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立枯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04544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菌物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四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西北植物病理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立枯丝核菌的相关文献由1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而勋、郭庆元、李平等。

立枯丝核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4544 占比:99.62%

总计:104948篇

立枯丝核菌—发文趋势图

立枯丝核菌

-研究学者

  • 周而勋
  • 郭庆元
  • 李平
  • 郑爱萍
  • 杨媚
  • 邱慧珍
  • 李双成
  • 王世全
  • 黎起秦
  • 张丹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文森; 马海艳; 方小婷; 施琴; 郑顺林
    • 摘要: 近年来,马铃薯茎腐病由于发病危害程度大,范围广,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常见的马铃薯茎腐病症状类型、发病原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重点探讨了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四川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聂忠扬; 林松; 祖庆学; 饶陈; 张翼飞; 康耀文
    • 摘要: 为了准确鉴定贵州烟区靶斑病的病原,明确其融合群划分,初步测定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的室内毒力;从贵州开阳暴发靶斑病严重的烟田分离纯化病原菌菌株,开展显微镜形态观察和ITS分子标记测序,进行回接致病力分析,然后根据贵州菌株与参考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融合群划分,最后开展7个浓度的戊唑醇培养基抑制菌丝生长的试验,并根据抑制率计算半致死率(EC_(50));共在贵州开阳烟区获得靶斑病病原菌纯培养菌株15株,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菌丝的“T”型分枝结构,菌株长度约700 bp的ITS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上的立枯丝核菌参考序列存在高相似性,回接健康烟苗也可以产生症状相似的坏死病斑,贵州菌株全部与融合群AG-3的参考序列聚集在一起,戊唑醇对1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EC_(50)均小于0.003 mg/mL。由此可知,开阳等贵州烟区近年暴发的叶斑类病害确定为靶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属于国内大多数烟区报道的融合群AG-3,戊唑醇对其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以开展后续大田试验。
    • 董纯辛; 崔艺; 牛启尘; 尹淑霞; 刘若萱; 古丽米娅·艾尼娃; 唐若怡
    • 摘要: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目前,国内外木霉生防菌剂研究开发主要针对农作物,相关产品在草坪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来源于草坪的木霉且针对草坪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从草坪中分离的棘孢木霉菌株152-42(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温度适应性和耐盐碱能力;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草坪币斑病菌(Clarireedia monteithiana)为拮抗对象,检测该棘孢木霉对草坪褐斑病和币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其拮抗机理。结果表明:棘孢木霉152-42具有耐高温和高盐碱的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原菌生长,而且能够显著降低草坪褐斑病和币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草坪病害生防真菌。
    • 廖龙
    • 摘要: 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并称为世界稻作三大病害,其中纹枯病从水稻苗期到生长后期均可感染,导致水稻无法正常抽穗或秕谷数量增多,而稻瘟病主要影响水稻产量,轻则减产15%,重则减产50%甚至绝收。以下介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及防治方法,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一、水稻纹枯病(一)发病条件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发病条件主要与菌核数量、气温、湿度和耕作习惯有关。
    • 蓝达愉; 李凤芳; 何广洁; 许萌杏; 吴小刚; 黎起秦; 林纬; 袁高庆
    • 摘要: 为了明确对番茄立枯病有生防效果的菌株B4-8的分类地位,并探索其生防作用机理和安全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B4-8进行鉴定;以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抑菌谱,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番茄立枯病的生防效果;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分析菌株的作用机制,并以洋葱和生菜叶中脉致病模型及PCR扩增检测毒力基因BCESM(Burkholderia cepacia epidemic strain marker)的方法测定该菌株对植物和人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拮抗菌株B4-8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该菌株对番茄立枯病菌、苦瓜枯萎病菌、柑橘沙皮病菌等6种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71.43%。该菌株可抑制番茄立枯病菌菌丝的生长,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可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以及硝吡咯菌素等抑菌代谢物质。菌株B4-8中未检测到毒力基因BCESM,不能使洋葱和生菜叶中脉致病,初步表明其对植物和人体安全,具有防治番茄立枯病的潜力。
    • 郭怀刚; 赵长江; 吴亚滨
