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精神分裂

慢性精神分裂

慢性精神分裂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2223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慢性精神分裂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景良、李亮、赵丽丽等。

慢性精神分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22239 占比:99.63%

总计:22321篇

慢性精神分裂—发文趋势图

慢性精神分裂

-研究学者

  • 周景良
  • 李亮
  • 赵丽丽
  • 赵锦彪
  • 郭娟
  • 黎云
  • 于潇
  • 任列
  • 任茂省
  • 何双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月琦
    • 摘要: 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PANSS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韩秀美
    •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差异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MoCA、MM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无差异,护理前两组患者MoCA、MMSE、SSP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MoCA、MMSE、SSP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精神病评价量表各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好转,整体治疗效果理想,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
    • 王蓓婷; 高鸿娣
    • 摘要: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心理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心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发生概率,提高PSP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 张莹; 曹淑华; 柯文英; 温燕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伍仲珮纪念医院收治的8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生活技能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及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ADL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组成.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NOSIE积极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SMS、I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可改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王春菊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心理行为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和MoCA评分,均差异较小(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别是(8.91±2.74)分、(15.98±4.68)分、(24.87±4.4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是(27.35±1.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27±1.26)分(P<0.05)。结论对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心理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杨瑞; 黄婉仪; 许曲
    •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联合行为矫正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 56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28例.常规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行为矫正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心理矫正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NOSIE、SAN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GQOL-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NOSIE评分(41.96±3.74)分和SANS评分(43.57±2.09)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2.36±4.08)、(54.36±3.24)分,GQOL-74评分(79.65±3.69)分高于常规组的(63.98±5.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消除消极情绪,促进精神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马楠
    • 摘要: 目的 研究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中随机抽取18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的对照组在正常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行为护理干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结果(SSPI),并且以一定的观察指标为基础,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87.78%)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22%),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比组患者的SSPI评分分别为(19.89±5.12)分、(17.01±4.08)分,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 将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明显,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 程明霞; 王胜; 谈珍珍; 章霞; 刘梦卿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19年9月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40例患者在2019年3月15日至6月15日三个月时间进行常规护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对40例患者在2019年6月16日至9月16日三个月时间进行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分为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后,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组患者的NOSIE-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组患者的MO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积分代币激励法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行为功能与认知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