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1

主办单位:中国可持续发展学会

会议文集: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良好的社会治理机制来发动和推动,而社会治理创新包含了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途径等方面的创新.因此,为了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社会治理创新,即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建构多元治理模式、开辟双向互动的治理途径.
  • 摘要:基于2001、2006、2011年广东省20个省辖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PCA)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定量测度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并分析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珠三角一带城乡统筹明显高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其中在2001-2006年期间,广东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007-2011年期间城乡统筹空间差异趋于扩大;城乡统筹空间分异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内涵融入到城镇的建设中,发展新型"生态城镇",成为当前城镇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水源地生态规划功能区为例,在分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生态城镇中生态规划功能区的优势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这不仅对上海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其它地区的生态治理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 摘要:通过梳理上海市徐汇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余年来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实践,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以期对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积极应对资源环境制约,摒弃传统城市发展弊病,朝着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提供良好示范.通过文献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梳理徐汇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总结出科技文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城市更新模式、人力资本推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元参与推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四种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方法.
  • 摘要:为探索大都市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石景山区树立高端绿色发展理念,把握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契机,致力于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为主线,着力强化科技研发转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高端人才创业中心四项功能,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园区、民生、文化、城市建设的驱动作用,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喜人成效,对其他传统工业区具有借鉴意义.
  • 摘要: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试点基地,示范区发展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日照示范区为例,从工业、生活的源头循环(减少原生资源的消耗)和末端循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角度,构建示范区生态效率的度量模型,核算水、能量和废物代谢的效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示范区2004-2012年的环境效率、资源效率及生态效率发展轨迹进行计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环境效率不断提高,其中,工业废水、工业S02和工业烟尘效率增长较快,而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效率不断降低;资源效率呈现不断降低的态势,除总用水、工业用水和工业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外,总用电、工业用电、生活用水和生活用电效率均在降低;受资源效率的影响,示范区生态效率也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因而,提高示范区生态效率的关键是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废物资源化的循环链条是必然选择.
  • 摘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项工作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不断优化示范区建设环境;加强区域之间合作;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努力使全社会都重视实验区建设、支持实验区建设、参与实验区建设.此外还需从基础抓起,培养青少年的环保理念.同时要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保障,并建立必要的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 摘要: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探讨城市在能源和碳排放约束条件下未来的可能发展路径,将河南省济源市作为研究开展的案例城市,基于情景分析法和"脱钩"概念,展示了济源市的低碳发展图景.认为:第一,济源市的能源需求若保持现有高速增长趋势是不可取的,低碳情景下和强化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总量和增速有明显改善;第二,尽管在最严格的情景下,济源市的人均能耗预测值仍然高于国际国内其他城市的预测,但由于其资源禀赋特征等问题,还是存在着一定挑战;第三,济源市的经济增长依靠工业生产拉动,对于工业占比为绝对主导的这类城市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和潜力释放应在传统产业格局的升级改造上.
  • 摘要:本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和能源市场特征,利用含有内生技术进步的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分析了碳交易机制下的三种减排情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CO2减排效应,以期为中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低减排目标、中等减排目标、高减排目标约束下:(1)技术进步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率逐年上升,减排初期为0.13%、0.40%和0.73%,到2030年达到0.47%、1.60%和3.35%;(2)碳价波动幅度较小,平均水平为57.86元/吨、203.17元/吨和452.87元/吨;(3)碳强度相对于2005年水平逐年下降,减排初期为30.38%、35.34%和42.38%,到2030年达到58.37%、61.38%和65.66%;(4)减排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初期为0.74亿吨、2.46亿吨和4.93亿吨,到2030年到达1.08亿吨、3.62亿吨和7.23亿吨;(5)减排初期GDP相对于基准情景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0.02%,0.12%和0.37%,后期逐渐转为正向,到2030年高于基准情景0.03%,0.05%和0.02%;(6)研发投入相对于基准情景平均每年分别增加约0.5%,2%和3.5%.碳交易能够有效激励技术进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但现阶段对于经济增长有负面效应.因此,目前不适宜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只有在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并且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之后,碳交易才能实现减排和增长的"双重红利".