    • 摘要: 以立枯丝核菌AG1-IA接种‘龙杂19号’高粱幼苗,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侵染时间观测分析高粱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相关指标,揭示立枯丝核菌侵染对高粱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高粱幼苗株高、根长、地上(茎和叶片)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随接种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在接菌72 h时较对照依次分别显著下降了41.0%、29.2%、50.0%、50.0%、53.3%和50.0%。(2)幼苗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接菌72 h时较对照显著下降45.3%,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随接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3)幼苗叶片内MDA、O^(-·)_(2)和H_(2)O_(2)含量随接菌时间增加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接菌72 h时较对照分别显著上升244.6%、140.4%和137.0%;叶片SOD、POD、APX和CAT的活性在接菌后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在接菌72 h时较对照分别显著上升了16.5%、60.3%、50.0%和36.5%。(4)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接菌时间增加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接菌24~72 h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发现,接种立枯丝核菌可致高粱幼苗植株产生病斑,体内活性氧过量积累,膜质发生显著氧化损伤;侵染前期高粱植株主要以积累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来抵御立枯丝核菌带来的伤害,侵染后期随植株受到伤害加重,同时诱导植株抗氧化酶类活性显著增强,以维持高粱体内活性氧代谢稳态平衡,减少植物膜进一步氧化损伤。
    • 夏善勇; 牛志敏; 李庆全; 张丽娟; 盛万民
    • 摘要: 马铃薯黑痣病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我国很多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侵染幼芽、茎基部及块茎产生的症状,湿度、连作与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温湿度、酸碱度及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病原菌的鉴定方法、致病机制以及分布情况及各地区优势菌种进行归纳,并对农艺措施、选育抗性品种、化学药剂与生物防治等不同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马铃薯黑痣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祖庆学; 张翼飞; 冯裕洋
    • 摘要: 烟草靶斑病于2006年在辽宁丹东烟区被发现之后,在我国许多地方被报道,影响了烟叶生产,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从烟草靶斑病的识别鉴定、病原生物学、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控措施等4个方面综述了烟草靶斑病研究进展,旨在为烟草靶斑病的快速准确识别与高效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 张露露; 刘兴菊; 马源; 余晓媛; 吴彤; 马晖玲
    • 摘要: 以7个常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rrsis)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培育苗法,研究不同品种草地早熟禾在接种褐斑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后的综合抗病能力。结果表明:蓝宝石三代(Sapphire 3rd generation)、福临门(Fulinmen)、优美(Over glode)的抗病性较高,公园(Park)、纳苏(Nassau)、巴润(Baron)和橄榄球2号(Rugby 2)的抗病性相对较差;抗病品种随接种病原菌时间的延长,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上升幅度小,抗氧化酶系统应激反应迅速,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下降幅度小,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高,感病品种则与之相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对7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抗病性评价结果为:蓝宝石三代、福临门和优美为中抗品种,巴润、公园和橄榄球2号为感病品种,纳苏为中感品种。
    • 赫俊阳; 宋小双; 宋瑞清; 邓勋
    • 摘要: 【目的】以樟子松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分离鉴定和抗病促生菌株的筛选为目标,验证其对于樟子松的抗病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樟子松互作抗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根内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然后通过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实验筛选抑制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高效生防菌株,以及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接种到一年生樟子松苗上测定其对樟子松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DSE菌株,主要包括Phialocephala bamuru、Phialocephala fortinii、Alternaria tamaricis、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Paraphoma radicina等。对峙培养条件下A024、A002对立枯丝核菌抑制效果最好,达到74.69%和71.20%,其中A024对立枯丝核菌的相对抑制效果达到22.47%,在抑制立枯丝核菌生长的同时,自身菌落生长未受到限制。发酵液抑菌实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包括A024、A083和A002,抑制率分别为69.41%、64.11%和54.11%,可有效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樟子松一年生苗接种实验,菌株A003、A024对樟子松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同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提高21.34%和15.40%、34.14%和30.67%、70.52%和35.85%。【结论】通过筛选得出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菌株A024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且菌株A024和A003显著促进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樟子松互作抗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