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眼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801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临床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九届新生儿学术会议、第一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等;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相关文献由5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超、罗先琼、聂川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011 占比:99.71%

总计:58182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文趋势图

早产儿视网膜病

-研究学者

  • 陈超
  • 罗先琼
  • 聂川
  • 黄学林
  • 张国明
  • 石文静
  • 赵培泉
  • 任建兵
  • 刘磊
  • 封志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帮; 刘秀香; 赵国英; 万彬; 马金帅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260例早产儿(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2000 g),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等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OP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ROP的转归情况。结果260例早产儿中,根据眼底筛查结果分为非ROP组(240例),ROP组(20例),其中7例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所有病例经随访好转,无失明病例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在出生体重、胎龄、吸氧时间、呼吸机时间、输血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方面,与非R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小(OR=0.879,β=-0.129)、低出生体重(OR=0.996,β=-0.004)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VEGF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张静; 黄学林; 高彩凤; 钟隽镌; 任建兵; 聂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早产儿视网膜病行激光光凝术的358例患儿临床资料,将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观察组(ARDS组),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ARDS组)。统计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手术眼睛(单眼/双眼)、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痰培养情况,对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RDS组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NARD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痰培养阳性18例(25.71%),NARDS组痰培养阳性31例(1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组诊断为BPD的有36例,NARDS组8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激光光凝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痰培养阳性OR=2.69,P=0.01;C-反应蛋白OR=1.13,P<0.01),合并BPD(OR=2.37,P=0.02)。结论 ROP患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行激光光凝术后越容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高危因素包括CRP升高、痰培养阳性及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础疾病。
    • 杨秀梅; 张惠敏; 李秋平; 王宗华; 张卯年
    • 摘要: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多采用激光或药物治疗,发展至晚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4a期伴有附加病变ROP的疗效。方法收集我中心2014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检查确诊为4a期伴有附加病变ROP并首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的连续性ROP患儿10例(12只眼)。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或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及眼底摄像。患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015.00±410.59)g,平均孕周为(28.30±1.83)周,治疗时矫正胎龄为(41.67±3.33)周,平均随访时间(868.36±804.85)d。治疗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25 mL,1周内行激光治疗。复查周期为1~3周,直至观察到视网膜继续血管化。若治疗后病情进展行巩膜外加压或玻璃体切割术。随访期主要观察ROP消退以及与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首次注药治疗后,附加病变均消退,病变嵴明显缩小,血管大部分消退,激光将无血管区及嵴前包绕后,随访期间9眼病情稳定无进展,3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结论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可有效稳定4a期伴有附加病变ROP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窗。
    • 王亮; 张自峰; 李曼红; 王雨生
    •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位儿童性致盲眼病,筛查出有致盲危险的严重ROP患儿并及时处置是ROP防治的重点.然而,大约有70%以上的患儿病变会自然退行,无需治疗.全面深入了解ROP自然退行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其自然病程的了解,并为制定ROP筛查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对ROP自然退行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退行时程、相关影响因素及视功能情况等进行系统性总结.
    • 刘德林; 郑姣; 门光国; 徐敏娟
    • 摘要: 目的 观察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并接受ROP筛查的早产儿628例12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5例650只眼,女性303例606只眼.根据喂养情况,将早产儿分为母乳喂养(研究)组和配方奶喂养(对照)组,分别为390例780只眼和238例476只眼.对比观察两组早产儿在观察期间的眼底视网膜变化情况.组间定性资料比较行x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早产儿性别构成比(x2=0.217)、出生体重(t=0.728)、出生胎龄(t=0.351)、出生时Apgar评分(t=0.816)、吸氧时间(t=0.427)、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t=1.5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90例中,有无ROP分别为108(27.7%,108/390)、282(72.3%,282/390)例;对照组238例中,有无ROP分别为86(36.1%,86/238)、152(63.9%,152/238)例.两组RO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4,P=0.026).研究组ROP 108例中,1、2、3期分别为50(12.8%,50/108)、35 (9.0%,35/108)、23(5.9%,23/108)例.对照组ROP 86例中,1、2、3期分别为25(10.5%,25/86)、40(16.8%,40/86)、21(8.8%,21/86).两组ROP分期比较,l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4,P>0.05);2期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00,P<0.05).结论 母乳喂养或能降低ROP发病率及严重程度.
    • 王亮; 张自峰; 陶梦璋; 李曼红; 王雨生
    • 摘要: 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上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成为儿童致盲的首位病因.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地区ROP筛查和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但不同区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及ROP检出率差异较大.本文在前期对2010年前ROP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08至2018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追踪和分析约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ROP的筛查情况和发病变化趋势,以期为科学防治ROP提供参考.