  • 摘要:在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探索"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实践历程中不断总结出公共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在能源与气候变化治理的理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在能源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领域中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我国能源与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 摘要:能源与水资源密切相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水资源的各种制约.本文基于TIMES-Water模型,耦合了能源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评估了中国未来水资源需求,并分析了征收水费对电力部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未来的水资源需求将会逐年增加,并在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6880亿立方米; (2)征收水费会降低电力部门用水,尤其是2020年以后的火电和核电的用水量; (3)征收水费会影响发电结构,降低高耗水发电技术(火电与核电)的份额.
  • 摘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四大材料之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在发生着一场 "绿色革命". 然而目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这个行业,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可持续,列举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纤维材料及其发展的限制性,并介绍了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无机非金属纤维-安山岩纤维在其生产、使用及经济上的绿色特性.安山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出现代表着高技术纤维材料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工业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机非金属高技术材料选择.
  • 摘要:本文以我国乘用车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核算其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足迹及其分布,识别其减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t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和废弃处理处置阶段的碳足迹分别为2980kgC02-eq、 102kgC02-eq、10633kgC02-eq和-424kgC02-eq.轮胎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使用阶段和生产阶段,分别贡献了80%和22%的碳足迹;废弃处理处置阶段,由于废旧轮胎资源化,贡献了-3.2%的碳足迹.敏感性分析表明,轮胎的滚动摩擦力是影响轮胎碳足迹的关键性因素.采取生态化设计降低生产阶段的资源和能量消耗,降低使用阶段的能耗,注重废弃处理处置阶段的资源化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轮胎的碳足迹.
  • 摘要:湖泊的富营养化会造成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为研究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对天池和三工河水体水质进行了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天池、西小天池和三工河水体己经出现中度富营养化倾向.根据监测和研究结果,目前天池湖水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外来鱼种大量投放,污水处理设施欠缺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针对天池高海拔流域水体特征,从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措施中进行筛选,建议继续施行区域草场的全面禁牧,加强服务区配套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及对内外源污染的控制,并通过实地调研与长期监测,研究适合天池自然环境条件和要素治理特征的水体综合整治技术,在各方相关单位的合作下,实现湖泊治理的系统化与生态化.
  • 摘要:文章旨在探索新时期中国减贫的突破口,运用区域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对巩固减贫成果和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制约.文章认为生态型贫困是未来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中国的贫困主要发生在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扶贫难度大、减贫成果难以巩固、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需要包容性措施来化解生态改善与减贫目标的冲突.文章建议我国应在贫困落后地区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经济增长的效益惠及区域所有人群,尤其是贫困人口,让更多人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减贫是中国突破减贫瓶颈的必然选择,是治贫的根本.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综合效益,但移民并没有因为这些发展项目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综合而言,导致移民贫困的原因在于主体、供体和载体的不可持续性.实现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主体、载体和供体三者之间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 摘要:源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消费研究,重点探讨在消费中如何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即物质减量化.对于物质消费减量化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研究领域:一是批判和扩展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二是分析物质密集型消费的驱动力.三是通过环境友好型消费行为模型讨论影响因素.物质消费的减量化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技术进步、生产过程的改进或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减少单位消费的资源消耗,这种不减少总消费量的消费也称为弱可持续消费.弱可持续消费可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依赖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出现.二是降低消费总量,也称为强可持续消费.由于消费的减少将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因而一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社会,也必然不支持可持续消费.
  • 摘要:美国作为消费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经历美国居民已经经历过的消费阶段,找出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水平相当于美国了历史上的哪一时期对指导我国借鉴美国制定新的消费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美国1929-2001年划分为三个消费阶段,将中国1984-2011年划分为三个消费阶段.结果显示,中国2001-2011年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美国1950-1960年的消费水平,虽然消费水平相当,但是两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却存在着差异.中国居民食物支出占比较高,导致恩格尔系数持续偏高,居民消费率不足依然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难题.
