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761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四川统一战线、理论导刊、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等;政治实践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吉发、经理、陈晋等。

政治实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3 占比:10.3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761 占比:89.57%

总计:4199篇

政治实践—发文趋势图

政治实践

-研究学者

  • 刘吉发
  • 经理
  • 陈晋
  • 杨雄
  • 蔡建军1
  • 赵闯
  • 黄高晓
  • 丁晓东
  • 丁晓强
  • 刘国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毅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度关注党的政治建设,也一直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强调要将这一内容作为党建的着力点。政治建设能够使我们党不断地发展壮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关于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人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治理想建设更受关注,而在新时代,政治实践建设更受关注。只有从政治理想到政治实践,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新时代党的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从而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由此,本文着重探讨政治理想向政治实践转化的路径选择。
    • 潘中伟
    • 摘要: 研究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考虑他的政治实践指向。恩格斯多次提出哲学因完成而完结、被世界观所替代,因而人们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哲学终结的后哲学时代。对于恩格斯来说,世界观一词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特征,共产主义世界观一词即是明证。因此,他提出的世界观对于哲学之替代也就不仅仅是由于理论方面的缘故,而是有其政治实践方面的考虑,后者甚至更为根本。通过对于哲学的替代,以辩证的概念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为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切入点和实践道路的选择,为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提供了实践必然性意义上的理论支撑。
    • 康宇
    • 摘要: 《孟子》一书在宋代得到了“尊经”地位,但理学家对其的解读却由传统“政治实践”路向转为“心性体证”理路。究其原因,与理学对儒学进行的“内向化”改造有关。作为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对宋代“尊孟”与“疑孟”问题的思考中,展开对《孟子》的诠释。他创造性地发挥《孟子》文本中关于心志实践方面的论述,深刻挖掘其中人本主义伦理学之内涵,开辟出一条心性诠释经典的路线。从他运用“理气”架构,突出“理”对“天道”与“人性”的统一化作用,以及弱化经学功利主义,倡导主体进行工夫修炼的“释孟”特点中不难看出,理学家对于提升孔孟伦理实践学之必然性论证逻辑,以之改造传统儒学的努力,使儒学的发展部分地脱离了外在政治势力对主体行为能动性的制约,从而拥有了与佛道之学对抗的根基。
    • 田萌萌
    • 摘要: 朱熹指斥叶适事功之学为“舍道义之涂”的“功利”学说,但从叶适思想的“致用”指向看,事功之学实是对“道义”的追崇与践行。叶适思想成长于理学诸派共同主张经世致用而又对“用”持有不同认知的时代语境,其“效果”优于“动机”思想内核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南宋社会政治现实。叶适作为南宋官员的政治身份,使其“致用”思想不只局限于哲学范畴而且转化为了切实的政治实践。尤其开禧帅守建康期间,叶适以个体作为有力地扭转了北伐战局,对南宋社会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刘志军; 徐彬
    • 摘要: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理论或理念的实现,以及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或制度设计的落地,关键在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如何对教育评价的实践进行定位以及定位为什么。为了改变人们普遍将教育评价实践定位为功利化实践和技术化实践的现状,帮助实践主体正确定位教育评价实践,实践哲学或可提供一种较为契合的定位思路和方向。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实践主体可以将教育评价实践定位为教育实践、政治实践和伦理实践。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推动实践主体间的合作参与、坚持教育学的立场和理解教育的实践逻辑;教育评价作为政治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运用实验方法的决策逻辑和厘清不同实践主体的评价权责;教育评价作为伦理实践的实现,需要实践主体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具备一定的伦理品性和发挥一定的实践智慧。
    • 曲秀玲; 唐彦章
    •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最新形态。从政治实践、政治制度、政治话语、政治认同、政治文明等层面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维政治呈现和超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政治实践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具体现实的政治参与实践;从政治制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科学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从政治话语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传统与时代相结合、批判与建构相统一、自我与他者相融通的植根本土的政治话语表达;从政治认同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与治理双促进、国家与社会互融吸、价值与工具相整合的双向互动的政治认同提升;从政治文明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从政治衍生到资本逻辑再到人民至上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转变。
    • 刘焕明; 羊文兴
    • 摘要: 政治理想向政治实践转化是一个艰难的政治建设过程。近代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抱有最符合人民期望的崇高伟大的政治理想,也具有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应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变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免疫力,加强党引领网络文化意识形态的网络技术强党建设,最终将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
    • 范红福
    •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历史地位的确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壮大革命力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过程中赢得的广泛政治认同。这一政治实践有着清晰的逻辑结构,即以政治动员为前提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思想的认知;以政治参与为契机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体系的支持;以政治绩效为抓手赢得民众对党的政治合法性的拥护,最终形成广泛、高度、自觉的政治认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加强民众对其政治认同的过程,也是民众对党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过程,党的这一政治实践,也为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提供了宝贵启示。
    • 解长江; 王玉琼
    • 摘要: 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升是关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具备但政治实践缺少,爱国热情高昂但奉献精神不足,价值诉求多元但政治自信缺乏.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质问题的原因在于日趋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重业务轻思政的评价导向和时代发展衍生的个体差异.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质,要强化自我教育,巩固青年教师政治学习成果;优化政策制度,拓展青年教师参政议政途径;拓宽教育平台,增强青年教师政治实践能力.
    • 解长江; 王玉琼
    • 摘要: 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升是关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具备但政治实践缺少,爱国热情高昂但奉献精神不足,价值诉求多元但政治自信缺乏。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质问题的原因在于日趋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重业务轻思政的评价导向和时代发展衍生的个体差异。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质,要强化自我教育,巩固青年教师政治学习成果;优化政策制度,拓展青年教师参政议政途径;拓宽教育平台,增强青年教师政治实践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