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96篇;相关期刊548种,包括天中学刊、青春岁月、蒲松龄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搜神记》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薇薇、李剑国、舒韶雄等。

《搜神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8 占比:26.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96 占比:73.84%

总计:3245篇

《搜神记》—发文趋势图

《搜神记》

-研究学者

  • 张薇薇
  • 李剑国
  • 舒韶雄
  • 马克冬
  • 史丰
  • 王军
  • 王青
  • 席晓优
  • 徐红
  • 李新建

《搜神记》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双双; 王建军
    • 摘要: 《生经》与《搜神记》口语化程度较高,成书年代相近,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来源。文章通过统计和分析两本书中的平比句,从整体句式、比较标记、比较项等角度归纳了中古时期平比句的句式特点,总结了两部书中平比句的异同点。在整体句式上,《搜神记》的句式比《生经》更加丰富多样;在比较标记的种类上,《搜神记》比《生经》多了一个“于”字句;在比较项的构成上,《生经》中由谓词性成分充任比较项的用例比《搜神记》多。
    • 孙海鹏
    • 摘要: 学界对灾异论的研究多集中于灾异理论自身的发展,而对具体的灾异记录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则通过对《搜神记》所记录的灾异及对灾异的解读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古人在对灾异解读时的思维方式大致可归为两类,即相关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其中相关性思维又可细分为事实相关性思维及音形相关性思维两个小类。
    • 陈婷婷
    • 摘要: 《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干宝在谈鬼说怪的同时,通过对女子的情感与人性的挖掘,塑造出众多不同以往、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长廊,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及现实意义。
    • 朱逸潇
    • 摘要: 《搜神记》中关于人神婚恋的故事多样,但多数研究者对其中神女与凡间男子的婚恋故事更为看重,对神男与凡间女子的婚恋研究则较少。《张璞二女》从庐山神的强迫式娶亲、张璞身陷两难困境、张璞妻女被压迫三方面体现了人神婚恋的一些特点。人神婚恋的本质是人神关系的反映,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曲折表达。
    • 张黎明
    • 摘要: 《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是从前人典籍中撷取素材,其中《汉书》被征引的次数最多,达28篇。《搜神记》对《汉书》的征引集中于《汉书·五行志》,征引内容侧重“异事”,而不及“灾害”;征引方式有直接引用、全引、节引、意引和组合式引用,其中节引和意引占比最多。被引用的这些篇章,在脱离了《汉书》原有的叙事语境后,在叙事模式和侧重点上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那些五行征兆类故事,在《汉书·五行志》中是以政治征兆为目的,但《搜神记》则是以异事讲述为重。
    • 杨小澜
    • 摘要: 鬼所处的幽冥世界零散见于《搜神记》众多故事当中,它呈现出四重特点:鬼与世人相似、鬼吏索命工作具有“随意性”、初具管理制度、强调死生异路。将其拼接连缀起来,可窥其以原始宗教观为主导、兼受谶纬与道教影响的鬼观念,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对其的影响仅初见端倪。《搜神记》是史学家干宝秉持史家意识的力作,其幽冥世界除了“有鬼论”与“游心寓目”的作用之外,还承载着宣扬惩恶扬善的教化思想、寄托人们质朴愿望的功能。它是魏晋时期多种观念影响下的产物,对研究幽冥世界的变迁、魏晋时期的鬼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丁凯悦
    • 摘要: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常见的“为爱而死”的现象:处在爱情中的人为了实现或者维护爱情的自由圆满,有或有过付出生命代价的行为。《搜神记》中的“为爱而死”故事,根据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生命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生-死;二、生-死-生。两种模式的形成,既是婚姻制度、婚姻伦理、战争、佛道教思想这些客观因素塑造的结果,也是世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归根结底,该文学表达反映的是魏晋世人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价值的自觉追求。
    • 贺颖; 武国强; 余阳
    • 摘要: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远古神话的总集,主要记录山川、河流、宗教、民俗、有特殊寓意的动植物及一些神话传说。《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主要是记述民间传说故事和灵怪异事,多数故事源于《山海经》中的精怪形象。《山海经》在魏晋志怪小说的构建上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从《山海经》入手,探究其所记精怪异事对《搜神记》的影响。
    • 摘要: 读过《水浒传》的人一定记得,在武松打虎这一章节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这里的“大虫”指的就是老虎。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作为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老虎这种凶猛的食肉动物怎么就和虫子联系到一起了呢?原来,老虎被称作“大虫”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其中记载:“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 裴珊珊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既处在历史的过渡期,也处在汉语发展史的转型期,不仅继承了先秦两汉汉语发展的特点,也为唐代以后汉语发展道路提供了指引。历代学者对这一时期的语法发展特点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许多成就,但对于句法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作为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代表作的《搜神记》,口语色彩相对较浓,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晋朝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是我们研究中古初期汉语的重要文献。本文以《搜神记》作为基本语料,对被动句进行分析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