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易安词

易安词

易安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专利文献90326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易安词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葛文峰、王彦颖、刘瑶等。

易安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90326 占比:99.80%

总计:90507篇

易安词—发文趋势图

易安词

-研究学者

  • 葛文峰
  • 王彦颖
  • 刘瑶
  • 季淑凤
  • 俞雯涵
  • 刘淑丽
  • 刘瑜
  • 张小梅
  • 李延林
  • 杨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燕玲
    • 摘要: 易安词富有内在和持久的魅力,其特质与男性词人的作品截然不同。词人的女性身份常导致一种惯常读法——读者通常会把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等同于词人本人。这种自传体解读方式轻看了女性作者的创造力及其作品的复杂性。解读时,应破除自传体解读易安词的思维定势,不再将词中女子形象与历史上的李清照——对应,更有利于读出作品中丰富的意蕴。
    • 徐思铭
    • 摘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中国宋代杰出女词人,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文坛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心理、以敏锐的视角表达女性观点,既有豪情壮志、忧国之思,亦有女子柔情、闺阁之念,以卓尔不凡的艺术造诣成就了“婉约派”,影响千年。她所表现出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体察和展现,以逆普世价值的勇敢,树立了古代文学史上女性崛起的精神丰碑。
    • 代萍萍; 李静
    • 摘要: 19世纪下半叶,借由中国诗歌法译选集《白玉诗书》和《玉笛》,易安词进入到西语世界学者和读者的视野当中。易安词在西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发轫期、发展期、繁荣期。西语世界文人、学者在评价易安词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爱、独立、生命力与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语世界对李清照的接受与阐释,构建出她的域外文学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审美期待下,易安词绽放着历久弥新的魅力,这正是易安词被称为经典的原因。易安词在西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过程中,各译本追求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或以诗译诗,通过译者的再创造,让西语世界的读者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意蕴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尽管在文化差异影响下,会产生误译、漏译、文化内涵不对等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易安词在西语世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 耿心语
    • 摘要: 词本身具有女性化特征,它又多为男性词人所使用,这就使得词本体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在应用词这种文体时,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词本体特质的影响,在词中对自己进行了男性化的书写,这尤其表现在她使用“酒”意象的词中。在易安的酒词中,她完整地勾勒出自己的一生,从少女时代的权利意识、婚后的才子人格到寡居时的清醒认知,无不体现了她独具特色的男性人格,值得注意的是,易安酒词的男性书写对后世女词人也有着深远影响。
    • 俞雯涵
    • 摘要: 李清照现存词中,涉及“熏香”意象的词约占总数的1/3,这些词作贯穿了李清照整个人生历程。意象是承载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使用“熏香”意象,与其内心情绪必然有一定的关联。在前期,易安词中对“熏香”的描写,多以“炉”代“香”,常用“消(销)”来修饰,且喜烧瑞脑;到了后期,则更多直接描写,用“断”修饰,多烧沉香。
    • 俞雯涵
    • 摘要: 李清照现存词中,涉及"熏香"意象的词约占总数的1/3,这些词作贯穿了李清照整个人生历程.意象是承载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使用"熏香"意象,与其内心情绪必然有一定的关联.在前期,易安词中对"熏香"的描写,多以"炉"代"香",常用"消(销)"来修饰,且喜烧瑞脑;到了后期,则更多直接描写,用"断"修饰,多烧沉香.
    • 陈丹
    • 摘要: 整本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唐诗宋词》的教学,尝试对比教学法,能让学生从“心知其妙,然口难言其好”的感性状态提升到“心知其妙,理亦可说清”的理性状态。对比教学法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往往能使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试以李清照词作的教学为例,浅谈易安词教学中的两种对比教学形式,即不同时期李词的对比教学以及易安词与其他词人作品的对比教学。
    • 刘瑶
    • 摘要: 《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李清照在此文中梳理了词的起源和发展史,界定了词的标准,将其作为独立的文体与诗、文进行区分,进而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同时,她借评论北宋以来十余位词人作品,对词作的语言、内容与手法提出要求,并在易安词中将其理论得以运用。虽然历来学者对《词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对于宋代及后世词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刘瑶
    • 摘要: 《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李清照在此文中梳理了词的起源和发展史,界定了词的标准,将其作为独立的文体与诗、文进行区分,进而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同时,她借评论北宋以来十余位词人作品,对词作的语言、内容与手法提出要求,并在易安词中将其理论得以运用.虽然历来学者对《词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对于宋代及后世词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摘要: 李易安词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其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荃翁张端义《贵耳集》云:此词首下十四个叠字,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下十四个叠字者。乃用《文选》诸赋格。"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四叠字又无斧痕,妇人中有此,殆间气也。晚年自南渡后,怀京洛旧事,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