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梗塞,大脑中动脉

梗塞,大脑中动脉

梗塞,大脑中动脉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专利文献15440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 梗塞,大脑中动脉的相关文献由566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扬、凌锋、吉训明等。

梗塞,大脑中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15440 占比:99.15%

总计:15572篇

梗塞,大脑中动脉—发文趋势图

梗塞,大脑中动脉

-研究学者

  • 华扬
  • 凌锋
  • 吉训明
  • 刘德志
  • 刘振生
  • 刘新峰
  • 刘蓓蓓
  • 匡雄伟
  • 卢洁
  • 史焕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宇; 姜丽杰; 薛天宇; 于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7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加上与治疗组等量的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管理血糖、血压、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液黏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基线值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示所有剪切速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剪切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血液黏度作用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2/35)比25.7%(9/35)、88.6%(31/35)比71.4%(25/35)].结论 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液黏度,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 张晓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治疗的120例ACI患者.总结归纳出导致A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单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应激性溃疡低于未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A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CI类型、ACI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肠内营养是导致ACI患者发生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对A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年龄、ACI类型、ACI严重程度、GCS评分及肠内营养是导致ACI患者发生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CI类型、ACI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导致AC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激性溃疡在ACI患者中的并发率相对较高,临床应对其年龄、ACI类型及ACI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制定更为完善、有效的防治方案.
    • 李晓芬; 朱红娟
    • 摘要: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使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确定为本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接受的疑似颈动脉狭窄的8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临床检查方式的预约与分配,将其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数据录入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头颈部CTA检测数据录入CTA组,对比2组检测数据的检测准确率、病理分期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评分.结果 CTA组检测准确率94%,彩色多普勒超声组临床检测准确率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CTA组检出率占据显著优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患者检测满意评价中,对检测措施、检测细节、检测结果、护患交流方式等各项的评分数据较之彩色多普勒超声组更高,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检测中,头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测方式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中头颈部CTA检测方式在临床干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 郑思思; 黄丽元; 贺鑫瑜
    • 摘要: 目的 分析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分别为(33.76±5.18)分、(34.68±4.46)分,常规组分别为(47.81±6.82)分、(52.16±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3、7.711,均P<0.001).观察组患者和近亲属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31%(36/39),高于常规组的71.79%(28/39)(x2=5.571,P=0.018).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15.39±2.82)分]低于常规组[(18.25±3.21)分],BI[(59.69±8.37)分]高于常规组[(52.74±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0,3.715,均P<0.001).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3,P=0.042).结论 将时机理论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黄丽元; 贺鑫瑜; 郑思思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患方反馈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伴T2DM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患方反馈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空腹血糖(FBG)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27.16±4.09)分、(25.62±3.8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94±4.35)分、(31.03±3.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6、6.910,均P<0.001).观察组护理依从优良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8,P=0.014).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FBG分别为(9.35±1.68)分、(6.54±0.6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0.43±2.04)分、(6.89±0.74)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1、2.555,P=0.005、0.012).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5,P=0.014).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T2DM患者实施以患方反馈为导向的精细化护理,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神经功能、血糖水平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远超; 张国栋; 张家旗; 程振国; 兰彦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传统手术组),另47例采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新型手术组).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其中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同时询问患者的颞肌萎缩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颞肌萎缩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心房颤动、吸烟史、体重指数、从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及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新型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短[分别为(68±7)min、(82±8)min,P<0.05],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0%(0/47)、4.1%(2/49)]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1%(1/47)、10.2%(5/49)]均较传统手术组低(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m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新型手术组发生颞肌萎缩的概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0/47)、8.2%(4/49),P<0.05].结论 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新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 欧福勇; 刘小军