  •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从流域、省级和城市三个层面分别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其中不乏共性.本文主要以城市层面为重点,通过系统地梳理总结,从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建设、工程建设、文化建设及保障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进展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明晰建设的重点方向,并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及进一步改进提供借鉴.
  • 摘要:构建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社会经济各相关部门的数据和资料,运用熵值法对环渤海区域2001-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较符合实际;研究时段内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年增长率为31.08%;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上升主要源于经济子系统的变化,究其根本是依靠要素投入带来的经济规模的变化,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也对类似区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投资、土地和人员等资源要素作为经济系统的输入要素,以环境利用和生产总值作为产出要素进行客观评价,研究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发展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效率仍然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特点,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提升和改进的方向.
  • 摘要: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其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口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1990-2009年全球3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及人口发展各分项指标的数据,在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各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模拟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及人口分布对各国资源环境绩效变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绩效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且在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上,国家间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变动呈现趋同趋势.②人均GDP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对各国资源环境绩效变动的影响均为正,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高于发达国家.③人类发展指数(HDI)和城镇化率对发达国家资源环境绩效变动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而HDI和总和生育率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绩效变动则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宜着重从控制人口适度增长、提升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城乡分布等方面入手改善资源环境绩效.
  •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本文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综合森林植被覆盖、自然保护区分布、重要水系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坡度敏感性分析、农业资源布局、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研究了武隆县的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以及各分区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发展对策,并探讨了生态红线的管理制度.
  • 摘要:作为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环境风险评价(ERA)具有各自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二者整合可弥补各自缺陷从而更好地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提供支撑.本文从LCA与ERA整合需求、整合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归纳,得到以下结论:LCA与ERA在方法论本身及支持环境决策等方面具有整合的必要性;现有研究中有关LCA与ERA整合的探讨可分为评价方法的融合和评价结果的综合两类,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适用不同目的的研究;此外,当前将两种方法整合已经在一些具体领域得到应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为此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空间农业的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潜力,并结合中国农科院屋顶农场进行简要城市空间农业效益分析.
  • 摘要: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五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已进入加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城乡间、利益主体间、代内代际间、人与自然间的诸多利益博弈,成为新型城镇化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要解决这些现实难题,需要在理论上对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型、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和公平、协调合作等进行综合考量,需要在现实中找出协作点、平衡点,并通过协调合作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代际补偿、市场运作、土地流转等机制,以有效熨平利益博弈矛盾.
  • 摘要:突破制约贵州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战略瓶颈,保障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支撑"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同步小康建设"用水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求出发,以贵州省统计年鉴、贵州省水资源公报(2000~2012)、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家有关城镇化、资源环境政策,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目标分析与需求预测分析的方法.在贵州水资源利用与城镇供水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供应不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严峻挑战;贵州城市供水能力建设滞后于人口城市化,用水供需矛盾问题突出;现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高,但实际供水能力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力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全面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强水源建设,提高城镇供水水质应急能力;加强水质检测与监测体系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城镇建设等建议.
  • 摘要:生态资产是区域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贡献的总体度量,是容易被人忽视的隐性资产,也是经济资产存在的前提.因此,核算清楚区域的生态资产对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武隆县丰厚的生态资产,是武隆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物资基础.经测算,2011年武隆全县的生态资产达到57.26亿元,相当于同时期全县生产总值(GDP)的66.14%.本研究共核算9大类型生态资产,其中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价值数量较大,但整体上各种类型生态服务功能都比较充裕,没有明显短板.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生态系统对武隆全县的生态资产贡献量最大,占到总量的84.74%;农田生态系统次之,占到总量9.45%,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贡献均不明显.总之,武隆县的生态资产总量是较为丰富的,为全县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优良的物质基础,但是也提出了如何准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的难题.另外,本文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数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 摘要:认清不可持续发展的现况,把握正确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整治城市病,走出一条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存量发展、升级发展、创新发展、完善发展.
