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射技术

放射技术

放射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365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用放射技术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中国铁道学会全路首届介入放射医学年会等;放射技术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尤刚、李国庆、王勇等。

放射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3657 占比:99.84%

总计:173937篇

放射技术—发文趋势图

放射技术

-研究学者

  • 周尤刚
  • 李国庆
  • 王勇
  • 谭绪升
  • 于晶
  • 任健强
  • 何禹宏
  • 叶权锋
  • 周萍
  • 唐六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恺; 王继刚; 张硕; 仲玲珊; 丁文龙; 赵新骞; 邢志珩
    • 摘要: 目的:评价可视化移动数字X射线摄影(DR)在床旁X射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8例肺炎患者,根据使用的X射线设备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新型可视化移动式DR摄影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非可视化移动式DR摄影进行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二次曝光情况及单次检查时长。结果:观察组中图像甲级片占比为94.12%(32/34),乙级片占比为5.88%2例(2/34),对照组中甲级片占比为88.24%(30/34),乙级片占比为11.76%(4/34),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二次曝光比例为5.88%(2/34),对照组中二次曝光比例为23.53%(8/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观察组每完成一次检查的平均耗时为(6.82±1.73)min,对照组为(8.39±2.25)min,观察组平均单次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5)。结论:可视化移动DR床旁X射线检查摄影与非可视化移动DR相比,成像质量相当,但检查时长缩短,二次曝光率下降,对床旁X射线检查,尤其对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程燕; 董军; 郝晏
    • 摘要: 目的:探析冠脉CTA检查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冠脉CTA检查技术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这一“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全部50例患者中,冠脉CTA检查阳性比例90.5%,阴性比例9.5%,准确度较高;冠脉CTA检查方法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80%,对冠心病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冠脉CTA检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位置由高到低分别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冠主支。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冠脉CTA检查技术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 孔繁一; 湛清扬; 王宁
    • 摘要: 大多数垂体腺瘤(PAS)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约有0.2%可出现转移,并被归类为垂体癌(PC)。难治性垂体腺瘤位于良性腺瘤和真正的恶性PC之间,其特点是Ki-67指数高,生长迅速,复发频繁,对包括替莫唑胺在内的常规治疗耐药。由于有限的治疗选择,难治性PAS和PC的治疗非常困难。现有初始治疗手段通常以多次手术及放射技术为基础治疗方案,标准的药物治疗仅能控制其激素水平,不能控制其肿瘤生长及复发,替莫唑胺作为唯一正式被推荐的治疗方法,仅对35%左右的患者有效。随着对难治性垂体瘤遗传学及微环境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各种针对个体化的新兴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包括多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望改善患有这种严重疾病的患者的预后。
    • 张艳芳
    • 摘要: 目的:探究放射技术在诊断肺部肿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肺部肿瘤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患者,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分析比较入选患者的病理结果和放射诊断.结果:经过不同诊断得出,痰脱落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部肿瘤确诊率为(86.00%),其中主要包括21例肺错构瘤,38例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和14例转移性肺癌.而X线联合CT检查肺部肿瘤准确率为(100.00%),其中主要包括27例肺错构瘤、43例中央型肺癌、14例周围型肺癌和16例转移性肺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诊断肺部肿瘤时应用放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检测费用,加快检出速度,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而且准确率较高,在临床初筛诊断中同样适用.
    • 陈雷
    • 摘要: 目的:分析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肺部肿瘤中对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8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实施以下诊断方法,包括:X线联合CT诊断、痰脱落细胞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检查,最后对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对比X线联合CT诊断、痰脱落细胞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检查诊断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肺部肿瘤患者应用X线联合CT诊断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是肺部恶性肿瘤分型也有较高的诊断率,可清晰体现肿瘤大小和部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周波; 刘显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运用放射技术的价值.方法:运用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运用磁共振成像、X线平片、CT、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造影等放射技术,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阳性率上,磁共振成像84.62%,X线平片83.33%,CT80.77%,放射性核素96.15%,冠状动脉造影100.00%;磁共振成像94.87%,X线平片92.31%,CT96.15%,放射性核素92.31%,冠状动脉造影98.72%.结论:冠心病运用放射技术诊断可以有效地提升检出率,提高诊断满意度,整体状况更好.
    • 张俊波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肺部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X线检查+CT检查结果,与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5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的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肺错构瘤16例,中央型肺癌15例,周围型肺癌12例,转移型肺癌7例,而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为,肺错构瘤16例,准确率为100%,但是在剩余34例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有1例转移行肺癌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8.00%。结论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准确率高,可准确获取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的技术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欧家旭; 龙安军; 林志光
    • 摘要: 目的 探究肺部肿瘤诊断中应用放射技术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进行诊断的145例肺部肿瘤患者,按顺序分为磁共振诊断组与CT诊断组,前73例采用磁共振诊断,后72例采用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诊断检出率.结果 CT诊断组的诊断符合率相较磁共振诊断组更高,前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06%,后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2.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P0.05),但良性肿瘤中CT诊断组中央型肺部肿瘤检出率为28.36%、磁共振诊断组检出率为13.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P<0.05).结论 肺部肿瘤诊断中应用CT诊断效果更佳.
    • 王杰
    • 摘要: 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改变和完善了现有的医疗手段,医生 通过 CT 扫描和核医学检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确定患者体内的出血点, 确定血管堵塞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放射 检查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有效的缩短了诊疗 的时间,提高了诊断的精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等的发生,辅助医生挽救 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各个医疗机构为此不惜耗费巨资,大力引进先进的放 射治疗设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接受放射诊疗的 患者高达 2.5 亿人以上。
    • 邢成刚
    • 摘要: 目的:对于肺部肿瘤采取放射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加以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高危肺部肿瘤病人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所选50例高危肺部肿瘤病人全部接受CT扫描以及X线扫描检查,之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与痰脱落细胞检查,分析50例高危肺部肿瘤病人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T扫描与X线照射相结合在诊断肺部肿瘤疾病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结论:临床中对于肺部肿瘤疾病采取放射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需要进行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