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体系

景观体系

景观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929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现代园艺、风景园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首届中国山水城市论坛、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景观体系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郝雷杰、刘仲梅、林箐等。

景观体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296 占比:99.89%

总计:69369篇

景观体系—发文趋势图

景观体系

-研究学者

  • 郝雷杰
  • 刘仲梅
  • 林箐
  • 王林
  • 付强
  • 何元伟
  • 刘红红
  • 单德启
  • 卜艳梅
  • 吴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子茹; 魏菲宇; 马金禹
    • 摘要: 清代万泉河流域水网密布,其丰沛的水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滋养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集群,成为海淀“三山五园”地区园林营造的关键性要素。万泉河流域的园林营建,体现出园林水景营造与水资源利用的紧密结合。梳理清代万泉河流域历史,结合该流域自然条件及水资源概况,通过文献研究、图解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水源调蓄与园林营建的耦合、水利工程与园林造景的协同、水质保育与水景营造的统一等三方面该流域理水特征。通过对万泉河流域理水手法的梳理与探究,总结传统理水智慧并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继而从恢复风貌的整体性、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增强实用功能性三个角度,探索如何保护与传承该流域古代园林所构成的景观体系
    • 霍菲菲
    • 摘要: 近年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河北省是长城资源大省,但只有小部分长城区段纳入到保护系统之内,生态景观环境损毁严重。因此,基于线性遗产视角,综合分析长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现状问题、景观体系及构成、特征等,并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案例,提出了河北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中景观体系构建策略,以期为河北长城文化遗产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 郭扬华
    • 摘要: 去颐和园途中,发现玉泉山下有大片种水稻的地方,北坞、两山公园为甚,人称京西稻,煞是喜欢。后来又发现居住的小区周边也有许多种植水稻的公园,把耕织立体搬进公园,大概是工业化、城镇化后人们对农耕文明的留恋。我便常年穿梭其间。京西稻,因产自北京西部而得名。稻田的种植景观为京西地区的环境增色不少,与明清皇家园林遗产相得益彰,远山近水,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田、园”的景观体系,稻田如镜,黄瓦丹墙、苍松翠柏映于稻田之中。去的次数多了,发现京西农人在长期的稻作生产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习俗与规制,每次路过梳有大辫子的清朝皇帝扶犁躬耕的雕塑铜像时,就会感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对农桑的重视。
    • 温瑀
    • 摘要: 农业景观体系建设基于农业景观分类,科学的农业景观分类是农业景观格局分析、保护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背景下,探讨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的因素,有助于得出不同农业景观所需要依附的客观因素,对于科学规划农业景观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由梁发超、刘黎明、蔡振翔联合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与应用研究》一书,便是一部系统研究农业景观分类的专著。该书共包括七个章节,在界定农业景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农业景观的分类标准与各自的特征,并分析农业景观地域差异,有助于读者对农业景观分类理论的基本认知。此外,该书作者对农业景观分类和制图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具体思路、践行路径、所需工具等方面构建分类实践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应用演示。该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为构建当代农业景观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 徐昕昕; 林箐
    • 摘要: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的水利系统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特征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分别是因水而兴的驱动因素,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统人居理念.
    • 王越; 林箐
    • 摘要: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 李恒; 王向荣
    • 摘要: 城市景观内容丰富,包含了多个要素的集合,景观体系则是对要素之间的分析和概括.但目前研究多关注景观现状的类型分析,历史演变与成因较少涉及.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提出焦点、骨架、边界、基底和境域五大要素所组成的景观体系,选取保存较好的都江堰为研究对象,以时间脉络梳理其历史演变过程,并挖掘体系的内在成因.望古代的宝贵营城造景经验,能够为今入学习并借鉴.%Urban landscape contains abundant contents and includes the collection of several elements,while landscape system is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all the elements.However,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ype analysis of present status,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auses are less involved.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oi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y,puts forward the landscape system composed by the five elements of focus,framework,boundary,basis and realm,and then selects Dujiangy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ort out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mine the inner forming factors.The precious ancient experience is expected to be learnt and referenced by the present people.
    • 徐鸥; 徐波
    • 摘要: 结合国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以大理白族聚居的自然村落景观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白族村落传统景观构成的同时,客观地提出了现存的变异问题,从专业视角,就如何有机地传承与保护好传统特色景观,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
    • 肖红
    •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有机载体,对减少乡村建设资源消耗及乡村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走生态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