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德

比德

比德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3年内共计29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专利文献2568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瞭望、江淮论坛、唐都学刊等; 比德的相关文献由57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国、布伦特·J·斯塔尔曼、斯图尔特·福赛思等。

比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11.60%

专利文献>

论文:2568 占比:88.40%

总计:2905篇

比德—发文趋势图

比德

-研究学者

  • 刘爱国
  • 布伦特·J·斯塔尔曼
  • 斯图尔特·福赛思
  • 马丁·J·伦纳
  • 华会明
  • 李占林
  • 李秀婷
  • 李达翃
  • 田青锋
  • 黄芳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小树
    • 摘要: “比德”是中国古代有关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绘画中的“比德”就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寄托人们理想的伦理道德、通过艺术表现人们追求的精神品格。本文从中国历代的花鸟画入手,浅析“比德”对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和鉴赏的影响。
    • 郑鹏
    • 摘要: 比德是英国中世纪早期著名史家,他的历史著作在记载大量史实的同时,也讲述了不少被一些研究者视为荒诞不经的神迹故事.神迹作为在上帝的干预下发生的一种有违于自然规律的现象,与奇迹、神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整体层面看,比德的神迹书写与历史书写具有统一性,是历史书写的组成部分,其笔下的神迹是研究英国中世纪早期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关于比德神迹书写的意图,传统的解释主要有皈依说和加持说两种观点.事实上,结合比德的整体著述目的而言,教诲说更能全面反映比德书写神迹的意图.皈依说和加持说应服从于教诲说,是教诲说在具体语境下的体现.
    • 范太朝; 钱东洋; 沈泳男; 张玉雪
    • 摘要: 中国美学中讲究天人合一、万物有灵、应目会心、神与物游的观念,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三笙文化"与上述观念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挖掘"三笙文化"的价值,从致用、比德、畅神三个层次诠释双柏彝族"三笙文化"内涵,以期抛砖引玉,为"三笙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英
    • 摘要: 所谓"比德",是指绘画图式背后的伦理价值与意义。研究画面背后的这种形式意义,在西方是较为多见的,因为西画成长的背景是基督教文化,其画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宗教需要,也就自然隐含了较多的图像意义。但这点在中国画中却表现的完全相反,从根本上说,中国画以自足的、娱乐的性质为主.
    • 刘岩
    • 摘要: 本·西蒙斯和乔尔·恩比德没能带领费城达到他们预想的高度就要面对劳燕分飞的处境,这是一种遗憾。可对他们两个——尤其是西蒙斯来说,这可能要算是一件好事。1西蒙斯为什么成了76人队失败的"背锅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并不是那种愿意表达自我意愿的"张扬派"球员。当恩比德高调宣称他们要努力实现"过程"时,西蒙斯往往一言不发。在费城球迷心中,偶像是张伯伦、J博士,是阿伦·艾弗森,越张狂的球员越能得到他们的喜爱。
    • 袁宪泼
    • 摘要: 明前期永宣时期兴起的台阁体,不仅是诗文概念,还属于书画概念,因而反映出时代整体的审美旨趣。由于院体画和台阁体书法的提倡,台阁文人通过会通诗文、书法和绘画的文艺制作,构建出以书画为载体的山林空间,以区别于庙堂之上的政治空间,他们在休沐闲暇之时畅神适意,恣意享受山林闲适之趣。馆阁文人的书画题咏借用图画比德模式,鸣盛颂美,求得性情之正,实现山林与台阁、个体与家国的和谐统一,改变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山林文学书写模式,从而建立了属于有明新王朝的盛世文学。
  • 7. 文学插图的批评功能何以成立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乔光辉
    • 摘要: 文学与美术同为载道的工具,在跨媒介叙事的出位之思语境中,图像因"出位"而承担了原文字文本意义的二次转化.当文本的道、意、神为图像显现时,美术的言说便指向文学文本.以"格义"法探索中国图像阐释的方法,沿着西方经典图像学者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等人的思路,中国图像阐释只有回归本土语境,从传统"图式"画谱和中国传统宇宙观中才能寻找到正确的阐释路径.而传统美学范畴"比德"说与"畅神"说,恰恰是将西方图像学接引至本土,从传统宇宙观中寻找中国图像艺术解读的有效方式.明清小说戏曲的像赞、图题与楹联等,与评点一样承担着批评的功能.图像跨媒介批评的逻辑前提是文字优先,图像是在文本限制下的再言说.仔细研读插图之于文本再现,在深谙文本与图像寓意的基础上,才能解开文学插图之于作品的价值评判.
    • 姜楠南; 房义福; 徐金光
    • 摘要: 楷木是优良的观赏及用材树种,用途广泛;作为孔子墓树,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载体.本文围绕楷木与儒家思想的关系,简述子贡为恩师植楷,楷成为孔子墓树及楷衍生出法式之意的历史过程;解析楷“质直而不屈”、“文质彬彬”的内在特征,并将其与儒家思想比德;探索如何借助楷木提升景观文化内涵,扩大儒家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
    • 胡志刚
    • 摘要: 西方现代哲学史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书写范式.第一个阶段从斯坦利开始,起点上“截断众流”,以人为中心,以志栽为宗旨,是哲人史.哲人史模式的形成和流行,与人文主义兴起、现代大学成为贵族子弟的学习中心和博雅教育理念兴起有关.第二个阶段从布鲁克开始,以“学”为中心,并逐渐形成了“整个哲学史”的观念,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哲学史”.整体式哲学史的形成,与西方普世史观念、比德统一纪年等因素息息相关.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和学术型哲学史,是个别哲学家学说加和的哲学史,因为悬置了整体的联系,本质上等同于某种编年史.学术型哲学史的形成,与实证史学观念、哲学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完成等因素关系密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