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拮抗

拮抗

拮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732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药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624篇;相关期刊422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江苏省第十三次麻醉学学术会议、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第五届全国感染与免疫及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等;拮抗的相关文献由16732位作者贡献,包括代小勇、沈其荣、张键等。

拮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3 占比:9.3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6624 占比:90.49%

总计:7320篇

拮抗—发文趋势图

拮抗

-研究学者

  • 代小勇
  • 沈其荣
  • 张键
  • M·内特科文
  • H·柯纳斯特
  • 杨兴明
  • H·拉特尼
  • 刘克良
  • 徐希平
  • 黄来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彩云; 夏娟; 林永翔; 刘小壮; 相爱标; 郑亚文; 柏晓辉
    • 摘要: 本研究从安徽道地药材黄精中筛选出一株内生菌HJ-3,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观察该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将HJ-3菌株的发酵产物经萃取浓缩配制成不同浓度,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并用L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菌HJ-3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活性,其中对立枯丝核菌等7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很明显,盘长孢状刺盘孢拮抗活性较弱;另外发现,不同浓度的发酵产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经形态学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将该内生菌HJ-3鉴定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C-MS检测分析,获得一种5,5′-methylenebis(2-tert-butyl-4-methylphenol)酚类物质以及三种同系列化合物。研究结果为黄精内生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也为植物内生菌药物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 胡珊; 梁卫驱; 黄皓; 徐匆; 罗华建; 胡楚维; 黄晓彦; 陈仕丽
    • 摘要: 为开发新型、安全及高效的微生物菌肥,以堆肥2个月后的中药渣为试材,筛选解磷拮抗细菌。用有机磷细菌培养基初步筛选5株解磷细菌;采用溶磷圈法和磷钼蓝比色法测定初筛菌株的解磷作用,解磷作用最优的菌株是YP5;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菌株YP5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促生拮抗因子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P5能分泌铁载体和大量胞外蛋白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菌株YP5对诺氟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带毒培养基法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P5发酵液和无菌滤液均对冬瓜根腐病等9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拮抗作用,抑菌率最高达80%以上。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菌株YP5在28°C、KB培养基中抗菌代谢物申嗪霉素的产量最高,为17.73 mg/L。
    • 万进; 张新潮; 夏清强; 陈彪彪; 潘继承
    • 摘要: 农作物光合作用一半以上的物质存在于秸秆中。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Pseudomonas sp.P11以及其他植物益生菌的复配对千禧果秸秆液态发酵进行了初步探究,首先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确定M-12号菌和M-14号菌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运用改进平板对持法证明纤维素降解菌和P11之间没有明显拮抗作用,第5天测定纤维素酶活和内切葡聚糖酶活力得到M-12号、M-14号菌株活力较P11好,7天总糖含量趋势表明复配菌发酵比单菌发酵效果好,以秸秆发酵液中的有效活菌数确定4种益生菌在一个月内都能不同程度的增殖,其中P11在水溶液中有效活菌数达GB 20287-2006微生物菌肥标准。对于低成本高密度培养P11等益生菌有一定指导作用。
    • 吕正阳; 许钰滢; 吴凤娟; 刘娟; 汪银平; 邵登科; 翁志强; 王荣波; 鲁国东; 叶文雨
    • 摘要: 为挖掘巨菌草根际土壤细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能和促生潜力,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方法分离得到一株巨菌草根际细菌,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进化树分析结果,菌株PT-140鉴定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稻瘟病菌的抑菌率最大,为34.56%。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香蕉枯萎病菌4号三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率。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溶血α型、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蛋白酶试验均为阴性。促生潜力试验中,该菌株具有较好溶磷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固氮、解硅酸盐能力较弱。
    • 潘梦诗; 郭文阳; 张宗源; 岳丹丹; 亓兰达; 王雪妍; 张英涛
    • 摘要: 贝莱斯芽孢杆菌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生防机制初探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显著抑制花生白绢病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1.93%,破坏病菌菌丝结构,抑制菌核的生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探,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嗜铁素,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经菌液处理后均能抑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降低花生病情指数,对花生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接种病菌2 d后喷洒菌液的处理效果最优,防治效果可达66.15%。贝莱斯芽孢杆菌可用于花生白绢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生防前景。
    • 刘佳莉; 舒菲
    • 摘要: 本研究利用平板稀释法、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崩解测试从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初步筛选出4株具有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菌株。测定4株细菌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ase)与滤纸酶活力(FPase)的大小,AX-9的CMCase与FPase均最高且与其他菌株达到了显著差异,AZ-19的FPase仅次于AX-9,2株细菌无拮抗作用。结合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初步鉴定AX-9为芽孢杆菌属,AZ-19为黄色杆菌属。
    • 王昌禄; 刘彤; 李王强; 杨明冠; 路来风; 李贞景; 郭庆彬
    • 摘要: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 孙悦; 刘佳伊; 陈璐; 杜宏; 白凤翎; 吕欣然; 张德福; 郭晓华; 励建荣
    • 摘要: 筛选对耐药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拮抗活性较强的乳酸菌,并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牛津杯打孔法筛选对耐药性E.coli具有抑制活性的乳酸菌,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测定阿奇霉素、乳酸菌粗提物、乳酸菌粗提物和阿奇霉素共同作用对耐药性E.coli电导率、胞外蛋白、紫外吸收物质等指标的影响,探究乳酸菌粗提物对耐药性E.coli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菌株XCT1-1对耐药性E.coli的抑菌直径达20.31 mm,且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乳酸菌XCT1-1粗提物、乳酸菌XCT1-1粗提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处理耐药性E.coli10h后,导致其胞外电导率分别增加20.54%、21.93%,胞外蛋白含量增加25.24%、27.93%,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增加63.56%、77.12%.经扫描电镜观察,用乳酸菌XCT1-1粗提物、乳酸菌XCT1-1粗提物和阿奇霉素共同处理后,耐药性E.coli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坏,前者菌体表面出现褶皱,后者菌体细胞整体结构坍塌.结果表明,乳酸菌XCT1-1粗提物、乳酸菌XCT1-1粗提物和阿奇霉素共同作用于耐药性E.coli,都是通过膜损伤发挥拮抗作用,且乳酸菌粗提物提高了阿奇霉素对耐药性E.coli的敏感性.
    • 王昌禄; 刘彤; 李王强; 杨明冠; 路来风; 李贞景; 郭庆彬
    • 摘要: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 袁守军
    • 摘要: 多药联用在临床实践中很常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药物效应发生改变,联用组合有可能使疗效增加和毒性减少,也有可能会带来药效降低和毒性增大的风险.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药物联用产生的协同、相加和拮抗,但业内所用的许多计算方法均为共识性方法或经验公式,同一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会得出不同的、相互矛盾的结论.本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业内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的瑕疵,包括:Loewe等效线法、Bliss独立模型法、周氏中效法和金氏法等,并通过介绍本实验室发现的药物联用药效相加的数学规律,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带一线模型法,作为解决多药联用效应定量评价的通用方案,为充分体现多药联用带来的益处和规避多药联用带来的疗效和毒性风险提供可靠的计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