    • 陈爽爽; 张琦; 任佳宁; 彭婕; 赵培泉
    •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生性血管性视网膜疾病,冷冻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巩膜扣带手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的ROP患儿的黄斑中心凹厚度都相对增厚,中心凹形态和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发育受到影响,导致视力发育的异常.但目前有关ROP各种治疗手段影响黄斑发育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眼内VEGF水平的变化是否改变了正常黄斑发育的过程以及黄斑发育异常具体又如何影响视功能等问题,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来加以证实及探索.
    • 蒋可可; 于鹏林; 李姝婵; 王文亭; 刘航宇; 冉宏运; 张杰
    •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7月在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1型阈值前ROP患儿23例4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28只眼,女性9例18只眼.患者平均出生胎龄(28.06±1.73)周;平均出生体重(1.14±0.19) kg;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时平均矫正胎龄(34.38±1.41)周.首次IVC前采用A型超声测量患儿眼轴长度(AL).根据AL计算对应的注射剂量范围,AL分别为14.23~16.19、16.20~17.57、17.58~18.63 mm的患儿,其康柏西普注射剂量分别为0.015、0.020、0.025 ml(分别含康柏西普0.15、0.20、0.25 mg).所有患儿首次IVC剂量均为0.015 ml.首次1VC前1d以及IVC后1、7d,抽取患儿动脉血2 ml,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治疗后随访时间≥1年.随访1年后首次IVC治疗有效率、复发率采用x2检验;注射次数、注射间隔时间、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以及患儿血清VEGF浓度的短期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首次IVC后1~3周,所有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血管纡曲减轻;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首次IVC后1年内,16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出现新生血管行第2次IVC.患儿行第2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0.56±3.8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15、0.020 ml者分别为2、14只眼.第2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40.89±8.99)d.行第2次IVC的16只眼中,8只眼因视网膜有无血管区交界处再次出现新生血管行第3次IVC.患儿行第3次IVC时的平均矫正胎龄为(43.00±1.41)周.康柏西普注射剂量0.020、0.025 ml者分别为3、5只眼.第3次与第2次IVC平均间隔时间(28.60±6.07)d;第3次与首次IVC平均间隔时间(69.20±12.40)d.终止随访时,所有患眼治疗有效(100%,46/46).其平均注射次数(1.52±0.76)次;视网膜血管化时间为平均矫正胎龄(46.31±3.42)周.首次IVC前1d及IVC后1、7d,患儿血清平均VEGF浓度分别为(111.21±148.71)、(25.60±27.71)、(42.99±38.01) pg/ml.IVC后1、7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4、-2.779,P<0.05);IVC后7d患儿血清VEGF浓度较IVC后1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5,P<0.05).所有患眼均未行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未见与药物或治疗方式相关的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个体化剂量康柏西普治疗1型阈值前ROP有效;治疗后7d患儿血清VEGF浓度降低.
    • 傅征; 杨晖; 尹雪; 洪志斌; 陈亚娟; 熊薇薇; 王娜; 林经纬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屈光参数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行首次眼底筛查的早产儿,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1~32周.单眼或双眼确诊为轻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但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儿为ROP组,并根据视网膜病变区域分为Ⅱ区亚组及Ⅲ区亚组;无ROP患儿为无ROP组.记录各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等效球镜度数、前房深度、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屈光力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180例早产儿,男性101例,女性79例;出生胎龄为(30.82±3.10)周,检查时校正胎龄为(37.21±1.44)周;出生体重为(1 577.85±572.12)g.ROP组纳入90例(162只眼,其中85只右眼数据纳入分析),无ROP组纳入90例(90只右眼),两组出生胎龄、检查时校正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1.90±1.39)D,非ROP组等效球镜度数为(3.04±1.88)D,ROP组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1).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82±0.23)mm,晶状体厚度为(4.54±0.18)mm,角膜屈光力为(43.99±0.99)D;无ROP组的前房深度为(1.91±0.94)mm,晶状体厚度为(4.23±0.50)mm,角膜屈光力为(43.72±0.92)D;ROP组前房更浅,晶状体更厚,角膜屈光力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P组中Ⅱ区亚组(48只右眼)及Ⅲ区亚组(37只右眼)的角膜屈光力分别为(43.92±0.78)、(43.39±1.05)D,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2.08±0.95)、(2.52±1.12)D,Ⅱ区亚组的角膜屈光力更高、等效球镜度数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角膜屈光力是等效球镜度数的影响因素(P<0.O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0.182、0.223),角膜屈光力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125;均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重,等效球镜度数也越大.轻度ROP患儿的屈光参数具有前房浅、晶状体厚、角膜屈光力高、等效球镜度数小的特点,等效球镜度数与ROP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 陆镇奇; 高平明; 刘丽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疗效.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胎龄24~32周)14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77例.2组均予早产儿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静脉滴注(时间>30 min),间隔24 h后,给予5 mg/(kg·d)维持量静脉滴注,如疗程期间仍发生呼吸暂停,则予10 mg/(kg·d)维持量,并予物理刺激、氧疗及呼吸支持等促使自主呼吸恢复,至纠正胎龄37周或出院.所有患儿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6周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后4周或纠正胎龄32周时开始眼底筛查,统计ROP的发生情况.结果 生后第1周,研究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至纠正胎龄36周时,对照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研究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组IGF-1及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ROP发生率[11.3%(8/71)vs.46.8%(36/77)]及严重ROP[(Ⅲ~Ⅴ期)发生率1.4%(1/71)vs.13.0%(10/77)]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对预防ROP发生有积极的效果,并可降低严重ROP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