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放电模式

放电模式

放电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生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0609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之友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等;放电模式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宋鹏、程东、薛鹏辉等。

放电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6096 占比:99.92%

总计:106178篇

放电模式—发文趋势图

放电模式

-研究学者

  • 宋鹏
  • 程东
  • 薛鹏辉
  • 陆启韶
  • 陈明文
  • 刘深泉
  • 唐旭晖
  • 唐明
  • 张季谦
  • 房伟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南梦冉; 张建刚; 魏立祥; 张美娇
    • 摘要: 提出了一个含时滞的磁通Ghostburster神经元模型,研究时滞对该神经元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和稳定性理论讨论了该系统平衡点处局部稳定性与Hopf分岔发生的条件;并通过中心流形定理和范式理论分析了Hopf分岔的方向与周期解的稳定性.数值模拟出该系统在不同时滞作用下的时间序列图、峰峰间期分岔图和双参分岔图.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滞作用下,该模型的放电行为发生了延迟现象,并通过加周期分岔放电模式呈现出尖峰放电态和周期簇放电态.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延迟效应对电磁辐射作用下神经元系统产生的影响.
    • 鲁君翊; 代士琪; 李亚静; 鹿露露; 易鸣
    • 摘要: 大脑中的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元所构成,神经元的放电模式与相位同步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一样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首先建立了具有高斯色噪声和时间延迟的耦合神经元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了在时间延迟存在的情况下耦合神经元的同步流形,然后以高斯色噪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与高斯色噪声有关的一些参量(包括耦合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联度、耦合强度、噪声强度、时间延迟的大小)对耦合神经元放电模式与相位同步的作用与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的单时延背景下,噪声强度和相互关联度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放电所产生的峰之间的间隔来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的,从总体上来说,连续增大噪声强度和相互关联度会使峰峰间隔呈相似规律地减小;耦合强度是通过改变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局部峰值来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的,耦合强度越大,神经元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局部峰值越多。在双时延和双耦合的背景下,相互关联度和噪声强度从较小值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耦合神经元的相位变化情况都是交替的同步和异步状态→异步状态→相位漂移和反相位状态的共存或交替;双时延的差值从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耦合神经元的相位变化情况是:异步状态→相位漂移和反相位状态共存或交替→相位漂移状态;双耦合强度的差值从较小值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耦合神经元始终处于相位漂移状态,但是其整体的相位同步性会增强。
    • 朱彦熔; 常正实
    • 摘要: 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以直流脉冲电压驱动的双环电极结构He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为例,研究了电压上升沿时间对管内放电等离子体发展演化特性的影响.随着电压上升沿的改变,管内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区出现空心和实心两种放电模式.上升沿为纳秒和亚微秒量级时,以空心模式发展,上升沿持续增加后转变为实心模式.放电模式本质上受鞘层厚度、管内电场和表面电荷密度分布的影响,鞘层厚度小于1.8 mm时等离子体通常以空心模式传播,等于1.8 mm时等离子体的径向传播范围有限而转变为实心传播.管内DBD区,电场以轴向分量为主时,等离子体以放电起始时的模式传播;而在地电极内部,由于外施电场方向发生径向偏转,同时管壁沉积的正电荷形成径向自建电场,两者叠加形成的强径向电场致使放电以空心模式传播.
    • 刘志刚; 邹晓兵; 王新新
    • 摘要: 基于拉格朗日描述,建立了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单温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一种高阶混合有限元离散求解方法。拉氏可压缩流体方程组中,速度定义在H1连续有限元空间,内能定义在L2间断有限元空间实现物质界面的精确捕捉,存在激波的区域引入张量人工粘性抑制数值振荡。磁扩散方程仅考虑周向磁通量密度,简化为标量方程,使用H1连续有限元方法离散求解。焦耳热和洛伦兹力作为源项引入实现磁流体方程的耦合。数值算例表明:磁扩散求解器能够求解存在不同电导率的多介质磁扩散问题;拉氏流体求解器能够精确追踪物质界面,具有较好的激波分辨能力;耦合RLC电路的磁流体求解器能够复现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加热相变、冲击波的产生与传播、放电模式转变等物理过程。
    • 李森; 潘杰; 王琳; 陈强; 刘忠伟