    • 摘要: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感觉门控电位P50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2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成病死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P50结果;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P50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的相关性;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P50单独与联合检测对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P50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预后良好组GOS评分较病死组高(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P50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s=-0.629和-0.703,均P<0.05).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P50单独检测(P<0.05).结论 P50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 周辉杰; 于元英; 王晓蕾; 刘祖光; 冯立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心肌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将其分为合并心肌梗死组(36例)和非心肌梗死组(412例),并选择5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PN、 HMGB1、凝血指标、炎性指标、心肌梗死标志物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 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 Ⅰ)、肌红蛋白(Mb)]、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凝血时间(ACT)]、炎性水平[HMGB1 、AP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胰岛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型评估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 μg/L比(21.85 ±4.73) μg/L,t6.028,P<0.001;cTn Ⅰ:(7.96 ±0.98)μg/L比(4.89±1.05) μg/L,t=24.135 ,P<0.001;Mb: (91.07±15.21) g/L比(147.53±16.04)g/L,t =28.981,P <0.001;APTT: (34.02 ±6.12)s比(37.21-±6.31) s,t =4.144,P =0.005;PT:((14.32±1.21)s比(12.94±1.37)s,t =8.390,P <0.001;AT-Ⅲ:(144.62±18.35)s比(167.53±20.04)s,t=9.382,P <0.001;ACT:(135.84±15.21)s比(145.06±16.02) s,t =4.711,P <0.001;HMGB1: (25.61±3.84) μg/mL比(19.27 ±4.21) iμg/mL,t=12.456,P <0.001;APN: (6.03 ±0.78) mg/L比(9.16 ±0.97) mg/L,t=26.995,P <0.001;CRP: (46.12 ±2.87) mg/L比(39.36 ±3.21)mg/L,t=17.608,P <0.001;IL-6:(8.76±1.42) mg/L比(5.04±1.22)mg/L,t =25.238 ,P <0.001;FPG: (6.27 ±0.98)mmol/L比(5.62±1.05) mmol/L,t=5.106,P<0.001;FINS:(24.07±4.25) mIU/L比(15.84±4.46) mIU/L,t=15.235,P<0.001;HOMA-IR:(6.68 ±0.68)比(3.96 ±0.84),t=27.217,P<0.001;ISI:(-5.03 ±0.84)比(-4.57 ±0.97),t=3.963,P<0.001].合并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0.04±4.52) μg/L,t =7.280,P <0.001;cTn Ⅰ:(7.96 ±0.98) μg/L比(4.04 ±0.95) μg/L,t =24.482,P <0.001;Mb:(91.07±15.21) g/L比(194.23±14.79) g/L,t=42.067,P<0.001;APTT:(34.02±6.12)s比(40.89±6.02)s,t =7.090,P <0.001;PT:(14.32±1.21)s比(10.94±1.15)s,t 16.326,P <0.001;AT-Ⅲ:(144.62±18.35)s比(225.31±19.64)s,t =26.249,P<0.001;ACT:(135.84±15.21)s比(161.32±15.77)s,t=10.342 ,P< 0.001;HMGB1:(25.61±3.84) μg/mL比(6.72±3.78) iμg/mL,t=29.484,P<0.001;APN:(6.03 ±0.78) mg/L比(12.54±0.82) mg/L,t=44.604,P<0.001;CRP:(46.12±2.87) mg/L比(7.64±2.52) mg/L,t =79.626,P <0.001);IL-6:(8.76±1.42) mg/L比(2.22±1.29) mg/L,t 35.249,P <0.001;FPG: (6.27±0.98) mmol/L比(5.15±0.96) mmol/L,t=6.989,P<0.001;FINS:(24.07±4.25) mIU/L比(10.64±3.96) mIU/L,t=19.751 ,P<0.001;HOMA-IR: (6.68±0.68)比(2.44 ±0.66),=33.705,P<0.001;ISI:(-5.03 ±0.84)比(-3.94 ±0.79),t=7.460,P <0.001].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与APN、AT-Ⅲ呈显著负相关(APN:r=-0.405,P =0.001;AT-Ⅲ:r=-0.554,P <0.001),与HMGB1以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HMGB1:r=0.624,P=0.005;HOMA-IR:r=0.667,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与APN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HMGB1、胰岛素抵抗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 黄文明; 夏盛伟; 陶永君; 周荣; 陈克龙; 支海鸯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延迟时间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评估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核磁共振(MR)扫描仪对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4例进行多序列头颅MR检查.比较患者在标记延迟时间(PLD)=1.5s与PLD =2.5 s时梗死区与对侧正常区的脑血流量(CBF)值的变化,根据患者3D-ASL(PLD=1.5 s与2.5 s)测量的病灶面积差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较强组与侧支循环代偿较弱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15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 PLD=1.5 s时3D-ASL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梗死区的CBF值为(33.70±20.83) mL/(100 g×min),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PLD=1.5 s)CBF值的(49.93±13.13) mL/(100 g×min)(t=3.229,P<0.05).PLD =2.5 s时3D-ASL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梗死区的CBF值明显提高[(58.26±23.50) mL/(100 g×min)比(33.70±20.83) mL/(100 g×min)](t=3.831,P<0.05),对侧正常区的CBF值也显著提高[(68.29±14.03) mL/(100 g×min)比(49.93±13.13) mL/(100 g×min)](t=4.681,P<0.05),此时患者的梗死区CBF值仍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58.26±23.50) mL/(100 g×min)比(68.29±14.03) mL/(100 g×min)](t=1.795,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弱组(12例)患者在入院当天,Bathel指数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强组(12例)[(90.42±10.50)比(67.92±27.57)](t=2.642,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强组[(1.25±1.01)分比(3.83±3.62)分](t=2.378,P<0.05);入院15 d后,两组患者BI指数、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延迟时间的3D-ASL可以有效、直观的反映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与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均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查明明; 李顺; 蔡浩荻; 赵敏; 袁康; 刘锐; 刘新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8 ~ 83岁,中位年龄69(51,75)岁;合并心房颤动9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史4例,卒中史2例[此次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1分],吸烟史8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 28分,中位评分为15(11,22)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3~10分,中位评分为8(6,9)分;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分析其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等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 ~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 结果 19例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137~545 min,中位时间为265(184,347) min,穿刺至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5(58,98) min;17例患者仅使用取栓支架,2例患者联合使用球囊再通,中位取栓次数为1(1,2)次;成功再通占比为16/19,3例为mTICI分级2a级.术后24h 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7(4,21)分,出院时NIHSS评分1~ 30分,中位评分为11(2,15)分.7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2例未发生颅内出血.90 d时随访,19例患者中死亡3例,分别为脑疝形成、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各1例;mRS评分中位数为2(1,4)分,预后良好占比为11/19(包括成功再通者10例),预后不良占比为8/19(包括成功再通者6例). 结论 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安全、有效,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