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政治、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17218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前线、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公关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西南论坛暨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等;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江梅、高飞、严双伍等。

新型国际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7218 占比:99.98%

总计:817406篇

新型国际关系—发文趋势图

新型国际关系

-研究学者

  • 雷江梅
  • 高飞
  • 严双伍
  • 于洪君
  • 刘建飞
  • 卫灵
  • 吴向荣
  • 崔雨桐
  • 巴殿君
  • 杨永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联
    • 摘要: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国际关系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对抗和冲突风险上升。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遭受严重冲击。迈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迫切需要大国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各国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 吴志成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开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在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繁荣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当今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时代特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价值和世界内涵,必须把握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精神纽带,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治理特征,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实践路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于洪君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人类社会发展利益的一致性、当今时代安全关切的共同性、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关联性,源于有关人类文明总体进程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是涉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价值观集成,其实践过程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密切相关,与完善全球治理相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为复杂和漫长,充满艰辛与挑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中国共产党,仍将始终不渝地带领中华民族为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 杨瑞茹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这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文明与文化价值的制高点上,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重要倡议。
    • 王君朝; 姜爱华
    • 摘要: 马克思交往思想是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反映人类社会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涵盖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关系的综合理论成果。马克思交往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方法论依据,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全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我国实现长足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世界各国摆脱发展瓶颈走出当前困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历史中践行马克思交往思想的自觉探索与创新的需要。
    • 白洁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是党和国家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行动指南,对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发展视阈,针对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是确保中国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本文将结合张智编著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十五讲》,概述爱国主义基础理念和实施具体教育行为必要性,探索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促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引领青年塑造良好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加快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 张毓强; 潘璟玲
    • 摘要: 传统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范式发展至今来到了“危机时刻”,数字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不仅面临媒介技术生态发展所带来媒介环境改变的挑战,还面临国际格局不稳定局势常态化背景下新型国际关系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的高层次、多方位的不同需求。当下,国际传播实践现实所面临的困境要求从效果到效能进行转圜,要改变传统上对于即时性效果和确定性的追求,进而认识到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效果需要通过更长的历时性视角进行认知;要改变在传统意义上,国内、国际的区分,进而在新的全球性、世界性视角上认识传播的内在价值;必须在多样性意义上寻求一种可能的部分共识和多样性共识,而不是寻求统一性认知。
    • 摘要: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新型国际关系和疫情危机的不断演进,对我们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善用“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已成为突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造性选择和科技创新的制度新安排。“揭榜挂帅”制度,又称“科技悬赏制”,其本质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体如何“张榜”?谁来“揭榜”?政府、企业、市场、科研力量如何确定各自的职责边界?
    • 余吉安; 薛芮
    • 摘要: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明:1)域内治理目标的不清晰和治理保障的不落地,以及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共同造成南海海洋治理的困境。2)南海海洋治理以自然海洋与人文海洋的统一为治理客体,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需要国家主体间的协同治理。3)从墨家哲学中提取1个核心要点、3个指导要义和4个关键要素,应用于南海海洋治理。在战略功能上以“兼爱非攻”和“义利一体”为价值取向,打破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局限,以“功利主义”和“志功合一”为行为标准,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在实操路径上,要嵌入墨家哲学的“法”要素,以规范和标准为牵引,并嵌入墨家哲学的“求”“节”“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 林海虹
    • 摘要: 数百年来,西方国家一直是世界政治的主导者和塑造者,全球治理体系被打上了浓重的“西方制造”印记。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西方式的治理模式弊端日趋暴露,革旧立新已成为各国普遍共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