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情

性情

性情的相关文献在194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9篇、专利文献68篇;相关期刊1095种,包括青年博览、英才、消费等; 性情的相关文献由19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兆勇、薛峰、何跞等。

性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9 占比:96.51%

专利文献>

论文:68 占比:3.49%

总计:1947篇

性情—发文趋势图

性情

-研究学者

  • 张兆勇
  • 薛峰
  • 何跞
  • 刘文婷
  • 刘运好
  • 杨海亮
  • 班伟(摄影)
  • 路卫兵
  • 丁太勰
  • 匡代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严耀中
    • 摘要: 山水诗及画在晋宋之交出现,是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被物化而归于自然,还是人将自然“文化”,这既是儒、道两家意识上的一条分界线,也是山水自然能否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之关键所在。人将自身的本性原情赋予自然,山水也就有了人格与人性,从而在文学艺术里作为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活泼能动的体现。如此构成的山水诗画涌现背景,是在魏晋六朝的玄谈中逐步形成的。在玄谈的思想交锋论辩过程中,山水被纳入以人为本的天地中,变得有声有色而活力四射,亦即所谓“山水方滋”。
    • 蒋寅
    • 摘要: 嘉道诗学以反思袁枚性灵诗学的流弊为逻辑起点,针对"性灵"概念流行和泛滥,诗坛重新祭出"性情"这一古典诗学核心概念,并就性与情、性情与道德、性情与学问的关系展开讨论,将"性情"概念放在诗学史的演进、发展中加以锤炼,终于完成了对这一传统概念的周密诠释,为嘉道诗学的平衡发展以及此后诗学观念的转型并融入近代化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 孙传玲
    • 摘要: 山崎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朱子学信奉者,一生致力于实现朱子学的纯粹化。他继承朱子"述而不作"的方式,摘录拔萃朱子学系诸书,极力想要确立其朱子学道统之继承者的身份。然而有意思的是,他却在祖述的过程中,对朱子学说作出了"江户日本"这一不同时空下的解读与阐释。他通过强调理气的妙合,确立了他关于世界、人性的"妙合"原理,并通过强调"敬",发展了人需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的工夫修养论,在朱子学内部对朱子学进行了吸收与改造。
    • 石超
    • 摘要: 子张之儒是先秦儒家重要一派,将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相关的理论作品串联成篇,可窥其思想演变之脉络。具体讲,该学派在孔子殁后致力于发扬孔门从政思想,逐渐构造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哲学理论。其核心纲领可用“居敬而行简”概括,其中“居敬”属于从政者自身修养方面,以追求君子“威仪”为目标;“行简”则属于从政者莅民为政方面,以治理百姓为内容。在此理论框架之下,子张及其后学还概括出“虑以下人”“五美四恶”“敬刑为德”“明于礼乐”“知民之性”等理念,并试图回答“政治是什么”“政治何以可能”等哲学问题,客观上促成了当时学界关于人性善恶之讨论。
    • 李广洪
    • 摘要: 在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情性”的问题在学界存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它与“性情”内涵相同。本文从“情性”与“性情”在《文心雕龙》中的上下文语境和出现次数,得出“情性”不同于“性情”。且大家之所以会将它与“性情”混淆,主要是“情性”在将感性化的情感与具有理性特征的“道”结合起来时,其中的理性成分容易造成一种“情性”具有的性格与气质等内容的误解。因此,对“情性”的内涵进行探究,并将其置于我国的诗歌理论中进行分析,对我们理解刘勰的诗论具有重要影响。
    • 柯小刚
    • 摘要: 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规定在于天人之际的仁性感通,这与诗之为诗的本质有着本原性的深刻关联。从儒家思想出发重读杜甫,思考何谓“诗史”,可以克服西方诗学加诸中国诗歌传统的“抒情诗”偏见。在杜诗《春夜喜雨》《江亭》《后游》《过津口》等篇中,可以看到喜忧之情都是至性之情,体现了由情溯性、以性化情的中和工夫。这是杜诗内圣的一面。另一面,《望岳》则是以阴阳创生之道与天下之义来望泰山,有古礼望祭山川之遗意,是其外王理想的体现,是泰山的政教意义在一个布衣儒者身心中的重新生成。
    • 丁俊丽
    • 摘要: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推韩诗,全面解析韩诗风格,探析韩诗内在价值,揭示了韩诗在古典诗学史上的地位,是清代韩诗经典化历程中的一环。但一直以来此本甚少被关注,其在韩诗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未被揭示。
    • 胡真
    • 摘要: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讲述了一个“量体裁衣”的故事。北京城有个浙江宁波来的裁缝,手艺高超,他给人裁衣量尺寸时,不但考虑穿衣人的身材,而且对其年龄、相貌、性情,甚至何时中举等事,也都详细观察和询问。别人很疑惑,他解释道:“如是少年中举,难免傲气一些,走路多是挺胸鼓肚,因此衣服要前长后短;如是老年中举,大多意气消沉,弯腰曲背,因此衣服要前短后长。胖子的衣服,腰部要肥点,瘦人的衣服应窄点。性情急的人衣服宜短,性情慢些的人衣服宜长……”
    • 李万进
    • 摘要: 刘基阐述的心性论,是基于程朱理学心性论而建立的。刘基在阐述其心性论时,论述了心与性、情的关系,由此还涉及理、气的概念,这是从天道衍生万物的角度来阐述心性论。与之相应,儒家主张天道与人道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刘基阐述的心性论还专门涉及人道的内容,这就是刘基主张的通过心性修养,提升个人精神、道德境界,以成就圣人之道,实现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刘基阐述的心性论,承袭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并有所发挥,这也奠定了刘基心性论在明初思想史上的地位。
    • 陈力祥; 吴可
    • 摘要: 苏轼政治伦理思想一方面来自儒道之承学,另一方面则来自北宋的政治现实,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苏轼以“道”“性”为形上依据,通过论证道与物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性本无善恶的观点,得出以“时势”和“人情”为标准的政治原则。在政治践履方面,苏轼认为应以“变通”的方式应对时势,以“礼”的手段引导人情,最后导向“善治”,即“天下之所同安”的理想状态。苏轼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应势适情”为特色,包含着对经权变通的深度思考和对人本主义的坚守,为后世所接受、推崇与效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