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D8

CD8

CD8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333篇;相关期刊384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等;CD8的相关文献由22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光、刘波、李伟等。

CD8—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4 占比:2.9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333 占比:97.04%

总计:20953篇

CD8—发文趋势图

CD8

-研究学者

  • 刘晓光
  • 刘波
  • 李伟
  • 李明
  • 焦顺昌
  • 于海明
  • 何洁冰
  • 余孙兴
  • 刘晓玲
  • 张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解军; 宋继军; 陈春光
    • 摘要: 目的分析CD4^(+)、CD8^(+)、CD4^(+)/CD8^(+)检测在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59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合并组(结核病合并HIV,n=48)与未合并组(未合并HIV,n=511),根据不同HIV病毒载量对合并组进行分组:Ⅰ组10^(3) copies/mL。比较两组及不同HIV病毒载量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Pearson法分析上述因子与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4^(+)、CD8^(+)、CD4^(+)/CD8^(+)对结核病合并HIV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组,CD8^(+)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Ⅱ组>Ⅲ组;CD8^(+):Ⅰ组<Ⅱ组<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D4^(+)、CD4^(+)/CD8^(+)与HIV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D8^(+)与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CD4^(+)/CD8^(+)联合检测诊断结核病合并HI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D4^(+)、CD8^(+)、CD4^(+)/CD8^(+)在结核病合并HIV呈异常表达,且与HIV病毒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有利于结核病合并HIV感染早期诊断。
    • 余花艳; 史中州; 仓顺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糖蛋白抑制剂联合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PD-L1和CD8表达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34例。检测2组血清中PD-L1和CD8+表达水平,对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D-L1、CD8+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PD-L1、CD8+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KPS、QLQ-C3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PS、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蛋白抑制剂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明显,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张雪莲; 管翠强; 金恩龙
    • 摘要: 目的检测共刺激信号4-1BB及CD8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LP病损中4-1BB介导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31例OLP患者(糜烂型15例、非糜烂型16例),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部组织中4-1BB、CD8的表达情况。结果OLP患者局部组织中4-1BB及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糜烂型OLP患者中CD8、4-1BB表达高于非糜烂型(P<0.05)。在OLP不同的临床亚组中,VAS评分、REU评分及基底细胞损伤程度均表现出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与基底细胞损伤程度呈正比(P<0.05),CD8、4-1BB分别与VAS评分、REU评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OLP患者局部组织中4-1BB表达升高,其与疾病活动进展程度呈正相关,4-1BB可能通过调控CD8;T细胞参与OLP的发生发展。
    • 郭娜; 赵凯; 金珊; 王成燕; 沈西华; 蔡文平; 段军仓; 刘克坚; 庞丽娟
    • 摘要: 目的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样本检测,探究人血浆白细胞分化抗原(CD8)、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T1-MMP,又名MMP-14)与冠心病发病过程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及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CD8、PD-1、PD-L1、TGF-β_(1)、MMP-14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各分子间PPI网络图。选取3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CD8、PD-1、PD-L1、TGF-β_(1)、MMP-14血浆含量,并分析各分子血浆含量与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评估其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CD8、PD-1、PD-L1、TGF-β_(1)、MMP-14可作用于冠心病及其炎症反应通路,PPI网络分析显示各分子间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关系。PD-L1血浆含量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CD8、PD-1、TGF-β_(1)、MMP-14与Gensini评分线性关系不显著,但是从趋势上看PD-1及MMP-14血浆含量与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趋势,CD8及TGF-β_(1)与Gensini评分存在负相关趋势。结论 CD8、PD-1、PD-L1、TGF-β_(1)、MMP-14可联合作用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各分子血浆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可能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指标。
    • 郭璐; 阙敢波; 邓兴; 胡金金; 吴生坚; 卢志萍; 陈开迪; 刘桂英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科室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试验组行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对比两组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辅助T淋巴细胞(CD3^(+))、诱导T淋巴细胞(CD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免疫损害的大小(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清除免疫抑制因子、炎症介质等,使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比例达到一种新平衡,还可明确HVHF改善重症肺炎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情况,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程会贤; 陈名园; 陈婷婷; 张燕; 王梅; 刘天民; 况薇; 王巍
    • 摘要: 目的:评估CD103阳性(CD10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实施初次肿瘤减灭术(debulking surgery,P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C)患者中分布、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37例HG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分为PDS组83例和NACT组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观察CD103+TIL与CD8阳性(CD8+)、CD4阳性(CD4+)TIL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D103+TIL与患者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χ^(2)检验显示,NACT组CD103+TIL、CD8+TIL表达均高于PDS组(P=0.026、P=0.029),且CD103+TIL、CD8+TIL与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性相关(P=0.03、P=0.018),两组患者CD4+TIL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CD103+TIL与CD8+TIL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染法结果显示,CD103+TIL实际多为CD8+TIL。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在肿瘤上皮内CD103+TIL、CD8+TIL的表达具有预后意义,是HGS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HGSC患者CD103+TIL主要分布于肿瘤上皮内,是免疫活性更高的CD8+TIL亚群,因此CD103+TIL较CD8+TIL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 梁玉兰
    • 摘要: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行手术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1例)和研究组(2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比较两组术前1 d和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研究组的CD_(3)^(+)、CD_(4)^(+)、CD_(4)^(+)/CD_(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常规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能有效改善其术后免疫功能,并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
    • 袁芳; 石俊; 高倩; 周轶群; 薛芳; 汤海林; 管玉洁; 高月求
    • 摘要: 目的:探讨化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热毒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肝解毒汤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6、GP73水平的变化,HBeAg及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转阴率、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化肝解毒汤可有效改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热毒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不仅能保肝降酶、抗病毒,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刘迎; 张雨晴; 郝星惠; 何欣; 李树鹏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姜多糖对雏鸡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将300只1日龄海兰蛋雏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组内设6个重复。对照组雏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15%和0.2%的生姜多糖。试验为期42d,期间正常饲养管理,每周末制备抗凝血检测血液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显示雏鸡饲料添加生姜多糖后,雏鸡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生姜多糖在试验期内可有效提高雏鸡机体的免疫功能,但量效关系不明显,随着GP添加剂量增加各组雏鸡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虽有升高趋势,但未达显著程度(P>0.05)。综上所述,生姜多糖在雏鸡饲料中的使用剂量为0.05%,使用21d后即可显著上调雏鸡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降低了CD4~+/CD8~+比值。
    • 王若麟; 李瀚; 贾亚男; 许文犁; 李先亮; 贺强; 朱继巧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肝移植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作为排斥组(17例),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比例选取肝功能稳定的肝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17例)。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受者他克莫司浓度。比较两组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和比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诊断价值。比较排斥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和比例的变化。结果排斥组17例受者中,4例在术后28 d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3例在术后29~18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两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与对照组比较,排斥组受者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T细胞的比例均上升(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早期NKT细胞比例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774,95%可信区间(CI)1.059~2.971,P=0.029]。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3和0.77。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的AUC为0.89,当临界值为0.69时,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941。排斥组所有受者治疗后均逐渐恢复,最终肝功能正常,治疗后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KT细胞比例升高提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增加,联用CD4+T细胞、B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可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