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2842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世纪桥、现代经济探讨、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等;技术效应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唐矛、孔群喜等。

技术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842 占比:99.89%

总计:183040篇

技术效应—发文趋势图

技术效应

-研究学者

  • 刘洋
  • 唐矛
  • 孔群喜
  • 胡黎明
  • 赵瑞霞
  • 马莉
  • 高潇博
  • 余凡
  • 侴海峰
  • 傅京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婷; 顾建福
    • 摘要: 本文采用2009~2020年254个企业OFDI及所处城市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OFDI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显著为负,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改善地区空气质量;(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OFDI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存在最优区间;(3)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环境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东道国而言,对高度开放且环境规制程度良好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能有效降低母国的空气污染水平;就母国而言,处于严重空气污染地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使空气质量得到更显著的改善.
    • 高敏; 徐超毅
    • 摘要: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共生,控制碳排放并落实碳达峰目标,基于平均式因素替代法,建立单位GDP能耗分解模型,对2007年至2019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及其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引入泰尔系数对能耗效率差异进行测度,结合影响能耗效率差异的因素进行指数分解,构建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江苏省能耗效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降低能耗并提高总体能耗效率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徐志刚; 郑姗; 刘馨月
    • 摘要: 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运民生,减少要素投入、提升生产率是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粮食生产分环节视角,基于对机械化要素替代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分析,检视分环节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要素减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械作业不仅能减少劳动投入,而且对其他要素投入也有影响。机械播种会增加种子投入费用,机械施肥有助于化肥减量。(2)机械化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环节异质性明显。机械播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技术存在提升空间;机械施肥明显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值得推广;机械收获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通过加深对粮食生产不同环节机械作业的要素减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的认识,对进一步改进各环节机械技术,强化要素匹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 王军; 王杰; 王叶薇
    • 摘要: 数字金融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有效支持。文章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双碳”目标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碳强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Romer模型,文章将数字金融与碳排放要素纳入考量,从理论层面揭示出数字金融与碳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基于2011—2019年城市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层面识别数字金融发展的制造业减排效应。研究发现:①数字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碳强度具有“先促增、后抑制”的非线性影响。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②数字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碳强度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而数字金融服务程度的驱动效应则并不显著。③数字金融发展的制造业减排效应在企业年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资本密度以及高新技术等企业层面和地理区划、资源禀赋等地区层面存在多维异质特征。④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制造业减排效应取决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综合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初级阶段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发挥“规模效应”,此时“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从而驱动制造业碳强度提升。数字金融发展成熟阶段则有助于企业绿色创新,此时“技术效应”超过“规模效应”,进而有助于实现制造业企业长效减排。文章据此提出应积极完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数字金融服务在制造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完善数字金融差异化发展路径建设。
    • 张志新; 李成; 白海洋
    • 摘要: 文章基于农业基础设施类型差异视角,以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和双重中介效应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单位粮食生产资源消耗,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程度,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 田陈燕; 岳建洪; 陈金蓉; 张洲洋; 陈阳
    • 摘要: 依托成乐(成都—乐山)高速公路,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效应后评价方法。以沥青路面裂缝率和技术状况指标演变规律为基础,对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路段选择、养护时机、养护措施触发指标和养护技术效果等进行后评价,采用技术状况指标下限值和衰减速率优先触发指标判断沥青路面养护时机的合理性,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多作为沥青路面养护措施实施的触发指标,裂缝率对于沥青路面维修养护后评价或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张苗
    • 摘要: 全球供应链中断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我国产业链安全,亟待寻求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有效举措。文章基于2001~2014年17个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业数据,探究如何利用内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政府扶持以及外部技术等创新投入去保障我国产业链安全。研究发现:内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政府扶持对保障我国产业链安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效应是创新投入影响我国产业链安全的中间机制。
    • 林乐芬; 杨倩文
    • 摘要: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基于2005年至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具体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从中国整体来看,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究其具体影响机制,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通过U型曲线影响区域的绿化水平与技术水平,进而通过绿化效应与技术效应促成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与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分区域来看,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东中部地区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倒U型。
    • 崔玉
    • 摘要: 本文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碳排放的指标,金融信贷限额和金融机构存贷比作为衡量金融信贷规模的指标,构建联立方程和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信贷规模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对二者的综合效应进行评估,发现技术效应在金融信贷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占主导。
    • 朱向东; 朱晟君; 黄永源; 黄海峰
    • 摘要: 文章将绿色金融纳入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以2016-2019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为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侧重分析了绿色金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绿色金融可以降低周边地区雾霾污染;绿色金融能够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促成雾霾治理。绿色金融的结构效应弱于环境规制,在中部地区并不显著;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强于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文章启示,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能够相互增益,应建立区域间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增强绿色金融的普惠性,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和污染治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