血情况,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随访发现,观察组存在术后出血1眼.在术中使用一次性外科手术引流管的情况中,观察组有29眼使用一次性外科手术引流管,使用率为85.29%;对照组有10眼使用一次性外科手术引流管,使用率为83.33%;两组患者术中使用一次性外科手术引流管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743).结论 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无创手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提高手术有效率,还不影响泪囊区皮肤外伤瘢痕形成的外观情况,术后出血情况也少,是一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 杨海荣; 王海霞; 李金花; 马玉忠; 王富鹏
    • 摘要: 目的 给予高龄急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方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的26例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其中接受传统泪囊炎鼻腔吻合术治疗的13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另外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13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郭峥; 李世莲; 李建新; 揭红; 徐祖高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继发眼病的疾病谱、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儿童医院眼科首诊并最终确诊为原发性EBV感染的23例患儿临床资料.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眼部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眼部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过程与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EBV感染继发眼部疾病谱包括急性泪囊周围炎13例13只眼(56.52%)、急性泪囊炎9例9只眼(39.13%)、急性泪腺炎1例2只眼(4.35%).眼部临床表现包括眼睑和(或)泪囊区皮肤红肿23例(100.00%)、溢泪9例(39.13%)、眼分泌物增多5例(21.74%)、皮下脓肿5例(21.74%)等.C T检查显示,急性泪囊周围炎患者眼睑及泪囊区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急性泪囊炎患者泪囊肿胀、鼻泪管扩张,急性泪腺炎患者泪腺肿大.全身EBV感染疾病谱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10例(43.48%),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1例(4.35%),其他非典型性EBV感染12例(52.17%).全身临床表现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95.65%)、发热(43.48%)、扁桃体炎(56.52%)等.20例予以单纯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引流皮下脓肿,1例转科治疗.临床治愈出院4例(17.39%),好转出院18例(78.26%).好转出院患儿的眼部表现主要为泪囊区可扪及条索样或颗粒感硬结.至随访结束,除1例转移患者失访外,余22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EB V感染常继发泪器系统的感染.既往无溢泪或眼睑红肿等症状的儿童患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周围炎以及急性泪腺炎时需要明确是否存在EB V感染.一旦确诊EB V感染,应进行积极对因治疗,大多数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少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 朱昭亮; 田冰玉; 马波; 张华; 陈涛
    •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法和常规法治疗急性泪囊炎导致前部眶蜂窝组织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急性泪囊炎合并前部眶蜂窝组织炎的患者共26例(26只眼),分为改良组13例(13只眼)和常规组13例(13只眼).改良组用全身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联合急性期经上泪小管引流抽吸泪囊内脓液、泪囊内注药;常规组予以全身广谱抗生素治疗,待感染局限后采取经皮肤穿刺抽取泪囊内脓液.观察2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时间长短、治疗综合效果得分.结果 改良组较常规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综合效果得分高于常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联合急性期经上泪小管引流抽吸泪囊内脓液、泪囊内注药的方法治疗急性泪囊炎导致的眼部眶蜂窝组织炎,临床疗效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