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8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04539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现代园艺、福建林业科技、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中国旅游洞穴联盟第三次理事大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等;景观资源的相关文献由9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丽萍、王可安、肖华斌等。

景观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8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4539 占比:99.40%

总计:105166篇

景观资源—发文趋势图

景观资源

-研究学者

  • 杨丽萍
  • 王可安
  • 肖华斌
  • 郑建灿
  • 陈龙
  • 付元宾
  • 冯云海
  • 刘凤英
  • 刘贤超
  • 刘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志军
    • 摘要: 牛河梁位于辽西朝阳市境内,是红山文化遗址核心保护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6°C,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平均614.7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20~155天。该区域分布着亚洲最大面积油松纯林,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显著,同时也是构建红山文化遗址公园的重要景观资源。目前该区域森林全部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范畴,享受国家财政下拨的公益林补贴。
    • 孟君朝
    • 摘要: 大茂山森林公园地处河北省唐县西北部,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同时,大茂山周围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及名胜古迹,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基于此,详细介绍了公园内的各类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周边可借景观,为公园今后开展旅游观光及教研科考等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 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杭州市西南部的钱塘江中上游,建德市东部,距杭州市120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总面积8485.31公顷,主峰范家山海拔1017.4米,森林面积778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72%,其中生态公益林5254.67公顷。公园以茂密的森林植被群落及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优美的峡川平原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为依托,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森林资源丰富,景观资源独特。
    • 宋昊轩; 李超
    •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旅游为导向的村庄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手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旅游型乡村”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地域背景、文化景观和资源优势。本研究以全新的“智享创新”概念为基础,从地域特征、自然景观、公众舒适性等方面进行讨论,注重地域特性,聚焦整体环境氛围,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 冯丽洁
    • 摘要: 加强景观资源调查,对于加强保护、开发利用和发展培育景观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小陇山严坪林区景观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基于此,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方面对小陇山严坪林区的景观资源进行调查,为今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景观资源、提升景观资源价值提供依据。
    • 摘要: 作为2018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部分,7个废弃采石场被希望转变为博览会中有特色的展园。针对这些采石场不同的尺度、形态和特征,景观师采用了差异化的植被修复方法和人工介入方式。采石场中的悬崖、碎石、裸岩、深潭、渣土和生锈的采石设备,都被视为景观资源,成为设计的依据。
    • 段剑坤; 杨国斌
    • 摘要: 对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掌握了保护区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主要保护对象、功能区划等概况,以及植被、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土地利用、景观资源等资源状况。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保护区保护价值分析。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植被对大龙潭蓄水起到了“海绵体”作用,有利于水库的水质保持,每年保土2.73万t,释放氧气1841.3 t,吸收二氧化碳2550.6 t,降尘8865.7 t,起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作用。社区入户调查结果表明,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 摘要: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李加林、龚虹波、姜忆湄等完成的专著《中国东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海岸带与海湾资源环境演化卷》,于2020年2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专著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获取海岸带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及其对资源环境存量影响的基本信息,分析了近25年来东海区大陆海岸线开发利用时空演化格局,探讨了东海区海岸带景观资源类型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进行东海区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 海书山; 李兴兰; 谭勃
    • 摘要: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森林资源是森林康养最重要的基础,而森林康养不仅能促进人类健康,也能促进森林健康,打破了以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此消彼长的旧规律,相生相长,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全面实施,森林康养逐渐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朝阳产业。
    • 梁嘉铭
    • 摘要: 全球化运动进一步促进现代保护运动的发展,使得文化多样性以及生态领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被重新界定。两部佛罗伦萨宣言的颁布,使得针对景观资源这一概念的拓展外延逐渐形成共识。景观是由自然、文化以及人之间所产生的共生关系而形成,景观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与民众生存发展相关联的各类要素构成的区域主体,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游览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可进一步划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可以理解为可能蕴含一定的人类参与,但是是非人力促成的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是指由历史而形成,和人社会性活动有较直接关系的风景。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第二大河,途经9个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过去分段管理的僵化体制,特别是黄河流域所流经九大省区的发展水平、景观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所存在的差距,致使地方立法割裂了各省区景观资源间的整体性,并由于缺乏综合性法规,使得黄河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长时间无法可依,与依法治国要求相背离。黄河流域景观资源立法保护面临着地方立法缺乏,总体质量较低;主体责任不明,立法协调机制缺失;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有限等突出问题。在借鉴日本、美国、英国等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保障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当要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设置权责明确的管理机构,并要重视民众的广泛参与。最后结合我国黄河流域景观资源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地方立法能力,突出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独特优势;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立法机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扩大民众参与,提升立法质量等措施,推进黄河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