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教育、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8934篇;相关期刊434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艺术科技、花卉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2012年第四届中国光文化照明论坛(天津)等;校园景观的相关文献由1495位作者贡献,包括江芳、张凯、彭森等。

校园景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2 占比:3.1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8934 占比:96.77%

总计:29900篇

校园景观—发文趋势图

校园景观

-研究学者

  • 江芳
  • 张凯
  • 彭森
  • 李莹
  • 赵新华
  • 项青
  • 何晴
  • 罗小娇
  • 黄静
  • 刘瑞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井妍
    • 摘要: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改善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模式,将海绵城市理念用于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能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又具有生态研究的科研价值和环保科普的教育意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梳理景观规划实施路径,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等海绵城市措施,控制地表径流,构建雨洪系统,通过绿地空间、道路系统和建筑单体等海绵措施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景观体系。
    • 李成; 张庆莅; 胡子瑾
    • 摘要: 高校的校园公共空间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户外交流环境的责任,作为校园内使用频率较高的户外空间环境,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特色上应当被赋予更多的设计考量。该文作者以北大留学生公寓中庭景观为例,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现状,将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完善空间的功能,利用传统园林植物和造园手法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
    • 伍清辉
    • 摘要: 校园景观类项目往往都会面临学校文化展示的诉求,如何借助有形的营造手法明晰而又自然地表达与呈现无形的文化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难点之一。文章以兴化市新区高级中学景观工程设计为例,复盘了案例的前期分析与梳理过程,提出七种文化表达的策略,为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 陈竹
    •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模式是将教师引导性的教与学生探究性的学融为一体,学生在课程中积极主动构建相关知识体系,逐步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景观设计涉及相互交错的多重学科,课程特点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苏州城市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以实际项目中的现实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在对场地进行多维度调研和浸入式场景“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场景构建的路径和意义,通过方案汇报的方式接受检验,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中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
    • 吴为; 丁可心; 宋文昊; 孙灏
    • 摘要: 科学辨识校园中存在的消极空间,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校园空间利用率,提升环境景观效果,对于校园环境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校园消极空间进行准确辨识和科学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校园空间设计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 刘竞舸; 李姝霖; 李房英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割裂了自然环境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自然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校园户外空间是未成年人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揭示了校园景观空间各类要素与师生教学行为的可行性,在分析总结并贯彻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的现状情况,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优化提升对策,并对其进行校园户外空间花园营造和效果展示。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的场地问题和自然教育的应用现状,根据场地的人群与功能两个角度评估自然教育介入景观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对校园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龙岩市锦山第二小学景观改造为例为例,从安全性、生态性和互动性层面分区设计,打造礼节广场、致学园、勤学园、静思园、启蒙广场、风雨操场和第二课堂等7个特色景观板块,为今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和景观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 刘海波; 张炯炯
    • 摘要: 为了解师生对于校园景观要素实际使用需求,解决高校校园内景观环境存在商业化、风格趋同等问题,优化提升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非线性思维的KANO模型,提出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和无所谓型4种需求类型,结合“Better-Worse”数据聚类统计法,识别师生对于校园各个景观环境要素所属的不同需求类型。聚类结果显示:道路与铺装、建筑布局、植物肌理与层次、路网规划以及停车设施属于基本型需求要素,是需求程度较高的景观环境要素,需要优先改进提升,这为优化校园景观环境质量提供了参考。
    • 李姝; 朱灿
    • 摘要: 基于人体对景观环境的视觉感知反应,可以实现对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吸引元素的分析,提出贴近人们预期的设计建议。基于照片问卷调研法与情绪评价方法,调查与分析成都工业学院郫都校区师生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对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感知的愉悦度。结果表明:植物、建筑、道路、水体和设施五类景观要素感知均为正向,分数在3.0~3.5。各景观空间感知以正向为主,分数在3.0~4.0,其中,愉悦度较高的空间多沿湖区与校园重要建筑分布。五类景观要素类型与空间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植物要素相关性最强。师生对自然要素丰富与审美特征较强的空间感知愉悦度较高。校园景观的建设与更新可通过符号介入来改善景观要素具体问题、满足需求以强化景观空间积极体验、生态优化来促进校园景观格局良性发展。
    • 李昉
    • 摘要: K12是被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所采用的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免费教育,也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本文从K12学校的特点分析入手,总结此类校园景观设计与普通校园设计异同,探索此类校园景观的设计的方法,并以如皋市北外附属龙游湖外国语学校景观设计为例,佐证此类校园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创新点。
    • 李诗睿
    • 摘要: 当代高校数量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呈快速增长趋势,各类校园景观环境建设问题愈发凸显,即使有着鲜明专业特色的艺术院校也是如此。文章基于空间维度对艺术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的景观环境特征进行横向差异化分析,再基于时间维度对艺术院校的传统模式、当代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纵向动态变化研究与展望。从艺术院校校园景观的文化精神表达、艺术氛围营造、人性化设施建设、生态景观环境等角度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优秀案例,总结特色营造的逻辑原则和模式,并提出特色营造原则与策略,构建艺术院校校园景观特色营造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