  • 摘要:上海崇明生态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合作的重要对象,对探索全球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崇明生态岛的发展路径,总结最新建设进展与成效,从而提炼出"确立共同愿景—摸清现状—设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实施方案与保障体系—监测和评估成效"的"崇明模式",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证参考.同时,本文针对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战略上为崇明生态岛未来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 摘要: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日照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总结了示范区围绕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这一主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其形成的值得借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模式.这种实践与探索对同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
  • 摘要:"十二五"以来,盐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总量已跃升到全省第七位,成为江苏中等发达地区.如何避免先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盐城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2013年4月盐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通过一年多的创建工作实践,不断探索思考,通过基层调研、专家走访、理论学习,对盐城创建国家可持续实验区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区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地处闽西山区的漳平市是国内早期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实验区建设的实践,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本文从增强科技意识、完善管理机制、激励创新、落实环境整治等多角度分析漳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试图为山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 摘要:为分析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理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影响碳排放的人文、经济、能源等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多元回归建模,并就未来的碳排放及其强度展开预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因素中,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的关系最为紧密;其次是GDP和人口总量.在结构指标中,工业化率和化石燃料比重,这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远高于城市化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上述结果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服务业比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最后,基于情景设置,本文运用主成分回归方程对我国2020年碳排放总量及其强度进行预测.
  • 摘要: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碳排放配额(EUA)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经核准的碳减排量二级市场(sCER)交易已经成为国际典型碳期货市场.本文引入GARCH类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时变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种套利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UA收益率和sCER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相关性,而且,在样本区间内,除全球金融危机动荡期间之外,2009-2012年大部分时期它们的相关程度保持在高位稳定水平.另外,基于GARCH类模型的套利策略虽然能够获取时变最优套利比率,但其有效性未必总是优于静态的OLS模型.
  • 摘要:农村生物质能比较分散、廉价和易得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有效利用生物质能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决策.武隆县生物质资源丰富,以薪材、秸秆辅以煤炭为主要生活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仅为8%.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武隆县启动了户用沼气"一池三改"生态庭院工程,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同步实施.本文通过对武隆县农户的调查和走访,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分析户用沼气生态庭院模式对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特点和功能.沼气厌氧发酵池作为整个模式中生物质回归补偿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物质能量流从传统生物质利用模式单向线性向闭合循环的转变.研究结果显示,户用沼气生态庭院模式的内部收益率为24.8%,大于基础利率10%,经济效益明显;年平均产沼量可以替代3.55t薪材、4.07t秸秆和3.02t煤炭,由此可以分别消减4.26t、4.21t、1.77t CO2排放置,对应分别减少22.28kg、 21.49kg、7.54kg氮的损失.与传统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相比,户用沼气生态庭院模式降低了家庭妇女的劳动机会成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武隆县农户实现生物质能有效利用的户用沼气生态庭院模式,调整了农村能源利用的形式,缓解其对生物质资源的压力,并且改善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水平.
  • 摘要:当前我国区域灰霾污染突出,燃煤电厂因排放大量的细粒子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粒径分布、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等方面,系统研究和总结了燃煤电厂细粒子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燃煤电厂除尘和脱硫设施除去烟尘颗粒物中大部分粗粒子,但对细粒子的脱除能力则很弱;As、 Pb和Zn等无机组分,以及OC和PAHs等有机组分易在细颗粒上的富集;与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控制发展相比,排放特征研究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开展工作.
  • 摘要: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分析了山西省2003-201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2003~2012年山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变化幅度比较平缓,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与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②2003~2012年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虽逐年提高,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脆弱区农村的脱贫问题,分析了生态脆弱区农村的贫困特征,探究了造成生态脆弱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生态脆弱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并指出在扶贫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生态脆弱区扶贫实践过程中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结合扶贫实践和生态资本运营,为生态脆弱区农村可持续扶贫提出了生态式扶贫机制包括生态资本投资机制、生态产业扶贫机制、生态移民扶贫机制和生态补偿式扶贫机制.
