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3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5篇、会议论文252篇、专利文献3372064篇;相关期刊1916种,包括中学化学、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9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反刍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等;有机物的相关文献由24607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可瑜、李爱民、马军等。

有机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0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5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72064 占比:99.86%

总计:3376921篇

有机物—发文趋势图

有机物

-研究学者

  • 夏可瑜
  • 李爱民
  • 马军
  • 曹真
  • 王磊
  • 不公告发明人
  • 沈成银
  • 王树众
  • 高乃云
  • 储焰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凌洋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也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挥发性有机物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并在实际行动上提高了治理和防范的意识。为了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水平,本文对其定义、来源和危害作了简单介绍,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技术要点。
    • 冉剑锋; 段海盛; 姚家舒; 李亚丽; 尹少华
    • 摘要: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可控性好、适用范围广且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有机物脱除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其他高级氧化技术及复合高级氧化技术在拜耳液中有机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高级氧化技术在相关方面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唐红; 周传娇; 李雄耀; 刘建忠; 莫冰; 于雯; 曾小家
    • 摘要: 小行星的有机物记录了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形成发展历史,为地球早期生命前体出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小行星表面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成分、种类及其赋存状态,利用红外光谱开展地面模拟实验,探讨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类型、结构、温度和压力等有关。研究确定了小行星表面主要有机物的红外光谱识别标志,初步提出了小行星有机物红外光谱探测仪器的基本指标参数。
    • 薛藤; 吴鹏
    • 摘要: 试验研究了苯甲酸钠、草酸钠、柠檬酸钠和酒石酸钠四种中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对铝酸钠溶液(CNa_(2)O=150g/L,α_(k)=1.45)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浓度从0升高到0.7g/L,铝酸钠溶液的粘度逐渐降低,主要因为有机阴离子的加入抑制Al(OH)_(4)^(-)向聚合铝酸根离子的转变,降低了溶液的内摩擦力,从而降低了溶液的粘度。随着有机物浓度从0.7g/L升高到1g/L,铝酸钠溶液粘度升高。此外,工业铝酸钠溶液的粘度随着总有机碳浓度从0升高到30g/L而逐渐增加。最后通过多元线性拟合的方法获得了不同条件下铝酸钠溶液的粘度方程。
    • 肖玉; 何雪连; 彭月; 刘建
    • 摘要: 为了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浓缩液混凝出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采用电化学氧化对渗滤液膜浓缩液混凝出水进行了处理。同时,考察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值和电解时间对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并通过氯离子的转化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钌铱(Ru-Ir/Ti)阳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在电流密度为40 mA/cm^(2)、初始pH值为7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TOC和CN的去除率分别为41.33%和98.69%。光谱分析表明,电化学氧化能使膜浓缩液中的类腐殖酸及类富里酸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电化学氧化主要通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游离氯(Cl_(2)、HClO和ClO-)对有机物进行高效降解,但过多的游离氯对TOC去除率的提高作用有限。研究可为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渗滤液膜浓缩液或高盐有机废水提供依据。
    • 潘珺; 李杨; 刘玮; 戴鑫; 刘欣; 黄茜
    • 摘要: 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TOC)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力与离子色谱仪(ion chromatograph,IC)的阴离子检测功能,提出了一种仪器联用的方法(TOC-IC)。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光氧化-电导检测法的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得的TOCi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有机物的污染程度,与离子色谱仪联用还可以进一步获得有机物中杂原子的种类及含量。将该联用方法在火电厂中进行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解决水汽循环系统中有机物污染问题,值得电力行业推广。
    •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 摘要: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电动-植物、电动-微生物、电动-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电动-淋洗等电动联用技术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实际污染场地修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 冯翀; 张莉; 刘甜甜; 李伟斌; 潘丽; 武海涛; 艾培培; 黄伟
    • 摘要: 实践证明,在催化剂中引入助剂可显著提高催化剂性能,而有机物作为新兴的催化剂助剂因其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以及可特定调节催化剂性能等特点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5类常见的有机助剂(羧酸类、糖类、硅烷偶联剂类、有机胺类和醇类)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助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的易与活性金属配位、预还原催化剂以及调变催化剂表面性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分析对比了不同有机助剂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催化领域科技工作者设计和合成更加高效的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有机助剂在催化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研究工作可着重于有机助剂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从而获取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数据,为有机助剂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 刘璐; 陶秀萍; 宋建超; 尚斌; 徐文倩; 董红敏; 蔡阳扬
    • 摘要: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应用于奶牛场污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构建双室型和单室型MFC反应装置,以奶牛场污水为阳极反应液,对MFC的产电性能以及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室型和双室型MFC均可稳定地产电运行,平均日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563.8和390.8 m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48.5和21.7 mW·m^(−2),表观内阻分别为346.4和489.5Ω,且单室型MFC产电性能优于双室型;单室型和双室型MFC对奶牛场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和77.4%;单室型MFC对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9%、65.4%和78.9%,分别比双室型MFC相应去除率高101.4%、24.3%和21.0%,单室型MFC对污染物去除率优于双室型MFC。MFC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方法,用于奶牛场污水处理具有技术可行性,其在降解奶牛场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同时能够产生电能,在实现节能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 郑洪义
    • 摘要: 利用石灰等药剂提升中水水质是城市中水在发电企业使用的前提条件,此过程产生了大量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中水污泥。中水污泥回用于脱硫系统是一种合理的处理手段,但中水污泥导入脱硫吸收塔时会出现起泡现象,影响脱硫过程正常进行。通过对多个电厂的中水污泥的金属离子、氯离子和有机物含量进行全面分析,起泡现象是由于中水污泥有机物含量过高所致,采用煅烧法可有效解决起泡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