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559652篇;相关期刊55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由349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正德、王强、申昆玲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6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652 占比:99.69%

总计:561374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文趋势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研究学者

  • 谢正德
  • 王强
  • 申昆玲
  • 房俊
  • 李晶
  • 王欣欣
  • 王燕
  • 闫静
  • 刘亚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辉; 李虹媛; 张建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80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D4^(+)、CD8^(+)、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和淋巴结肥大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LDH、AS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李向峰; 安兰花; 闫永彬; 孙晓旭; 丁樱
    • 摘要: 目的探究解毒散瘀汤治疗EB病毒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热毒炽盛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8+)显著减低,CD^(4+)、CD^(4+)/CD^(8+)明显升高,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治疗组未见不良发应。结论解毒散瘀汤对EB病毒感染患儿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刘姜艳; 孙军; 茆康卫; 李大雷
    •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性,为肝功能损害的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5例Epstein-Barr病毒感染导致IM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肝功能损害将其分为肝功能损害组和无肝功能损害组。比较两组IgA、IgM、IgG、CD19^(+)B淋巴细胞、补体C3、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分析IM患儿免疫功能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IM患儿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40%(34/85)。两组IgA、IgG、IgM、CD19^(+)、CD8^(+)、CD4^(+)T、CD4^(+)/CD8^(+)及补体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IgA、IgG、IgM、CD19^(+)、CD8^(+)、CD4^(+)、CD4^(+)/CD8^(+)、补体C3无相关性(P>0.05)。CD8^(+)为IM患儿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4,P<0.05)。结论IM患儿免疫系统紊乱与并发肝功能损害相关,对免疫功能紊乱患儿应加强监护,早期给予护肝及免疫调节治疗。
    • 吴莹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的134例确诊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29例(96.27%)、咽峡炎132例(98.51%)、淋巴结肿大131例(97.76%)、眼睑浮肿102例(76.12%)、鼻塞91例(67.91%)、打鼾64例(47.76%)、肝脏肿大50例(37.31%)、脾肿大49例(36.57%)、皮疹31例(23.1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共112例(83.58%),最高值可达34.7×10^(9)/L,白细胞<4×10^(9)/L有4例(2.9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的87例(64.93%)。肝功能受损54例(40.30%),LDH增高65例(48.51%)。结论: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部分病情危重,但大多预后良好,了解其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 李丹; 何兵; 王梦龙; 徐瑶; 万军
    • 摘要: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3例IM患儿,按照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分为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比较2个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及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反应型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EBV抗体4项、血清EBV DNA拷贝数、支原体抗体(MP-IgM)]的差异。结果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比较,男性患儿所占比例更低,住院时间更长,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比例、淋巴细胞总数更高,肝损伤更严重,CD3和CD8百分比上升更显著,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合并MP感染会导致其细胞免疫失衡加剧,加重肝功能受损程度,延长患儿住院时间。
    • 宋亚娣; 颜维孝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并发症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8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分为不同年龄段。所有患儿均予以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分析80例IM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IM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者60例(75.00%),累及1个系统者35例,累及2个系统者24例,累及3个系统者1例。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及肝功能异常、眼睑水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6.67%、35.00%、30.00%。3个月~3岁,4~6岁,7~14岁IM患儿的循环系统、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P<0.05)。结论:儿童IM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累及各个系统组织,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及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且年龄越大,循环系统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刘惠平; 陆明韬; 温丽华; 刘仕娥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参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CD_(4)^(+)高于参照组,CD_(3)^(+)、CD_(8)^(+)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 俞善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EBV)六项抗体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EB病毒抗体六项实验结果。结果51例血清标本中,EB病毒抗衣壳抗原(CA)抗体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92.16%,84.31%,21.57%,明显高于抗早期抗原(EA)抗体IgA、IgG和抗核抗原(NA)抗体IgG;检出12种阳性组合模式,例数最多的模式为抗EBV-CA-IgM与抗EBV-CA-IgG同时阳性,占比为60.8%;12种模式中至少有1项EBV-CA抗体阳性的组合模式占98.04%(50/51)。结论EB病毒是引起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EBV-CA抗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高度相关,联合检测EBV六项抗体有助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
    • 董玲; 陈启雄; 曹霞; 卢慧娜; 何素蓉; 赵雪晴
    • 摘要: 目的观察青原饮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青原饮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缓解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咽峡炎好转、肿大淋巴结回缩、肝脾脏缩小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血清铁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3+、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原饮治疗邪袭卫气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 周法林; 张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更昔洛韦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炎症反应指标、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更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相关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咽峡炎消退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FN-γ、PCT水平、WB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Hb、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L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IM患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改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