  • 摘要:2000年联合国制定实施的千年发展目标即将到期.相比当时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背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全球性的严峻挑战,表现在:短期内开发和利用可持续技术问题、世界人口仍然增长较快、贫富差距拉大.实际发展进展离千年承诺的发展目标甚远.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难题,消除贫困依然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因此,可持续发展应着眼于消除贫困和促进发展,必须把消除贫困作为201 5年后可持续发展的议程的核心.认为,消除贫困需要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合作.
  • 摘要: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问题,本文将探寻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可持续脱贫路径和生态发展之路,构建有利于缓解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性的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路径.以农业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性与生态贫困的关系,阐释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路径选择.结果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区集生态地位重要与生态基础脆弱于一体,生态脆弱与生态贫困相互制约,缓解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的路径有生态资本运营管理、生态适应性发展和生态产业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机制.从长期看,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是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健全的机制与长远的战略有利于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
  • 摘要: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靠消费拉动的发达国家,我国与其有着很大的差距,居民消费率严重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本文以2011年中美两国居民分等级的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居民在2011年的消费结构差异,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两国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及价格弹性.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仍然与美国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居民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支出项依旧需求不足.
  •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同未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谐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梦实现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实现的主旨要义,两者是内在统一的.文章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贯穿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法治中国的内在关系入手,分析了法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权威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广泛性,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稳定性,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成就和挑战,最后构建制度导向的生态文明法治化体系的政策建议.
  • 摘要:海洋开发不合理,海洋资源枯竭严重影响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DPSI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唐山市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综合评定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权重,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研究了唐山市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发现响应层对其影响最大.2007-2011年唐山市的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值不断下降,只有2011年有所回升,且综合值大于2007-2010年的值.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发展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在传统增长方式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1)经济结构性方面: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横向比较仍然较小;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存有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瓷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结构性方面问题.2)生态环境方面:草地退化,生态涵养功能减弱;土地沙化,削弱了土地生产能力;水土流失,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和援藏工作20周年重要机遇期,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文章立足西藏资源禀赋优势、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特点,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援藏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开发、加强协同创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旨在为推进西藏由经济增长向跨越式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 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评估数据获取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数据需求.本文通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数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影响评估的数据层面的关键因素.并应用元数据理论,提出一套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数据获取与管理方法,包括元数据标准与框架,以及针对每一项数据所需填报的元数据项.旨在为解决评估中的数据问题提供思路,同时对元数据在科学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展开探索.
  •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6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维护食物安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我国目前在食物安全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种类不多、结构不优、分布不均、后劲不足、环境不良、优势不强、意识不浓、监管不力等.为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①提高认识;②普及知识;③强化领导;④完善法规;⑤增加投入;⑥加强研发;⑦培养人才;⑧重典整治.
  • 摘要:近年来,我国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部署,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也给出了新的制度规定.对比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不适应性,需要加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本文尝试依照环境保护"总量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的思路,对今后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进行梳理,提出应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共11项创新制度.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台市耕地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难点以及东台市耕地保护工作具体做法,近年来,东台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基本国策,保障与保护并重,在不断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坚守耕地红线,强化提升土地开发强度,切实解决土地利用粗放、宽打宽用的问题,结合高效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挖掘后备资源,积极拓展用地空间、改进城乡用地结构,不仅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而且为全市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
  • 摘要:应用文献分析,综述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重点评述了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的近期研究热点,以期为研究者选择评价方法和制定研究目标提供方向,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认为应该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研究目的和生命周期数据获取的难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的未来应重点关注的领域:①建筑拆除处理阶段,②建筑设计阶段,③建筑的物化能及材料的循环和替代性,④建筑的动态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