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易发性

易发性

易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69028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地下水、山地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环境变化与跨境生态安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水工环地质工作60年学术研讨会等;易发性的相关文献由969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思义、杜国梁、李海良等。

易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9028 占比:99.67%

总计:69254篇

易发性—发文趋势图

易发性

-研究学者

  • 江思义
  • 杜国梁
  • 李海良
  • 梁宝叠
  • 殷坤龙
  • 袁颖
  • 陈宁生
  • 韦学松
  • 丁明涛
  • 任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信; 阮明; 杨峰; 柳长柱; 杨永鹏
    • 摘要: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和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依据昌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择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体系,构建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各项因子进行量化并使其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系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实现对昌江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为昌江县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提供依据.
    • 钱胜; 王琦; 颜云松; 封科; 夏海峰
    • 摘要: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稳控系统)是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防线,针对稳控系统的网络攻击会造成严重的物理后果。为了量化评估稳控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影响,解决现有风险评估方法未充分考虑网络攻击易发性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计及网络攻击影响的稳控系统风险评估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稳控系统的层次结构;然后,从攻击对象、攻击方式、攻击后果3个角度分析了稳控装置本体与稳控装置站间通信的网络攻击风险点;其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网络攻击易发性进行量化,并结合由Petri网建立的网络攻击防护单元模型建立针对稳控系统的网络攻击成功概率模型;最后,结合物理后果和攻击成功概率,对标准系统和实际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计算了正常运行和网络攻击2种情况下的风险值,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 李信; 薛桂澄; 柳长柱; 夏南; 杨永鹏; 杨峰; 王晓林; 常振宇
    • 摘要: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运用定量化的数学统计原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文章以海南岛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五指山市为例,选择断裂、岩土体、坡度、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变异系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量、水系、公路、曲率值为评价指标,依托详查资料和遥感、地形数据,采用信息量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经敏感性检验、频率比检验后表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公路和水系两侧沿线,极低易发区主要位于河谷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的丘陵低山地带。两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分别为0.897和0.896,表明预测精度满足易发性评价要求。降雨、高程变异系数、公路等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起较强的控制作用。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准度,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判别方法和预测途径。
    • 王桂林; 强壮; 曹聪; 陈瑶; 郝晋渝
    • 摘要: 岩溶地面塌陷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符合地区特征的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可为塌陷的防治提供指导。文章以重庆市中梁山地区为研究区,以327个塌陷点为样本,基于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研究区三组样本点进行因子探测,定量化筛选出影响较大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做出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样本点数量变化,影响因子的解释度q值排序存在差异,然而三组数据中,各因子对岩溶塌陷的贡献大小排序始终是地层类型、地层富水性、距隧道距离、高程和坡度;基于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预测精度达89.88%,高易发区主要在岩溶槽谷区嘉陵江组和大冶组地层分布地段。
    • 余淙蔚; 柳侃; 殷杰; 余斌
    • 摘要: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逻辑回归模型中,常用网格单元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单元,具有划分简单,回归效率高的优点。然而,在构建模型时直接将研究区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矩阵,每个栅格表示一个评价单元,存在滑坡样本不平衡,滑坡地形参数指标不能反映真实的滑坡地形等问题,造成评价效果统计显著性低。本文以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的群发性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DEM数据和航拍影像整理出131个滑坡的面积、高程、岩性和道路建筑邻近性,采用改进高程矩阵,获得了更真实的滑坡坡度、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等地形参数。根据各影响因子的标准滑坡频率对滑坡的贡献分级,建立了不同网格尺度的滑坡易发性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了假设检验中p值大小以及100 m×100 m,200 m×200 m,500 m×500 m和1000 m×1000 m等不同网格尺度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确定以500 m×500 m网格为基本单位的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效果最佳。研究表明改进后的高程矩阵计算的滑坡地形参数能够更好地描述滑坡的地形特征。在评价滑坡易发性时,逻辑回归模型中的网格尺度大小应确保滑坡发生样本为总样本的30%~70%,以避免被低估或高估;总样本数应该在50以上,以避免模型不显著。本文提出了适用于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滑坡易发性的网格尺度划分方法,可为滑坡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李坤; 赵俊三; 林伊琳; 刘金福
    • 摘要: 准确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对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将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和多粒度级联森林(multi-Grained Cascade Forest,gcForest)运用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提高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精度。以泥石流多发地东川区为例,在解译泥石流点的基础上,以流域单元为评价单元,基于地质、地形和降水等多源数据,初步选取了15个泥石流孕灾因子,并对初选因子进行贡献率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筛选出共13个因子构建孕灾因子体系;然后采用SMOTE技术对泥石流与非泥石流样本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处理,构建训练数据集;最后构建gcForest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个流域单元的泥石流易发性指数,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5个等级,并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泥石流极低和低易发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小江河谷两岸和金沙江南岸,该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危险性较高;结合流域单元建立的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中多粒度级联森林(gcFores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值和准确度(Accuracy,ACC)分别达到91.76%和81.25%,均高于BP神经网络和RF模型的AUC值和ACC值,表明该模型是一种高性能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能更精准地对泥石流进行易发性评价,可为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 赵喻文
    • 摘要: 山区长输油气管道通常穿越多种复杂地貌单元,沿线地质形貌复杂,地质灾害难以避免。故此对四川山区管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意义重大。文章以四川省东南部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获取斜坡坡度、斜坡坡形、日降雨量、斜坡结构等9个地质灾害易发性条件因子构建空间数据库,基于逻辑回归(LR)模型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LR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其AUC高达0.949。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为4类:极低易发区(39.39%)、低易发区(17.42%)、中易发区(12.12%)、高易发区(31.06%),预测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近。因此采用LR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东南地区的管线地质灾害易发性
    • 宋盛渊; 吴峰; 白皓; 王海宇
    • 摘要: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发、中度易发、轻度易发与不易发.应用区间数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新模型,可系统分析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且能简化区间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过程.
    • 王智强
    • 摘要: 分析了深圳市近年来历史发灾点的分布规律。选取了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离断层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影响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分析了深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和危险性指数,开展了危险性区划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支撑。
    • 唐凤娇; 祁生文; 郭松峰; 邹宇; 李永超; 鲁晓; 郑博文; 宋帅华; 侯晓坤
    • 摘要: 水库诱发滑坡作为重大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规划了25级梯级电站,但是水库蓄水对岸坡改造的时空效应尚不清楚。本文以溪洛渡水电站为例,对金沙江流域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解译溪洛渡库区范围内的水库诱发滑坡,共解译滑坡433处。在此基础上,对水库诱发滑坡数量和面积随蓄水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频率比法对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死水位距离6个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各个单因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法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了高程、距断裂距离、坡度、距死水位距离4个因素进行了水库诱发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认为:(1)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发生在蓄水初期3~4年内,之后滑坡数量和面积逐渐减少,岸坡表生演化逐渐趋于稳定。(2)库区内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1 km以内,2 km以上无诱发滑坡分布,优势坡度为30°~60°,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向以SE、W和NW向为主;在距断裂400~3200 m范围内更有利于滑坡发育;距死水位100~200 m范围内灾害发育数量最多。(3)易发性评价验证AUC高达0.912,评价结果可信度较好。(4)水库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为距死水位距离和高程,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距死水位400 m以内、高程1 km以下的范围内。本文首次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建立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诱发滑坡数据库,研究结果能够为已建水电站正常运营、未建及在建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