    • 摘要: 目的为研究大气压射频(13.56 MHz)介质阻挡放电(rf-DBD)在辉光放电和丝状放电2种模式下的电离形式,以及在一个放电周期(73.7 ns)内气体电离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使用氩气获得稳定的辉光放电,使用氩气掺杂氮气获得丝状放电。实验中使用电流正向过零点的信号触发ICCD相机获得一个放电周期内不同时间点的36张照片,得出放电间隙之间不同位置的发光强度在一个周期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在α模式下,每半个周期所产生的一次电子雪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从阴极到阳极的过程。在γ模式下存在负辉现象,并且在阴极电极的介质表面,负辉强度峰值的时间比体电离强度峰值时间晚约13 ns。在丝状放电中,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主要集中在阴极表面,介质表面积累的电荷之间的互相作用力使得放电形成单独的细小通道。结论α模式以体电离为主,而γ模式下除了体电离,还有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的大量二次电子,并且比体电离的产生更晚。在丝状放电中,电介质表面电荷作用明显,阴极介质表面的电离为放电的主要形式。
    • 于博; 徐亚男; 康小录
    • 摘要: 空心阴极的放电模式主要有点状和羽状两种,为研究两种模式的转变机理,采用PIC/PCD(单元粒子/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混合算法对阴极内部等离子体流场进行计算,以辐射传递系数处理阴极内部的热辐射计算,并且在通过流场与热场的多次迭代计算后达到收敛。为验证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考察阴极表面5个测点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计算误差在5%以下,并且以羽流光色计算图与试验照片作对比,定性验证模型对放电模式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气体流量下、不同阴极顶孔径的阴极内部各类等离子体参数分布进行计算,通过分析阳极电压、羽流形态变化的内在原因,获得点-羽放电模式的转变机理,可为阴极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 董婉; 徐海文; 戴忠玲; 宋远红; 王友年
    • 摘要: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技术广泛应用在半导体工业、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处理技术.基于电非对称双频源驱动的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因其可以实现离子能量和离子通量的相对独立调控而一直被寄予厚望.本文采用一维流体耦合蒙特卡罗模型和刻蚀槽模型,对基于电非对称效应的双频容性耦合CF4/Ar混合气体放电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自偏压的绝对值和电负性均减小.此外,由于放电区域变大但边界损失保持不变,会导致外部馈入功率显著增加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大.本文采用CF4/Ar混合气体,其中Ar含量很高,气体电负性不是很高,因此放电模式在不同的电极间距下都是 α 模式和双极扩散模式的共同作用.在电极间距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因为自偏压的变化导致离子能量分布中最大离子能量减小并且离子能量展宽变窄,功率极板处离子通量的变化不明显,中性基团通量的增大十分显著,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相同时间内的刻蚀速率和形貌发生改变.所以,在未来研究中,不仅离子能量和通量的独立控制,优化离子通量和中性基团通量的协同作用达到调节刻蚀速率、改善刻蚀形貌同样是重要研究内容.
    • 杨航; 荣国栋; 黄守芳; 崔双燕; 汪茂胜; 张季谦
    • 摘要: 以Hindmarsh-Rose(HR)神经元模型为节点构建一个环状耦合的神经网络,考察网络受损后对其放电模式及同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神经网络正常时,神经元具有较好的接收和输出信息的性能,合适的耦合强度可以调节体系的放电模式和同步行为.而当网络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时(包括部分神经元或突触连接受损),均会导致神经元的接收或输出信息的性能减弱,从而引起体系中神经元放电模式和放电频率发生改变,体系的同步程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受损将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导致网络的异常同步行为,从而为揭示神经性疾病的形成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
    • 孙亮; 罗佳; 乔印虎
    •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局部有源忆阻器,使用标准非线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其特性,并通过直流伏安特性曲线来证明其局部有源性.此外,将局部有源忆阻器用于模拟生物突触,构建了一个局部有源忆阻突触耦合HR神经元网络.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在局部有源忆阻突触的影响下它能够产生多种放电模式和复杂的混沌行为.最后,实现了该局部有源忆阻突触耦合神经网络的模拟等效电路,并由功率模拟(PSIM)电路仿真验证了数值仿真的正确性.
    • 张美娇; 张建刚; 魏立祥; 南梦冉
    • 摘要: 通过构建时滞作用下忆阻耦合FHN-ML神经元模型,研究不同时滞对该神经元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和Hopf分岔定理证明FHN-ML神经元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及Hopf分岔的存在性.利用范式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进一步证明FHN-ML神经元系统的分岔方向及周期解的稳定性.通过Matlab软件绘制以反转电压和电流频率为双参的周期分岔图及以电流频率为单参的峰峰间期(ISI)分岔图,发现在时滞作用下,FHN-ML神经元系统的放电模式会产生延迟现象,且当增大时滞时,延迟程度加大,混沌放电区域减小,加周期分岔的周期数减小.所得分析结果有助于理解延迟效应对电磁辐射作用下的耦合神经元网络放电活动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