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4433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当代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暨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创新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空间经济学研讨会等;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雄浪、杨开忠、郑长德等。

新经济地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7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433 占比:98.47%

总计:24813篇

新经济地理学—发文趋势图

新经济地理学

-研究学者

  • 何雄浪
  • 杨开忠
  • 郑长德
  • 孙久文
  • 安虎森
  • 刘军辉
  • 薛领
  • 刘安国
  • 殷广卫
  • 苗长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纯祥; 叶慧芬; 杨怏
    • 摘要: 主流文献中关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类型的观点存在分歧。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企业税负跨期纵向变化,对官员上任初期税收策略类型进行检验,发现官员上任后展开了税收逐底竞争。在排除前任官员收取过头税的竞争性假设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设立税种和制定税率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官员难以降低法定税率,只能通过降低税收征管力度来实施税收逐底竞争。此外,地方官员税收竞争的主要对象是高流动性行业的资本,晋升竞争越激烈的省份,官员实施税收逐底竞争的积极性越高。
    • 郭丽燕; 庄惠明
    • 摘要: 当前,随着人才政策的不断推行、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高铁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人力资本要素发生了大规模的跨区域空间流动。人力资本空间流动对挖掘人力资本红利、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级市单元间的经济增长及人力资本流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流动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增长效应较为显著,且人力资本流动所伴随的知识或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其直接效应;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开发利用有限人力资本要素的同时,应大力推进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自由、充分、高效流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 陈育贵; 叶灿雄; 苏惠斌; 吴琼
    • 摘要: 目的:出口制造型企业新基地战略性选址,一方面,积极顺应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参与双循环及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只有到更发达地区发展,才能更好地为转型升级及资源不足等问题谋出路、为战略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打基础、服务于社会经济。方法:此次战略选址在集团内部决策、文献及数据查阅、实地调研等基础上,结合系统思维和新经济地理学理念,围绕既定选址策略,运用SWOT分析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系统综合分析选址相关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要素。结论:最终,从预选址方案中选出战略性选址的最佳拟定地。新战略基地与企业现有总部基地形成南北共振之势,利于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内容希望为相关企业选址提供借鉴。
    • 李韵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一般认为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取规模经济效应,以此为基础城市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这个过程即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城市化的转移过程。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差距拉大实质上就是“中心——外围结构”的不同体现形式。区别于扶贫研究针对贫困发生和贫困消灭的直接研究方式,针对乡村经济在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城乡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因研究能够为后扶贫时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起到研究的补充作用。
    • 周亚雄; 郭树龙
    • 摘要: 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在空间视域研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并运用中国城市与城市群样本在时空动态SDM模型中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与时间惯性效应;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具有传导机制。在城市群样本下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推动作用,但尚未发挥传导作用。
    • 王领; 郭婷婷
    • 摘要: RCEP经过近八年谈判于2020年正式签署,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对区域内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采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构建包含三经济体的贸易与资本收益模型,通过分析RCEP达成后各国企业资本收益变化,得到造成人力资本差异原因之一的劳动力成本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结论指出:RCEP达成后,对于市场竞争激烈、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资本会减少向东盟和中国的流动,可能会增加向日韩澳新等发达国家的流入;对于技术门槛高、员工工资较高的行业,资本流向市场规模较大且工资水平较低国家的强度会略有减弱,流向市场规模小且工资水平高国家的强度会有所增加。据此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应对RCEP达成带来的FDI流动变化、优化投资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 何文
    • 摘要: 基于以连续、线性空间为特征的NEG城市体系模型,探讨对称双城市的城乡结构下,随着交易成本的变化,城乡空间经济受到人口总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扩大人口总量会同时增加城乡人口,但城市人口增速更快,从而城市化水平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上升。通常情况下,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越高则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增加速度越快,而农村人口则正好相反。在交易成本较高时,城乡居民的实际福利水平随着人口的增加而降低,交易成本越高则降低得越快;而当交易成本较低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福利水平先提升后降低,此时存在最优的总人口和城市人口规模,最优规模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而扩大。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人口的属性由“负担”转变为“资源”,这为城市的人口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交易成本的持续降低不仅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还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 何雄浪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 薛领; 张晓林; 张天骄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NEG)作为分析企业和人口空间集聚的重要理论,主要聚焦空间集聚、市场规模、产品种类和运输成本等.然而,关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地区产品质量改进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下"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自由资本模型(FC)为基础,在消费效用和生产成本两端均引入质量,在DCI框架下建立两区域空间经济模型,并在非对称结构下对运输成本、替代弹性、市场规模等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讨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即便不存在对外投资,降低沿线运输成本、实现自由贸易也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质量的提高;如果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存在对外投资,则随着沿线国家运输成本的下降、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大国和小国的产品质量将趋同,各地区福利水平也都能得到提升.另外,一国内部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市场规模的整体扩大,不仅能增加企业的产品销量,而且能促进各地区产品质量的提高.与传统FC模型相比,FC-Q模型下的集聚力更小,产品质量表现出一种分散力.
    • 丁嘉铖
    • 摘要: 通过将科技创新引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探讨产业聚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熵权法分别对产业聚集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依赖性,由此引入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得出:产业聚集通过毗邻经济、规模经济以及聚集经济等方式带动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重压力"下,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同助推经济增长,对于有效改善我国经济以往"粗放型"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