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2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989篇;相关期刊1024种,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等;比较文学的相关文献由20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宁、乐黛云、曹顺庆等。

比较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3 占比:27.1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6989 占比:72.64%

总计:9621篇

比较文学—发文趋势图

比较文学

-研究学者

  • 王宁
  • 乐黛云
  • 曹顺庆
  • 王向远
  • 王立
  • 孙景尧
  • 谢天振
  • 张叉
  • 徐新建
  • 叶舒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宁
    • 摘要: 新文科的理念与比较文学有着许多方面的重合。新文科的四个特色——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也正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为新文科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实践的基础,而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则为我们重提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借助于新文科的跨界氛围,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将在国际学界彰显中国学派的特色:其一,立足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就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话题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的智慧,并提出中国的方案;其二,大力弘扬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从中国的文学理论视角解释世界文学现象,从而改变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西释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定势;其三,由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一个全新的话题,引领国际同行就此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可以说,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之于比较文学恰逢其时。
    • 陈澜
    • 摘要: 本文以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比较文学”课程思政为例,提出专业课程思政为达到“如盐入水”式的效果,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具体教学举措包括:课前重视学情和教材分析,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化处理;课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提升学生参与度,重视“做”的经验;课后导入过程评价,引导学生继续拓展,学无止境。同时,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家和民族意识等三大教学侧重点,进而导入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比较文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探索。
    • 李俊彦
    • 摘要: 以《简·爱》和《倾城之恋》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女性生存意识为考察核心,通过比较文学分析法、平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可知:一、作品中主人公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维多利亚时代的简·爱:自尊、叛逆、柔弱又自卑;封建社会的白流苏:柔弱、强悍、颇有心机又果断;二、在爱情婚姻抉择方面,简·爱追求精神上平等自由的婚姻;白流苏追求情感寄托与生活依靠的现实婚姻;三、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女性生存意识有诸多相似之处: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思考。
    • 翟月琴
    • 摘要: 一、前言台湾诗人杨牧(1940-2020)富有精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又不乏比较文学的视野,被奚密教授誉为“语言和视野高度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即使放眼百年现代汉诗史”。①他得益于开阔的诗境,以独特的“杨牧体”为抒情诗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不落入“抒情主义”②的窠臼,而是尝试“抒情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表述”③。
    • 李亚萍
    • 摘要: 饶芃子教授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她从古典文学转向文艺学,又跨界比较文学,融汇多个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垦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饶芃子教授以跨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重新定位海外华文文学,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文化内涵。她积极引进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以形象学、主题学等研究方法,推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纵深发展。同时她也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倡导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率领中青年学者编写教材,为学界培养后备人才。
    • 王晓平; 占才成
    • 摘要: 学术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发现各国文化和文学的差异,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并且取长补短。翻译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必要路径,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在亚洲的汉字、汉文文化圈,写本研究也是开展学术交流的一座重要的“桥”。搭建学术交流之桥需要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努力,而在后疫情时代,虽然面对面的线下交流遭遇困难,但我们更应该借助更多新手段、新方法,突破交流的障碍,推进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为推进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著名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学者天津师范大学王晓平教授接受了华中师范大学占才成的访谈。王晓平教授阐述了文学研究领域“交流、互读与共赏”的重要性,鼓励年轻研究者在后疫情时代克服困难,勇于进取,拥抱未来。
    • 王宁
    • 摘要: 经过数月时间的选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文学理论前沿》第二十四辑很快就要与专业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像以往一样在此重申,本集刊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由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辑,开始几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第二十辑开始改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 李庆本
    • 摘要: “中西二元论”构成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中国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的中国”而不是“世界与中国”的角度,采用跨文化阐释的理念与方法来解答比较文学的中国问题,要突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窠臼,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西二元平行比较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有机结合起来,遵守居间之中道。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共同的文学性,而不是追寻仅仅基于西方文学基础上的文学性,理应成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学术追求。
    • 摘要: 来稿请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辑部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西部10号楼202A室邮政编码:200234电子邮箱:chinaicl@163.com(中文投稿信箱);icl2018@163.com(英文投稿信箱)电话:+86(21)64842932“注释规范”请见本刊官网:icl.shnu.edu.cn。
    • 何嘉欣
    • 摘要: 粤语流行曲已成为香港文化的突出代表之一。作为粤语流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语歌词既继承了文学应有的内涵亦具其本身的独特性。粤语歌词已得到不少官方机构及学界人士的接受与认可,由此得以进入香港文学的架构当中。以文学研究的视角审视粤语歌词,可以发现现有粤语歌词研究个案及框架的不足,而从比较文学的视野予以观照,则可以进一步打开研究的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