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722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粮食储藏、河北果树、浙江柑橘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校正死亡率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段玉玺、陈立杰、刘刚等。

校正死亡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226 占比:99.89%

总计:127360篇

校正死亡率—发文趋势图

校正死亡率

-研究学者

  • 段玉玺
  • 陈立杰
  • 刘刚
  • 刘霆
  • 吴光远
  • 孙椒德
  • 方丽英
  • 李新社
  • 陆步诗
  • 黄宝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春丽; 罗来凤; 温文照; 韦文飞; 韦继光
    • 摘要: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EF1-α、β-tublin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为指标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病原菌孢子液喷洒供试虫体测定其寄主范围;将病原菌孢子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东亚飞蝗、红火蚁和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使用病原菌生产的菌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调查防治效果。【结果】从罹病桉大毛虫上分离到1株虫生真菌菌株DMC01,经致病性鉴定确定其为桉大毛虫致死病原菌;经形态学特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DMC01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全光照(24 L∶0 D)、温度26°C、p H 7、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浸粉条件下最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DMC01寄主范围初步测定其可寄生5目15种害虫,在1×10^(8)孢子/mL处理6~10 d后,4龄东亚飞蝗、红火蚁和4龄马尾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2020年菌株DMC01菌粉对桉树林所有害虫的平均防效为51.9%,2021年平均防效达79.1%。【结论】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获得1株爪哇棒束孢菌株DMC01,该菌株对桉树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具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 贾功流
    • 摘要: 为明确不同防治方式对法国梧桐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效果并探究最佳防治措施,分别采用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毒签杀虫、药剂喷淋(8%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800倍液)及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药剂喷淋组合防治的方式进行法国梧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挖虫+打孔注药+药剂喷淋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天牛效果最好,防治后15 d、1年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7%以上.
    • 郑庆伟
    • 摘要: 近期,为筛选对烟蚜具有显著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带领云南省烟草公司丽江市公司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种植物粗提物对烟蚜的室内毒力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48.83mg/L时,节节草、秃疮花和臭椿粗提物24小时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分别为53.33%,56.67%,74.67%,臭椿粗提物对烟蚜的校正死亡率最高。
    • 刘刚
    • 摘要: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研究了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3种微生物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扁刺蛾幼虫致死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单一药剂和两两混配药剂之间的室内药效差异,以便为扁刺蛾的绿色安全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单一药剂对扁刺蛾幼虫的致死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球孢白僵菌在药后24小时的不同浓度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61.11%,显著高于苏云金杆菌(46.67%)和金龟子绿僵菌(32.96%)。
    • 贾功流
    • 摘要: 为明确当前主要防治药剂的效果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选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36%杀虫双水剂和20%杀虫单水剂(保林三号)等8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防治方翅网蝽效果最好,防治后3、7和15 d,校正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分别为90.8%、94.3%和9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 朱延光; 宫兆磊; 李丹丹; 严晓平; 何洋
    • 摘要: 对四种常见储粮害虫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5°C条件下对所有供试虫的杀灭效果都较差;在50°C条件下,在22 min时,供试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55°C时,8min内供试虫全部死亡;60°C时,在4min内供试虫校正死亡率100%;65°C时,2min内供试虫全部死亡.以不同虫种进行分析,锈赤扁谷盗对高温最为敏感,谷蠹其次,锯谷盗和玉米象较耐高温.温度在55°C以上时,所有供试虫可在短时(8min)内杀灭.
    • 刘航; 廖用信; 陈壮美; 赵琳超; 黄国华
    • 摘要: 为寻找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技术,以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口服或针刺感染HvAV-3h后的死亡率、存活时间、取食量及体重,分析该毒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感染特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显示,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口服HvAV-3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2%和0,3~6龄幼虫针刺感染HvAV-3h后的校正死亡率则高达100.00%,感染HvAV-3h的幼虫均在幼虫期或蛹期死亡.3~5龄幼虫针刺感染HvAV-3h后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幼虫;3~6龄幼虫针刺感染HvAV-3h后其体重和取食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重抑制率分别为67.79%、41.68%、16.31%和10.30%,总取食量抑制率分别为57.80%、33.90%、17.42%和41.82%;其中3龄幼虫针刺感染HvAV-3h后的体重和取食量被显著抑制,且蜕皮困难,最终在幼虫期死亡;部分4~6龄感染HvAV-3h幼虫能够完成化蛹,但是均无法羽化.表明HvAV-3h感染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幼虫,有望开发为草地贪夜蛾的生防制剂.
    • 陈莉; 侯艳红; 王文豪; 陈琦; 刘迪; 范志业; 李雷雷; 沈海龙; 李世民
    • 摘要: 为明确常用的5种不同类型化学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本试验采用浸叶法室内测定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和连续96 h的校正死亡率.结果 表明,药剂处理48 h后,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为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茚虫威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虱螨脲悬浮剂.通过连续96 h的观测,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稀释320000倍)和15%茚虫威悬浮剂(稀释1000倍)在药剂处理24 h后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药剂处理96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为100%;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1000倍)24~96 h校正死亡率从13.89%上升到100%;10%虱螨脲悬浮剂(稀释1000倍)24~96 h校正死亡率从8.33%上升到86.76%;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稀释1000倍)24~96 h校正死亡率从30.99%上升到72.73%.
    • 刘刚
    • 摘要: 近日,为更好开发利用垂序商陆与银杏两种植物资源,湖南科技学院等研究人员用银杏外种皮及垂序商陆叶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银杏外种皮与垂序商陆叶提取物均能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灭杀活性,且灭杀活性随处理时长及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浓度下银杏外种皮提取物的小菜蛾杀虫活性均优于垂序商陆叶提取物,8mg/m L浓度下处理72小时后,小菜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7%(Gbs)与64.8%(Pal),LC50值分别为2.95mg/mL(Gbs)与6.09 mg/mL(Pal);复配剂的小菜蛾灭杀活性随二者配比变化而变化,最佳配比为1:11(Pal:Gbs),LC50值为1.24mg/mL(低于二者各自单方的LC50值),毒力指数为491.13mg/mL(明显高于二者单剂毒力指数之和),共毒系数为152.92(表明复配增效作用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